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道德修养学

点赞:4459 浏览:174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孟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在继承发扬孔子道德学说的基础上,对道德修养的思考更具有理性思辨的色彩.他以“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论为理论起点,将“浩然正气”的养成作为道德修养的中心议题,提出高尚的道德修养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三不能”独立人格,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要有“以先知觉后知”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严于律己”的自觉意识.


关 键 词:孟子;道德修养;浩然之气

儒家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尤其重视知识分子的道德修养.孔子曰:“士志于道.”(《论语里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论语子张》)孟子在继承孔子道德修养的基础上,对道德修养的思考具有更加浓烈的理性思辨色彩.他的道德修养学说以“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论为理论起点,将“浩然正气”的养成作为道德修养的中心议题,提出高尚的道德修养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三不能”独立人格;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要有“以先知觉后知”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严于律己”的自觉意识.

孟子道德修养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道德修养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一、孟子道德修养的人性论基础——“人之初,性本善”

人性善恶是思想史上争论不休的话题,对人性作出的不同论断建构出不同的道德修养理论.性善论者认为人具有先验善性,人的道德修养就是要继续发扬这种善性.性恶论者认为,人不具有先验善性,人们具有总结经验的能力,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改造先验的恶性,培育德性.孟子从性善论出发来构建理想的道德体系,确立了儒家道德学说的主流传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

孟子认为,人性先天就是善的,人性先天含有仁义礼智这些美德的萌芽.[1]人天生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恭敬之心,但人性是会改变的,人们所具有的本性是“善”的萌芽.“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

由此可见,“四端”只是善端的萌芽,它还不完备,具有不稳定性,并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就要充分发挥“善端”的内在因素,通过后天努力,积极拓展善性,否则,善端也会丧失,而倾向于“恶”.“富岁,弟子多赖;凶岁,弟子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孟子尽心上》)在孟子看来,人的道德资质是相同的,那些丧失了善良之心的人是因为自己主观上不能发挥自己的善性.孟子的性善论,不仅鼓舞人们要具有道德自信,更为人们道德修养的后天努力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显示出了人的价值所在.

二、孟子道德修养的核心——浩然之气

以性善论为基础,孟子以“浩然之气”的培养为中心对高尚道德的养成展开了深入的分析.

什么是“浩然之气”呢?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合指正大刚正的精神.《孟子》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问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孟子公孙丑》)

孟子认为,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当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的诱惑、威胁,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孟子将此概括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三不能”高尚道德情操.

道德的存养,不是一成即永成的,一念向善,固可以促成精神的升迁;一念向恶,也可以导致道德的崩溃.

在孟子看来,作为道德人格修养的“浩然之气”的培养,标准是很高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它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是人人可以养成.但人们对自身道德要求不应因为标准高,要求严而放弃,浩然之气是高尚道德养成的基本品质.

三、孟子道德修养的具体内容

以人性善为基础,以浩然正气的养成为核心,孟子提出了高尚道德修养的具体内容:

(一)高尚的道德修养要有高洁的独立人格.

什么是独立的人格呢?独立人格就是不依附于权贵,不屈从于物质利益,坚持自己高尚的精神追求.孟子将它概括为“三不能”,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三不能”强调了知识分子即使面对着高官厚禄也应该具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和道德立场.孟子认为是人就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上》)不管个人境遇是困窘还是很通达,都要坚持道义.这样,人才有内心的主心骨,才有独立的高洁人格,“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孟子尽心上》)独立人格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横遭物议之时,能够坚持高洁,拒绝平庸,特立独行.

(二)高尚的道德养成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浩然”原指气象宏大,胸怀宽广.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是浩然之气的重要表现.《孟子》有这样一段记载: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馀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

在孟子看来,历史每过五百年一定会有一位圣明的君主出现,并且会有一位辅助君主的杰出之士,从周武王到现在已经七百年了,论时势,现在正是需要圣贤大有作为的时候.如果上天想使天下太平,在当时的形势下,只有他才能承担这样的伟大使命.

应当说,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影响着整个孔孟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但凡仁人志士,都有这样一种博大胸怀,延续到今天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社会责任感.他们能够超越一己之私,将整个社会的安乐作为自己的关怀对象,作为自己一试身手的场所,这是儒家的传统,也是整个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

(三)高尚的道德修养要有“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的社会责任感.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孟子万章上》)

在孟子看来,知识分子相对于一般的社会民众来说,他们先掌握知识,先明白道理,先提高了道德水平,上天把这些知识分子培养出来,就是要去启发教育帮助那些普通的人民大众,让他们也能够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上天把他们培养出来,就应尽自己的能力回报社会.

“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它本身对士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先知先觉的前提是要具有真才实学,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平,如果文化水平不高,掌握的知识不精准,甚至道德水平低劣,就无从去教育民众,要真正履行好社会职责,就必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才能“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

(四)高尚道德的养成要有严于律己的自觉意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孟子非常强调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问题.上天将伟大的历史使命赋予某人,一定会使这个人经历艰苦卓绝的身心磨难,通过这种磨难,来锻炼他的体魄,坚定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正是通过不断克服困难,纠正错误,才能不断地砥砺情操,增长智慧.这要求人们要严于律己,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道德修养目标,这不是靠外在的法律条文来规范,而是靠内心的道德律令来指导.严于律己的道德自律是人们追求内心完善的一种驱动力量.

孟子的道德修养学说,昭示着人类道德理性的自觉,以及道德实践的既内在又超越的绝对价值.继承和借鉴其道德修养学说中所蕴含的精髓,有利于我们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完善自我道德人格,成为社会的道德楷模,也有利于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养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

曾友谊,男,(1981.12-),重庆开县人,硕士学历,重庆交通大学教师,主要从事思想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