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保健体育的起源与形成

点赞:18443 浏览:8232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国是一个具有数千文明发展历史的国家,传统保健体育可以说是自古存在的,其发展过程是源远流长的,已经形成了我国人民独特的体育保健方式和理论体系.传统保健体育的理论体系源于中医养生学,集合了我国古典哲学和医学的精华,属于人体科学范畴.它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且漫长的过程.本文从理论思想和传统保健体育实践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先秦两汉时期的中国古代保健体育的形成.

中国传统保健体育的起源与形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体育实践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3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关 键 词】传统保健体育;起源;形成;先秦两汉

中国古代没有“体育”“保健体育”的概念,所有对生命、健康和保健方法的认识都属于“养生”或“修养”的范畴.中国是一个具有数千文明发展历史的国家,古人对生命、健康认识的本质,对身体活动价值的相关理解都体现了古人对当今体育有关问题的认识.传统保健体育的发展过程是源远流长的,已经形成了我国人民独特的体育保健方式和理论体系.传统保健体育的理论体系源于中医养生学,集合了我国古典哲学和医学的精华,属于人体科学范畴.它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且漫长的过程.

1.传统保健体育的起源与萌芽

“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人类历史大约有300万年,中华大地上的人类历史至少也有170万年了.历史已经揭示,劳动使人与动物分离,并产生了人类社会.体育是人类伴随着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样,中国传统保健体育起源于人类的劳动,是我国古代人民劳动的结晶.

1.1萌芽时期传统保健体育的实践

考古材料证明,狩猎是人类最古老的生产活动,也是人类为了维持生存和进行自卫所必需的活动.人们在与凶禽猛兽的搏斗中,逐渐发展和掌握了搏斗的技巧,增强了体力和智力,这就是传统武术发展的萌芽.在我国原始社会后期,人们已经意识到某些身体活动能够起到保健祛病的作用.《吕氏春秋·古乐》记载的陶唐氏的消肿舞.“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由于战争的频繁,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有效地战斗技能得到了迅速发展.怎么写作于军事的同时,进行武术操练的过程也是中国武术提高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可以疏通气血、强筋壮骨.例如,商周时期的“大舞和小舞”.

导引,也称导引术,包括导气和引体.《庄子》记载,导引就是“吹嘘呼吸”,“吐故纳新”和“熊经鸟伸”.“吹嘘呼吸”,“吐故纳新”指的是导气,有意识的以意领气,战国时期的发现的《行气玉佩铭》记载了一个行气的完整过程;“熊经鸟伸”指的是引体,强调模仿动物的活动形态,伸展肢体,调和血脉.

1.2传统保健体育理论的产生

我国商周时期已经出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周易》和《尚书》.

健、康二字最早见于殷商时代.“健”偏重于精神和意志的坚强,《周易》中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因不停的运动而健康存在,人类也应当按照天体这样的自然法则不停地运动,自强不息.健就指的这个意思.“康”,偏重于身体的健康无疾,《尚书·洪范》提出了“五福”和“六极”,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福”和“祸”的标准.追求长寿与健康的思想对我国养生学和传统保健体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健康的标准就是“平”:“阳注于阴,阴满于外;阴阳均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名曰平人.”

由上可知,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时期的传统保健体育是建立在原始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基础之上的,其内容已与生产劳动分野,而进一步与军事、教育、礼仪等社会活动结合在一起,并向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为我国古代传统保健体育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中国传统保健体育体系的形成

2.1强调整体健康的元气体育观念

(1)气一元论的生命观

我国古代人们认为人是天地的产物,人类的行动应该保持与天地之间的和谐,这是健康的基本前提.人是阴阳二气运行变化的产物,阴阳二气是人与自然的共同本质和共同基础,“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和自然就像是一对孪生的兄弟,相同和谐.另一方面,古人认为,人与自然在元气运行的基础之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自然地变化会影响人类的生命活动和健康状况.同样,人类的社会活动也会作用于天象的变化.

(2)和谐适度为标准的体育方法论

人们在治国安邦的同时,对自然界的结构也进行了积极地探索.气是构成天下万物最基本的无形物质,最基本的有形物质是“精”.“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的遗传,后天之精来源于五谷食物的补给,海涛松气的熏陶.人体生命活动在外在表现是“神”.“夫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精”、“气”、“神”必须统一和谐,方能健康.这就是我国古代“精”、“气”、“神”的雏形.人是精、气、神、形的结合体,人体自身状态的和谐也就是以上四者的和谐统一.

古人认为,动静应该适度,动态平衡的关键在于“度”,孔子所言“不时、不节、过度”的反面,就是适度,顺应自然.

2.2内外兼修的保健体育实践

(1)导引.先秦时期的导引动作相对比较简单,仅有单个动作.最早见于《庄子》.1973年12月,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一幅西汉帛画《导引图》,根据墓葬的年代推算,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了.帛画复原以后,长约100厘米,宽约50厘米.从整个图来看,绝大多数是针对某一病痛设计的动作.有的图侧不仅注明了所能医治的病痛,其动作设计与疗疾区的关系也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可见当时的导引主要是用来防治疾病的,并且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

(2)五禽戏.东汉名医华佗根据不同动物的特点,按防病治病和健身原则,模仿动物的姿态,编成的5套健身操.“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他积极主张人体要活动,但又不宜过分.他在古人“熊颈鸱顾”的基础上,创编了“五禽戏”.他在向其弟子传授时说:“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华佗的五禽戏,对后来武术象形拳,如猴拳、螳螂拳、形意拳、八卦掌、南拳中的某些象形动作,影响颇大,只不过这些拳术在模拟各种动物姿势的同时,紧密而巧妙地与攻防方法相结合而已.

(3)吐纳行气.秦汉以来,行气术也有较大发展,在士大夫阶层颇为流行.汉初有汉高祖某士张良随赤松子学行气的记载.《汉书·王吉传》中也提到“吸新吐故以练臧,专意积精以适神”等吐纳行气之术.这一时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行气法,一是承袭老庄“抱神守一”的“意守行气法”,二是源于“行气铭”的“周天行气法”.

东汉流行的《安般守意经》,将行气分为四种方式,即“息气,出入为息,气出入不尽为喘”.这个分类法对后世“六字诀”行气法的出现,有直接的影响.

先秦和两汉是我国传统保健体育的形成和定型的重要时期.从此,传统保健体育的发展走向了一个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谭华主编.体育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2]庄洪业,王静.我国传统养生与现代保健体育研究[J].管子学刊,2012(01).

[3]于勇.加强中医院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学的体会[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3(03).

[4]吕宏,孙洪洋,张晔.中医院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学的现状调查[J].中医教育,19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