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问题与

点赞:16376 浏览:70313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新世纪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和保证.而作为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则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师资,课程评价等诸多问题,提出了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课程目标、加强课程和师资建设和实施科学评价的对策.

关 键 词: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张一帆,男(1982-),河南驻马店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7-0-01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当代大学生正面对着竞争、择业、人际关系、青春期等诸多方面的压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日益成为增加大学生社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随着高等教育教学与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心理测量与咨询怎么写作中心.1987年2月浙江大学第一个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课.此后,心理健康教育迅猛发展,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据教育部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对1538所高校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已有93%的高校建立了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日前,全国建有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的高校达到2000所左右,高校普遍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深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仍存在如下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一)课程目标缺乏明确性

一方面课程目标定位更多的指向基本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了解,着重矫治性和预防性,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发展性目标侧重较少,目标定位不全面.另一方面,在具体教学目标上,存在理论化目标和技能化目标争论,即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应对心理问题的实践技能之间的不同侧重.

(二)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

一是课程开设不足.相当一部分地方高校并没有正式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公修课,并且课程开设课时不足.二是课程内容不完善.大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上更多侧重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上,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开发潜能的内容不足.三是各类别课程实施不均衡.大部分高校更多的集中于学科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技能训练课程和校园文化环境课程实施较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课程师资缺乏专业化

一是师资数量相对不足,多为老师担任.而老师精力不集中,且流动性较大,教学质量难以保障.二是授课教师素质不全面.一方面,纯粹的心理学专业老师由于与学生接触较少,教学往往缺乏实践经验,不能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由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承担课程教学,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心理学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因而课程教学不够系统,同样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课程评价缺乏科学化

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诸多问题.忽视其专业特殊性,主要关注纸加笔考试分数的量化结果,忽视对他们实际心理技能和心理健康维护能力的评价,评价与课程目标脱离、评价主体和方式单一等等.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对策

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课程目标

一是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心理认识观念,认识到该课程对大学生实际生活和潜力开发具有关键性作用,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及其特殊性.二是目标定位应将预防性目标、适应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统一起来,预防和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培养积极心态,开发潜能.

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

首先,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分离开来,建立自身完整、独立课程体系,以实现其科学化、专业化发展.

其次,普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公修课程,加强实践课程和环境课程建设.可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效果较好高校学习经验,提升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水平.再次,进行课程改革,构建具有本地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加强专业化的课程师资建设

一方面严格选拔心理学背景、身心健康的教师,建立专业化的专职教师队伍.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师资的继续教育培训,包括新时期的大学生心理状态的把握和前沿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另一方面,可聘请一些既有学生管理实践经验,又有一定心理专业学术背景的“双师”型教师,建设以专职教师为主,教师为辅助的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师资队伍.


健全科学化课程评价模式

首先,要坚持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为主,目标取向为辅的课程评价价值取向.既要运用量化评价方法,更要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交互评价的过程.其次,在课程评价方式上,坚持总结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侧重发展性评价的方式.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个体的差异性,有利于更好的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改进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