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解题能力训练与生活

点赞:5588 浏览:2060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物理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物理解题训练更应该紧紧地扎根于生活,扎根于实践,在实践中去发展培养物理能力,在体验中培养物理思维.

【关 键 词】物理解题;生活;体验;物理思维

物理是一门生活的学科,所有的物理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由生活支持着发展壮大并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学科.这种自然赋予物理学的情趣是每个学习物理、研究物理、立志传播物理知识的人都应该体会到并且沉浸其中以之为乐的.新课改实行以来,物理教育界的人们都把“物理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这句话挂在嘴边,其实生活是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是物理学科得以产生和发展的肥沃土壤,物理解题训练更应牢牢的扎根于生活.物理教师应把物理的美及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带入课堂,让学生们都体会到物理的美及其与生活天然的紧密联系.物理解题是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训练学生利用物理知识的载体,是从物理理论走向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跳板,天然就应该与生活有紧密联系,但由于人们在把教育制度化,产业化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归纳总结方法”,到现在是硬生生的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拉开了,使物理解题成为了一种太过理论化的演绎和堆砌.比如我们熟悉的“刹车问题”,由于学生习惯于脱离实际的演绎公式,导致很多学生在老师强调了很多次之后,仍然做出汽车停车之后还倒退的情境.在笔者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面对一个物理题,首先想的不是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物理情境,而是问这个题应该套哪个公式,这是我们的学生太爱走捷径还是我们物理学教育的悲哀?随着这次全国性的新课改的推行,人们都已经意识到我们的教学与生活离得太远,并尽力来改善这种现状.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继承生活经验并指导我们的生活,物理教学活动要紧紧抓住物理与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护好学生乐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真性.维护好学生的这种天性,在解题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们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题目的编写和选择要生活化

物理本身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这一点从物理学的发展上可以很好地看出来.物理的生活化在初中教材中体现的非常明显,比如在沪科版的物理教材中,每个知识点的引入都是从一个学生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的,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就观察了水的沸腾,水蒸气的液化等常见的生活现象;杠杆原理的学习就展示了撬石头的情境;光学的学习是从做平面镜小实验和照镜子开始的等这些都是学生们熟悉的情境,但是在题目的编写过程中很多老师都忽略了生活这个大背景,使得物理题目只剩下干巴巴的理论,有些题目是这样出的:一个电阻阻值5欧,把它连载电压3伏的电源上,请问消耗的功率是多少?学生在面对这样题目的时候只能机械的套公式,不能引起任何的思考.同样是考察电阻的知识点,如果给它加一个电热毯,热得快或者暖宝宝的生活背景,题目就一下子活了起来,不仅仅是学生了解到一定的生活常识,还让学生们从心里面觉得:原来生活中用到物理知识的地方这么多,原来生活中的工具还有这些讲究,在解题的过程中就逐渐从内心深处认同了学习物理是有益于生活的,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物理知识的作用不仅仅是局限于试卷上,从而持久的给学生注入物理学习的动力.所以老师们在题目的选择和编写上一定要注意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题目的讲解要从物理情景分析入手,逐步深入水到渠成地利用公式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拿到一个题目,习惯于问这个题该套哪个公式,而不是先去了解题目的物理情景.一方面是因为很多老师习惯于讲解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公式就练习几个相应的题目,这就让很多学生形成了:这就是练习那个知识点的题目,只要把刚才的公式套进去就好了;另一方面是因为老师对情境分析的强调还不够,对于比较简单的题,很多老师都跳过情境分析这一步,殊不知情境分析是是物理题活起来的点睛之笔,一个学生对物理学的领悟程度,从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他对物理情景的分析能力,只有对物理情景有相当的分析能力,解决难题的时候才有明显的优势.一道难题不是难到知识点上,而是难在情景分析上,物理知识就在课本上,学生早已反复学习过了.物理情境才是千变万化的,如果情境分析不过关,就无法把握题目描绘的物理过程.给学生们讲解情境分析的过程就是给学生示范“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过程,在情境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们就学会了如何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物理物理模型来解决,逐步形成物理思维.物理解题情境分析是切入点和重头戏,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能不能解好物理题关键要看能不能恰当的分析,建立起从情境到公式的合理联系.


三、讲解题目要以实践为基础

教师要建立起物理学科与生活相通融的关系,使物理课堂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使物理学科散发出浓郁的实践气息.物理教育就应该以生活体验为基础,在生活体验中发生发展,使学生获得经验和成长,对任何物理情境的恰当分析都应以相应的生活体验为基础,即以实践为基础.比如在对拔河的甲乙两方以及绳子进行受力分析的时候,学生们就应该有相应的生活体验,如果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够,教师甚至可以在讲台上表演双脚蹬地,身体后仰,重心降低的情境,可以让同学们体验此时绳子拉力的方向,地面摩擦力的方向等,这就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实践.比如在分析一个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的过程中所受冲量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情境分析更深入而不仅仅局限于解出答案,引导学生体验弹跳的过程必须要有一个下蹲的姿势,比较下蹲的弹跳和不下蹲弹跳,顺势引导学生理解冲量和做功的本质:冲量是力对时间的积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弹跳的过程,人所受合外力在人从下蹲到站直这段时间内积使人有了向上的初速度;功是力对位移的积累,在人弹跳的过程中人的重心上移,使人有一个弹跳的初动能.在习题分析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勇于实践,在实践和体验的过程当中领悟物理规律,而不仅仅是把上课局限在讲上,而应当把课堂上升成思维和实践的体验,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自然而然的获得知识、经验和成长.

物理解题能力训练与生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物理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物理解题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是一种训练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手段,在物理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物理学科与生活有紧密的联系,使得物理解题和物理解题训练都与生活有紧密的联系.物理题目以生活为背景,使物理超越理论层面走向实践;分析物理问题从分析情境入手,使学生们学会从生活走向物理,在生活中去发现物理知识分析物理现象;讲解物理题目以实践为基础,使学生有充分的体验自然而然的领悟物理的本质.在这次课改中,人们大力宣扬“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其实物理与生活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生活处处有物理,学习和发展物理能够更好的指导我们生活,物理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体验这种关系,使物理知识成为联系学生生活和学习发展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和学新.现象生活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

[2]王伟.如何在物理课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