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点赞:9761 浏览:428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追求社会化、人性化教育,强调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要交往、互动就必须通过“交流”这种学习模式,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才能有序地展开数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互动成为实质,让活动得以落实.


一、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开始,教师若能结合实际,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特殊的情境中,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他们动脑思考.如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设疑:如何测量大树、旗杆、铁塔的高度?讲应用题时,可设疑市场经济中的应用问题.将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自然就产生了学习兴趣.

再如,可设计如下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不等式的定理及其推论:某商场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二种方案:a方案第一次打折销售,第二次打折销售;b方案写几赠多少销售,问哪一种方案降价较多?学生通过审题分析讨论,可归结为比较大小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这样的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容接受数学,喜欢数学,进而产生浓厚兴趣.

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根据课时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同时分析学生的特点,在适当时候设疑质问.教师可以在新授课开始,巧妙设问,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和求知欲,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教师可以在学生们都陷入困境时以“问”代启,指点迷径,让学生体验“柳暗花明”的愉悦;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状态不佳时设问,可以借“问”提醒,于不经意间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重新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

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脱口而出,或者本身就是一个无效的设问,学生盲目以是或非应答,在热闹的表象下,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化学习积极性.甚至养成习惯后,会人云亦云,不知所云.如果问题太难,缺乏相应的铺垫,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那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噤若寒蝉,望而却步.因此课堂提问一定要做到难易适度,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进入问题情境,获取学习体验.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就应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教师应该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分层次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按照布鲁姆一特内教学提问模式——教师要设置由低到高六个层次水平的问题.一般把回忆、识别水平的提问和理解水平的提问交给水平较差和稍差的学生回答;把应用性水平的提问和分析水平的提问交给中等和中上水平的学生回答;把综合水平的提问和评价水平的提问交给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这样设问的对象既是面向全体,又能选择不同的回答对象,使各个类型的学生得到思辨的机会.

三、课堂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合作、课内合作、课后合作三种.

课前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比如为了学习某个数学知识,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课内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通过课内合作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地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意见.善问: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老师退到幕后,学生自主学习.

课后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解决某一问题,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数学教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四、及时反馈,教师要实施有效的练习、作业

学生作业是学习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一种形式,是预习和复习的延续.它所涵盖的范围很广,课堂作业、课外作业、章节测验和期末考试等等.同时,它还担负着对教学过程反馈的重要使命.在智力因素相近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成绩相差甚远;甚至同样的得分,隐藏在背后的缺陷也大相径庭.在现实教学中,学生作业有时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甚至可能成为加重学生负担的罪魁祸首,学生作业的有效性问题困扰着教学工作.如果能找到学生作业与学习行为的内在联系,也就找到了通向解决学生学习差异原因的桥梁.

“练”当然是以学生为主体,“练”就是还课堂更多的时间空间给学生.数学的系统性强,有很多的技巧,是练出来的,因此增加练习是教学增效的根本.同时,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有其繁重的思维负担,它的负担也是练出来的,因此减少练习才是教学减负的关键.数学教学增效减负的出路在于更新练习观念,在于将练习贯串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而不是在课堂作业、课外作业的多少上兜圈子、找出路.这样做是遵循数学教学规律的.在练习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与五种品质.三种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像能力,逻辑运算能力.五种品质即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精密性、批判性.这些都可以转化为可测评的操作指标,在练习中加以渗透.

总之,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种手段,来增加练习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