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衍《石遗室文》宋代古文

点赞:30779 浏览:1439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陈衍及其著述

陈衍(1856—1937),字叔伊,号石遗,福建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生于清文宗咸丰六年,卒于民国二十六年,年八十二岁.

陈衍是位论学札实,而又识见独具的学者.民国二年(1913),梁启超(1873—1929)

开办《庸言杂志》,约石遗先生编诗话,陈衍旧有诗话百余则尚未成书,于是先编成两卷与之.后来再续编诗话,于民国十五年交付涵芬楼主人合刻刊行之,而有蜚声文坛的《石遗室诗话》三十二卷问世.民国二十年,应唐文治先生邀请,主持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讲席,仍然著述不辍.《石遗室论文》应该是在先生讲学江苏无锡以后,随讲随编,又得若干卷的晚年定稿,于民国二十五年初次刊行.不久,陈衍病逝于福州.

陈衍身受传统旧文学的熏陶,是民国初年重要的古诗文辞创作者兼文学评论家.《石遗室论文》刚开始出版时,只有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的排印本,逢抗日战争,因此传播情形并不理想.台湾地区的图书馆有陈衍《石遗先生集》三十卷等,却始终不见《石遗室论文》五卷.后来,陈衍的嫡孙陈步(1921—1994)在北京中国社科院编成《陈石遗集》上、中、下三大册问世,由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其中下册收录了陈衍《石遗室论文》五卷.另有王水照主编的十大册《历代文话》,由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其中第七册也收录了陈衍《石遗室论文》五卷.本书而今得以重见天日.

二、《石遗室论文》论宋代古文

陈衍《石遗室论文》今存五卷.此书卷一论“上古至周秦”,卷二论“两汉”,卷三论“三国六朝”,卷四论“唐”,卷五论“宋”.卷五页数较少,仅讨论到苏轼,可见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虽然如此,由于陈衍重视学术的根底,以细密分析见长,因而吉光片语、零金碎玉,俱有可观.以下笔者尝试归纳陈衍的古文批评观点,再综合说明他对宋代古文的具体看法.

(一)论渊源

陈衍主张作文须取法于先秦两汉古书,因此各家作品的渊源,是他讨论的重点.他说:

大略宋六家之文,欧公叙事,长于层累铺张,多学汉人晁错《贵粟重农疏》、淮南王(刘)安《谏伐闽越书》、班孟坚(固)《汉书》各传,而济以太史公(司马迁)之抑扬动荡.曾子固(巩)专学匡(衡)、刘(向)一路.苏明允(洵)揣摩子书,与长公(苏轼)多得力于《孟子》.荆公(王安石)除《万言书》外,各杂文皆学韩(愈),且专学其逆折拗劲处.(《石遗室论文》卷五)

陈衍《石遗室文》宋代古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图书馆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此处指出北宋各大家的写作渊源,大致可信.再详细说明如次:

1欧阳修

陈衍论及欧阳修学西汉晁错《贵粟重农疏》,这是因为晁错文字,“多以繁音促节,斩截无长语见长”(卷二),这与欧阳修古文“尚简”的作法相符.而晁错“《论贵粟》一疏,则用加倍写法.如云‘民贫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两语足矣.乃必云‘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等重重叠叠,歧中有歧,山上有山,常为韩、欧诸家所学”(卷二).由此可见,将文意反复申说,充实内容,刻意增添文句的作法,常见于晁错文之中,也常见于欧阳文之中.


又譬如陈衍注意到“世称欧阳公文,为六一风神,而莫详其所自出”.他追索秦汉典籍,认为欧阳修六一风神主要来自《史记》,另有少部分来自韩昌黎文.这是因为《史记》的传赞,“皆以姿态见工,而《五帝本纪》、《项羽本纪》二赞尤有神.传文则莫如《伯夷列传》”(卷五).至于昌黎的《送董邵南序》、《蓝田县丞厅壁记》、《与孟东野书》“亦韩文之有风神者”.这样看来,所谓有风神是指不直接顺畅地说出本事,改换成迂回含蓄、吞吐不露的表现手法,因此文章能摇曳生姿.然而,陈衍同时也反对“作态太甚”(同上)的手段.

上述说法,陈衍举出了一些实证.其一,欧阳修《丰乐亭记》:“起一小段,已简括全亭风景,乃横插‘滁于五代干戈之际’二语,得势有力.然后说由乱到治,与由治回想到乱,一波三折,将实事于虚空中摩荡盘旋,此欧公平生擅长之技,所谓风神也.”(卷五)其二,如欧阳修《岘山亭记》,“亦以一起特胜.中间抑扬处,正学《史记》传赞,‘岂皆自喜其名之甚’二句,为道著二子心坎,姚惜抱(鼐)以为‘神韵缥缈,如所谓吸风饮露,蝉蜕尘堨者,绝世之文也’”(卷五).据此可知,“风神”常出现在文章中段,有时并不实写,而是用虚笔盘旋,盘旋过程中几度波澜,才慢慢吐出文意,《史记五帝本纪赞》正是如此;有时也表现在段落中的抑扬动荡,仿佛《史记项羽本纪赞》评论传主兴、衰之快,一正一反的对比手法所造成的效果.欧阳文确实有许多来自《史记》的成分.

2曾巩

陈衍书中没有说明曾巩文如何得自匡衡;他只说到刘向(子政)的特色是“援引经义,语多庄重”(卷二)、“子政文章,笔皆平实”(卷二).这几句话已经能让我们体会刘、曾二人文风相似的原因.刘向编成《战国策》,曾巩撰作的《战国策目录序》也是一篇有名的文章,这又是二人有关联的重要因素.

3苏洵

陈衍曾经指出:“论事设譬,莫善于《孟子》,以事理有难明,借譬一事则易明也.”正因如此,苏洵《衡论》的第二篇《御将》,多方譬喻,又举汉高祖部将为证,文章才不会流于泛泛空论,“文势方不平弱”,“此正老泉学《孟子》之显证.”(卷五)

4苏轼

至于苏轼文除了学自《孟子》外,还有来自贾谊、晁错、贾捐、陆贽、柳宗元等.陈衍说:“陆宣公奏疏,多用譬喻.苏子瞻尤工,盖本用功《孟子》、贾生,又学宣公也.”(卷二)这里指明善用譬喻,有一脉相承的文章写法.

又譬如陈衍发现,晁错《论贵粟疏》末段结以排偶,“后世为奏议者,无不学此锁纽之法,不但陆宣公、苏子瞻诸家然也”(卷二).又譬如贾捐《罢珠崖对》“中间一段云:‘当此之时,寇贼并起,军旅数发,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等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说得惊心动魄,后世李华《吊古战场文》、苏轼《谏用兵书》等篇,屡扬其波”(卷二).又譬如陈衍引述陆宣公《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夫投胶以变浊”以下八句,正是苏轼《上皇帝书》“驱鹰犬而赴林薮”以下一长句排偶之所本(卷二).此外,他提出苏轼《石钟山记》中间数句学自柳宗元《小石城山记》,该文后半学自柳宗元《封建论》笔意(卷四).苏轼文章广纳百川,不拘细流,渊源不止一端;历代这些说法层出不穷,陈衍所述有凭有据,大致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