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构

点赞:16065 浏览:699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自己在学习《心理咨询师》过程中对已有的关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研究的了解,并在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过程中对高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尝试构建一种符合高职院校要求的,更为完善合理,可操作性更强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关 键 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构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大学生心理障碍人数已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23%增长到90年代的25%,近年更是达到了30%左右[1].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不断走高,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各种意外事件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在对个人发展产生不良后果的同时,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损失.国家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为进一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性,2001年3月,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2003年10月,教育部又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途径和方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科学规范.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地方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各高职院校的执行情况更是令人忧虑.高职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由于受到众多较复杂因素的影响,他们心理健康问题显示出更加严重的态势.


近几年,关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增长,但这些研究中的大部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化阶段,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在为数不多的实践研究中,也只是套用了普通高等院校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既体现不出职业教育院校的自身特点,也缺乏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的考虑.

具体落实到各校的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情况,则更是十分不理想.综合分析各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状况不佳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存在认识误区.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疾病的治疗,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治疗.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同于开设心理健康课,认为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就算全面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些错误认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开展,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教师专业化水平有限.目前还有部分高职院校没有自己的全职心理健康教师,有的学校虽然有,但并不是受过专门心理学或

心理学相关专业教育的,而是从其他专业抽调的.已经配有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的院校,也只是在几千人的学校里配备1-2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人员,师生比非常低,需考虑加大比重.

第三,教育内容片面.多数高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只是简单的照搬照抄普通高校的,仅注重生活辅导方面,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忽略了职业辅导部分.

第四,教育途经单一.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上,多数学校主要集中于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三种基本形式,缺乏对网络、出版物及学生活动等的应用.

第五,学校资金投入少、管理体制不完善.经费不足是各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的普遍性困难.而学校的管理与具体工作的落实也极大的取决于各界领导的重视程度,随意性极大.这些都非常不利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基于目前已有研究结论和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情况,我们尝试提出一套基于职业院校人力物力相对不足的实际,立足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以职业心理培养为特色的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具体设想如下:

第一,推行网络模式

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校、院系、班级三个级别组织机构的功能,通过的协同合作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模式.以学校为总领,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以中心为平台,构建学校心理工作领导管理体系,把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方向.各院系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开展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各系设立心理辅导员,对学生的简单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各班级选拔心理委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层力量,直接受各系心理辅导员领导,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和自身维护,通过心理委员完成学生间的心理辅导.

第二,贯穿四个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一定是一个具有坚定的信念、怀揣理想、内心坚定、而又心胸宽广、能够容人容己的人.所以我们要将培养学生信念、希望、坚韧、宽容四种心理品质贯穿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阶段、各项内容中.

第三,包含六项主要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向学生普及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心理学,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适应能力培养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2].高职学生刚刚结束了高中生活、进入大学,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相对独立的生活,许多学生因无法适应这种变化,而产生了强烈的内心冲突.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掌握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从而更好的适应新生活.

3.掌握学习策略

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优化和调节学习过程,调控学习心理状态,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做情绪的舵手

根据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健康情绪辅导,教会学生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做情绪的主人.

5.健全完善人格

人格是基本和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过程,它们组织着人的经验,并形成人的行为和对环境的反应(拉扎鲁斯,1979).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3].培养健全完善的人格特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实现自我.

6.和谐人际关系

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通过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有效手段,使学生掌握与人和睦相处的技巧,拥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四,落实七大基本举措

以基本课程教学为主渠道,推广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2、以心理学中的应用性知识为基础,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其它学科教学中.

3、以心理测验为根据,从刚一入学起即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预警筛查,及时发现心理异常学生.

4、以心理咨询中心为平台,有针对性地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与干预.

5、以心理辅导员和心理委员的队伍建设为依托,分层级的加强、完善心理健康培训与素质训练.

6、以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为支持,让学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和提高其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7、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为补充,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交流环境,更便于学生倾诉自己的苦闷、困惑.

我们希望通过推行网络模式,落实七大基本举措,在贯穿四个心理品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完成六项主要内容.最终实现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