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电影的两种美学策略

点赞:10367 浏览:435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研究美学策略,在农民工电影研究中是一个新角度.农民工电影运用了两种美学策略:纪实美学和传奇美学.运用纪实美学,导演能够正视农民工的日常生活,加强了农民工电影的真实性,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真实性是农民工电影的主导倾向;传奇美学的运用,偏离了大多数农民工的日常生活,从而改写、歪曲了农民工形象.掩盖农民工的生活真实,已经成为不良的创作倾向,消减了农民工电影的思想艺术价值.

农民工电影的两种美学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问题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关 键 词:农民工纪实美学传奇美学真实性现实主义

农民工电影,运用了两种美学策略:一是纪实美学策略,二是传奇美学策略.这是电影编导对农民工的认识的差异在美学上的具体表现.电影编导具有不同的电影美学策略,在主流意识形态和电影商业体制的影响下,对农民工产生了不同的认识.

一、纪实美学

纪实美学,主要体现在塑造“泥鳅”形象的农民工电影中;在塑造“报春花”形象的农民工电影中,也有一些体现.这些电影的导演,主要是第四代和第六代导演.巴赞的纪实美学对第四代和第六代导演的影响比较深刻.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一般从1945年R.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算起,然而它的孕育期却早在二战时期.其渊源还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意大利作家维尔加等倡导的真实主义文艺运动.这是批判现实主义在特定条件下的发展.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著名编剧柴伐梯尼,在为导演卡美里尼、德·西卡、勃拉塞蒂等导演编剧的过程中,总结了“新现实主义创作六原则”:以日常生活叙事取代虚构故事、不给观众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反对编导分家、不需要职业演员、每个普通人都是英雄、采用日常语言.巴赞认为电影是“现实的渐进线”,体现了人类的“木乃伊情结”.克拉考尔强调电影的本质是“照相的一次外延”,是“物质现实的复原”.进而,《电影手册》派提出“作者论”口号,主张导演的独创性和风格化,反对“优质电影”.纪实美学的理论主张主要有:关注现实,通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真实反映社会问题;使用长镜头,保持叙事的时空完整性;追求纪录风格,“把摄影机扛到街上”,进行实景拍摄,使用自然光效;反对明星制,启用非职业演员.

《特区打工妹》体现了第四代导演张良运用的纪实美学.影片运用纪实美学的表现之一是导演张良积极关注农民进城打工的新现象,实地调查,跑遍了深圳布吉镇的厂区,深入体验农民工生活,搜集创作素材;表现之二是影片反映了一些现实问题.农村很贫困,留不住年轻人,这是现实的社会问题.农民工进入工厂后,面临着工作、生活等一系列问题.车间管理缺乏人性.二三十个人挤在一间小房子里,住宿条件很差.吃饭只能休息半小时,晚上还要加班.影片在普通打工妹的日常生活中反映了社会问题,体现了真实性;表现之三是使用长镜头.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是长镜头,表现了打工者离开家园时依依不舍的心情.影片使用长镜头,表现打工者在生产流水线上的艰苦工作.影片还用长镜头表现了打工者在食堂就餐、在宿舍休息的状况.长镜头的使用,可以让观众进行久久的凝视,引起高度注意,在场面调度上可以保持时空的完整性.影片在工厂的车间、宿舍、食堂进行实景拍摄,让人产生亲临其境的感受.

虽然《特区打工妹》体现了纪实美学,但是,第四代导演在运用纪实美学时存在着误读巴赞纪实美学的现象.张暖忻、李陀的《电影语言的现代化》一文仅仅涉及了巴赞理论的方法论层面,片面强调了电影语言的现代化.这种理论主张导致了第四代电影的部分作品,如:《邻居》《沙鸥》《见习律师》《都市里的村庄》等,停留于形式主义、理想主义,以电影语言的革新消减现实主义精神.“戴锦华《斜塔:重读第四代》中的论析颇具思辨性.她认为,第四代电影艺术家并非真心推崇巴赞的写实主义电影观念,真正追求的是他写实主义理论的反命题——形式主义,在巴赞纪实美学的话语下,掩藏着对风格、造型意识、意象美的追求与饥渴,关注的不是物质现实的复原,而是精神现实的延续,是灵魂与自我的拯救.这种对巴赞的误读,既体现了对于电影作为艺术的自觉,也包含一种深刻的政治无意识动机;既借巴赞表达出艺术见解,又能够安全逃脱可能带来的政治责任追究.在她看来,第四代电影人对于巴赞的误读可以看做一种将巴赞中国化的策略,尽管可能出于无意识.”①对巴赞纪实美学的误读,在《特区打工妹》中,具体表现为恋乡情结.编导弱化了农民工的市民化愿望,把赵春花嫁给城里人的愿望处理为以受到钱运达的欺骗而告终;更为明显的是,突出了李四喜、李婷妹的回乡创业理想,而不是留在城市继续创业.编导附和了当时政府规劝农民工回乡的政策,体现了政治无意识.民工潮刚刚来临时,政府没有认识到农民工对城市发展的长期意义,却加强管理,阻止农民进城,规劝农民工回乡.编导没有认识到农民工对城市发展的长期意义和农民工长期留居城市打工的愿望,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农民工的真实意愿.

一部分第六代导演,奉行了巴赞的纪实美学,例如:《盲井》《落叶归根》等.《盲井》的纪实美学表现在关注了农民工在矿井下杀人赚钱这样怵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了人性畸变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表现了农民工在重重压榨下艰难的生存境遇,在平凡人生中展示了真实中国的一个侧面.导演把摄影机扛到煤矿里,以小煤矿为真实背景,使用了长镜头,采用自然光效.影片采用纪录片的形式叙述故事情节,人物对白全用方言.剧组是冒着生命危险拍摄这部影片的.剧组在一个小煤矿里拍戏,地底下的小煤洞里没有任何支柱.有一回,他们在地下连续工作了二十多个小时,上来两个多小时后,煤洞就塌方了.演员的表演具有本色的风格.当时,王宝强还是非职业演员.他怯生生地走到李杨面前,说:“我长得不好,脸上还有好多雀斑.”李杨说:“我看中的就是这种原生态的味道.”为了拍这部电影,主演李易祥不洗头、不洗澡,从外表到神态都变成了矿工.可见,影片追求的是本色真实的效果,将普通人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拒绝戏剧化效果.《落叶归根》根据《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改编而成,在日常生活叙事中处处针砭现实,暴露了人性的丑恶.逼迫老赵背尸下车的人们,过河拆桥.修车的司机,言而无信,扬长而去.老头活出丧,暴露了人情冷漠.野味店坑人宰客,工地老板用检测币当抚恤金.地下血站非法采血,大学生忘本,以出身贫寒为耻辱.影片歌颂了老赵的诚信品德,肯定了小伙子骑自行车去西藏的毅力和养蜂人的妻子燃起生活的勇气.《落叶归根》体现了纪实美学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