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失地农民就业问题解决

点赞:23406 浏览:1072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21世纪中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失地农民的问题是就业问题.由于失地农民为重庆市城市化进程做出了相当大的牺牲,他们未来的生活出路应当成为城市化进程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在介绍重庆市失地农民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与措施:加强就业培训;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补偿机制等.

【关 键 词】重庆市;失地农民;就业

1.引言

在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农民的土地被大量征收,产生了一个新生群体“失地农民”.据专家测算,目前全国失地农民人数有4000—5000万人,而且每年还以300万的速度增加.从总体上看,失地农民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就业能力弱,社保水平低,发展能力差,成为一个边缘群体.失地农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群体,如何在经济发展中保障好这一部分人的权益是中国现代社会的一大课题.

随着重庆市进一步的发展,将会出现大量的失地农民,由于征地制度不完善、农民的思想观念陈旧、就业劳动技能欠缺等因素,导致农民失去土地之后,有很多农民未能就业,成为失地无业农民.研究重庆市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有重要的意义,这将有利于促进重庆市城市化发展进程;有利于促进重庆市经济良好发展;有利于维护重庆市的社会公平与正义;最基本的是有利于失地农民的生活富裕安康.


2.失地农民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失地农民就业不充分且缺乏稳定性

由于政府在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以及相关怎么写作方面的制度不健全,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低.由于失地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有限,大部分是以自发向外转移就业为主,无法在就业中获得强有力的支撑.同时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导致在就业过程中竞争力较低,许多农民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也有失地农民因为家庭及情感等多方面问题不愿意离开家乡,失去了就业机会.另外大部分农民在从事传统的耕作业中形成的一些习惯等使得很多农民不适应劳动环境和强度,经常换工作,就业缺乏稳定性.而找到工作的一部分农民所从事的职业也缺乏稳定性,存在失业的危险.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实现就业的农民,虽然首次就业率高,但存在二次失业[1].

2.2征地补偿标准较低,失地农民的收入水平普遍下降

在从重庆市现在执行的政策上看:持有“两证”的被拆除房屋的农转非人员按每人30平方米建筑面积进行住房安置;住房安置方式实行货币化安置,有条件的可以实行统建优惠购房安置,被征地农民以300元/平方米的向住房安置方进行购写.实行货币化安置的,由征地单位与农转非人员签订货币安置合同.按每人30平方米,2300元/平方米的标准进行安置,但现目前重庆市的经济适用房的也已经超过3000元/平方米.失地农民在安置好住房以及缴纳一些社会保障外,所剩的安置费用很难满足生活需要,尤其是无城镇生活技能的征地农民,失去土地后生活缺乏保障.生活在城市的失地农民,其消费标准应按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来确定,即使按低收入户为准,则每年需支出9787.28元(表1),按当前补偿标准很难满足.

土地是农民的最基本的保障,征地后农民失去了唯一的生产资料,也意味着农民失去生活、养老保障.农民在失去土地后一次性领取的货币补偿不能保持长期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也随之上涨,使得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基本生活都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农民失去土地后,收入结构中农作物种植所获取的收入那部分缺失,加上失地农民无业状况严重,失地农民收入普遍下降.

2.3社会保障不完善,失地农民对目前生活及就业安置满意度低

组织被征地农民参加就业培训,可以提高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帮助农民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是安置失地农民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就重庆市目前的形势而言,重庆市在失地农民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完善,政府在促进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实现就业方面还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安排,没有专门针对失地农民的一些就业培训,使得这些文化水平较低就业技能单一的农民就业较为困难.另外失地农民在教育、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多方面的问题导致他们对失地后生活以及就业安置的满意度较低.

3.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加强就业培训,拓展就业空间

政府要注重为失地农民免费提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机会,加大失地农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力度,一方面可以提高其素质,另一方面对于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也大有裨益[2].因此政府首先要建立针对失地农民的培训机制,开展多种多样的实用性技术培训,注重培训的实际效果和作用,提高失地农民的劳动技能.

另外扩展就业空间也是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一种有效方式.市政度要根据实地情况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劳动密集型的怎么写作业,吸引失地农民在本地实现就业,对一些能够带动失地农民就业以及经济发展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3.2建立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失地农民中大批留守在家的人员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失去土地后老人们失去了原有的养老方式,而目前重庆市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主要是针对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0周岁的人.因此政府要重视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切实解决好农民关心的问题.同时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医疗,城市的物价水平相比农村来说相对较贵,医疗水平较高,医疗费用也相应增加,而失地农民的收入水平下降,使得他们无力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因此要建立完善失地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小孩的教育问题也应当重视起来,要针对这些儿童专门建立一项有效的执行机制,能够上得起学并能够享受和同龄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

重庆市失地农民就业问题解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发展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3完善补偿机制

采取多种补偿方式,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货币补偿.补偿标准是因地而异的,对于重庆来说应该根据土地情况以及农民基本情况等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征地用途也应该划入政府的考虑范围,商业用、政府用、绿化用等不同的征地用途应该有不同等级的补偿标准,真正做到物有所值.同时根据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物价上涨,农民在失地后的生存成本也随之提高,因而应该适当地提高补偿标准,增加他们的补偿收入,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为他们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4.结论

综上所述,失地农民在就业方面还存在众多问题,解决好被征地农民问题,保护好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对农村的快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对缓解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征地矛盾,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同时也不利于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随着重庆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入,帮助失业农民解决就业问题,把对农民的安置和补偿放在第一位,通过健全征地制度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在重庆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他们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胡加荣.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实证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3):57—60

[2]张建飞.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法学思考[J].政治与法律,2006(4):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