政府还能为大学生提供多少就业岗位

点赞:5656 浏览:180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明年毕业的大学生就业之难,空前而未必绝后.去年经济危机刚刚来袭,政府警惕性高,早做准备,提前动员,不仅政府机关超常招人,而且村官、社区职务等等,也招了一堆人,暂时缓解了就业危机.今年的经济形势已经好转,似乎可以松口气儿了.应对就业难,政府即使有心,似乎也没有更多办法,机关、社区和村官岗位,已经饱和.这几年大学扩招出的大学生一时半会儿消化不了,毕业生的数量有增无减,就业形势只能越发严峻.

大学生的就业是刚性的,不像农民工,实在不行,返乡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仅凭就业一点,大学教育也应该量入为出,大学教育的规模,要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中国1990年代中期开始的经济起飞,是以简单加工为特色的工业化.产业的升级,到今天为止,依然有限.加上由于以金融业为龙头的怎么写作业严重滞后,由于种种体制原因,还可能在较长时间内滞后下去.所以,白领的需求量增幅有限.也就是说,对于中国而言,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大学生的需求量,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大.


反过来,中国的大学教育本来就面临一个从计划经济模式到市场的转换.市场对教育的要求,更多的是模式到内容的改革,从苏式专门教育中走出来,而非大规模扩张.然而,恰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大学教育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10年之内,大学招生规模翻了几番,完成了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到普通教育的转变.而教育模式内容的改革,远远滞后,教学质量下降,教育本身不仅没有完成模式的转换,连原先苏式教育的优点也几近丧失.由此产生的负效应要由社会来承担,年复一年的就业刚性压力即其中之一.

人们都知道,现在消化就业的主力是民营企业.经济危机,就业当先.只有维持了就业率,才能稳住局势.可是,国家挽救危机的投资,大把投向国企,驱使国企大力度进军民营企业的传统领域,大张旗鼓,吞掉民企.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出于过时的意识形态动机,推波助澜;一些地方,“国进民退”成为一时的潮流.已有亏损的山钢吃掉赢利的日钢,接下来又听说作为国企的摩托产业,看上了由草根企业做起来的电动自行车行业,说服有关部门,打算强行推出国家标准,一口吃下电动自行车,由国企的电动摩托车取而代之.

在笔者比较熟悉的出版和传媒产业,真正活跃的是民营部分.真正能消化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的,也是它们.除了教材教辅之外的大部分市场化的书籍,都是民营操作的,很多市场化的报刊以及电视台的一些节目,也是民营公司制作的.不少国营出版社只是在卖书号,现有的人员都嫌多,哪有能力招新人.但是,一些真正做事的民营企业却长期处于妾身未明的境地,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被打压.即使勉强经营,也动辄受到打压.比如出版得交书号费,民企承办的报刊不仅要交承包费,而且要承担不知什么时候被收回去的风险.制作电视节目,不仅承担全部成本,还要忍受电视台的卡压,稍有反抗,节目就全白做了.

政府还能为大学生提供多少就业岗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教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所以,怪圈出现了:一方面,政府在全力救经济,保就业;一方面,民营经济的受打压,又遏制了就业.政府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其实很有限,总有塞满的时候.就业如此困难,每年都有未能就业的大学生漂在社会上,年复一年,积累到一定程度,政府的压力就可想而知.

(摘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