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语法配价综合评价

点赞:25187 浏览:1171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通过三个部分简述格语法和配价理论带给我们的学术启发并由此延伸出语义这一平面在现代汉语的发展情况.介绍格语法与配价理论的基本知识,指出其理论精髓在于其对语义平面的深入探究.最后对两种理论做一个综合的评价.

关 键 词:格语法;配价理论;语义

作者简介:李亮,男,汉族,出生年月:1987年11月;籍贯:山东省.职称:四川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古及近代汉语研究.

[中图分类号]:H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7-0-02

一、格语法与配价的基本介绍

格语法

格语法是由美国语言学家菲尔默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来的.它是从转换生成语法学派中分化出来的一种语言理论,是从句法语义关系方面对转换生成语法的标准理论所作的一种修正.作为乔姆斯基的学生菲尔墨,他认为用各类格框架分析句法结构要比乔姆斯基的转换规则方便精密得多.《格辨》是格语法代表性论文,已有中译本.所谓格语法,它实际上是转换生成语法发展出来的一个分支.格语法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只用格分析平面作工具,不用深层语法关系平面.这一阶段的主要著作有《关于现代的格理论》、《“格”辨》.其中《“格”辨》的发表标志着格语法理论的正式诞生.70年代中期以后为格语法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除了格分析平面之外,还增加了深层语法关系平面以解释语义和句法现象.

配价理论

配价理论是起源于法国的一种语法理论,其理论基础来源与化学中“化学价”这一概念,在化学中,分子中某一原子的“价”表示该原子可以与其他原子进行怎样的搭配.法国语言学家特泰尼艾尔受此启发,在《结构句法概要》(1953年)中把“价”这一概念引入到语言学研究当中.

在特思尼耶尔看来,结构才是句法的核心,结构能够表明句子构成成分之间的各种各样的联系.这种联系也表明了一个句子里所有成分句子成分之间的从属关系,在结构句法中这是最为简单也是最为基本的东西.基本的理论比较枯燥,我们可以从现代汉语的例子中,窥探配价语法的奥秘:以动词为研究中心,把动词的“价”定义为动词所能支配的名词性成分的个数.举例来说,对于动词“给”来说,可以有“我给了他一本书”这样一个句子,这句话中“给”这个动词有三个名词成分与其发生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分别是“给”的施事“我”,“给”的受事“他”,以及“给”的与事“一本书”,因此,我们称“给”这个动词为+3价的动词.

二、格语法与配价与语义

汉语配价语法理论和格语法理论作为两种迥然不同的语法理论,有着一个共同的研究方向即都要研究语义关系在句子深层结构中存在形式.格语法要做的是探究句子的深层结构的语义通过怎样的方式演变成转换为句子表现出来的表层结构,配价语法则研究深层的动核结构在经过处理后展现出为表层的句子.不管是配价语法还是格语法,其最为核心的部分都在于对一个句子当中的动词成分的直接关注,以及与之相关的名词的次一级关注.说得更为简单直接一点,即其对“语义”的关注是二者的相同之处.配价语法首先关注的是动词,由动词的特性引出与其相关的名词的特性,而格语法却采用了另一种思考和表现方式,以名词为着眼点,在名词为动词提供了一个较为准确的框架之后,选择性的将合适的动词填入句子当中.从方法上来看,他们的研究方向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从结果上来看,二者的研究殊途同归.虽各有特点却互相补充并不矛盾,对动词和名次之间的关系直接导致了汉语中“语义”这一平面的关注,从早期的朱德熙吕叔湘的启蒙到后来马庆株先生的拓展,再到后来的外国理论格语法与配价都在动词的研究上和对语义的研究,对于动词和名次关系的关注使语义的研究成为可能并使之深入,19世纪80年代后大大地拓展了现代汉语研究的宽度,语义这一概念成为与语法、语用相提并论的三大平面之一.在这期间,格语法和配价语法所起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从国内语言研究的进程来看,语义这一概念始终贯穿于现代汉语研究的过程当中,但是在格语法这种“格”的概念出现之前,对语义的认识往往是笼统的、模糊的、附庸在语法研究之下的,并且始终缺乏使人豁然开朗和眼前一亮的学术出路.在转换生成语法传入中国以后格语法和配价理论随之掀起一阵研究热潮,其在对外汉语和中文信息处理方面的成功应用真正使语义的研究成为与语法语用并驾齐驱甚至隐隐有超越之势的平面.

三、配价与格语法的综合评价

1理论的不足

格语法的不足

经过20多年的漫长历程,格语法日趋成熟,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有两个基本问题却始终悬而未决.

(1)首先,如何确定格

格语法具有边缘性质,在语音、语法、语义三位一体的传统分类模型中,格关系处于语法和语义之间.事实上,“格”这个术语本来就是从句法中借来的;从语义一头看,又和经验世界中的各种事理关系相衔接,施事、受事等术语无一不令人联想起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角色身份.

(2)在确定格范畴时,我们的立足点应该放在哪儿?如果立足于句法,分出的类和传统的句法类有什么区别?如果立足于语义,又如何用这些语义上的类来解释各种句法现象?因此,如何确定格,说到底,就是格语法所研究的对象在语言本体中的定位问题.所定的位置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就相应会不同.

“格”语法配价综合评价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法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究竟有多少个格?

分类方法的混乱以及分类结果的不一致,成了格语法研究中的两个致命的弱点,反对格语法的人也通常在这两个问题上对格语法展开批评.从场景理论的具体内容看,菲尔默最终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2配价理论的不足之处

配价理论主要有以下不足:

⑴配价理论就其本身而言并不是特别完备,没有一本相关书籍能够把配价理论的正确的研究方向梳理清楚,目前只是在对外汉语方面有一些帮助,应用前景比较模糊.

⑵配价理论内部术语不同意,由于配价研究的发展过程复杂起于法国,兴于德国,落地开花于中国,各自的发展都有其各自的自己的体系,因而总体看来比较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