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师德的理性

点赞:27592 浏览:1299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审视高校教师师德,应以高校教师个体人的需求和发展为基础,将其视为道德主体,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考虑高校教师群体及个体在从事高校教师职业过程中行为、思想是否符合一个社会人从事社会实践时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深刻剖析高校教师师德问题的基础上,当代高校师德建设应从作为道德主体的高校教师本身出发,首先注重高校教师德性的建构;其次,应将高校教师德性与理性相结合;再次,以人为本,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

【关 键 词】高校教师;师德;德性;理性

什么是师德?当代社会我们为什么强调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我国历来都重视高校师德建设,在师德建设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受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的负面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诸多原因的混合交叉使高校出现了一些师德失范现象.理性思考高校教师师德问题,对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教师师德

教师职业的崇高性集中体现在了师德.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职业道德.关于师德概念,学术界说法不一.王忠桥认为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称.它是在教师职业活动范围内,调整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1]刘文、王永章等认为“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2]李建华等认为“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3]李建军认为“师德,即教师道德,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应的理念、情操和品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调整自己与学生、与他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4]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目前对于师德概念的界定,将教师置于教师职业的范畴内,更多的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而没有关注到教师个体作为道德主体对于师德的影响.高校教师不同于中小学教师,他们接受高等教育,从事高等教育,如果说中小学教师是在“教书”,那么高校教师更加注重“育人”或者说“提升人”.高校教师作为道德的主体,他的思想道德境界会渗透到教师职业生涯当中.所以,我们审视高校教师师德时,应从高校教师个体人的需求和发展为基础,将其视为道德主体,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考虑高校教师群体及个体在从事高校教师职业过程中行为、思想是否符合一个社会人从事社会实践时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师德并不是一个既定的概念,它是变化的,但其发展始终围绕人性的发展,审视高校教师师德,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是审视教师的良心.


高校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典范.他们的学识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师德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动力,不论是对高校教师、学生及高等教育本身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师德是教师立教之基和执教之本,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首先具有了好的师德,才能通过以身作则来实现言传身教,才能成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取得培养学生的资格.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符合教师发展的内在要求,从根本上提升高校教师素质,提升教师生命价值;另一方面,师德的提升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健康成才的重要保证;与此同时,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有利于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形成高校教育价值观念的核心,高尚的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持久的动力源泉.

二、高校教师师德问题

关于高校教师师德问题目前我们一般称之为师德“失范”.“失范”一词,社会学认为,是指旧的规范被打破,新的规范尚未建立或者出现了新情况还没有与之匹配的规范的一种没有明确和统一的规范的状态[5].当前高校师德中存在着信仰缺失,政治观念淡薄;淡漠奉献,功利倾向严重;崇尚自我,协作意识不强;学术腐败,治学态度不端正;责任缺位,育人意识淡化;自律不严,表率意识弱化等问题.[6]高校师德失范现象屡屡出现,也让我们不断地在思考,作为高校教师,其素质与道德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道德方面的滑坡必然会影响其整体发展,高校教师师德失范问题的普遍性,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为什么高校教师师德问题如此严重.

首先,客观方面原因.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受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的负面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势必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外因对于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作为社会人,面对经济全球化及教育的不断国际化,西方文化价值对于我国的影响,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冲击着我们固有的价值观念,大量西方文化的传入,使我国的文化受到冲击,在这种复杂的文化环境中增加了选择的难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对自身的发展意识不断增强,社会提供给个人的选择机会和给与的回报不断增多,在谋利成为既合法又热门的时尚面前,一些人产生了迷茫和困惑.在高等教育领域,在利益面前,一部分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显得苍白无力,师德失范问题突出.所以说,教师中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我们也可以说是社会问题在教师身上的显现.

高校教师师德的理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校教师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其次,高校教师主观方面原因.学观点认为,人的本性趋向快乐.一切动物降生以后都依赖天生的本能趋乐避苦.因此,快乐是我们要追求而且应该追求的目的:快乐是至善.教师和所有的人一样,有发展的要求,也有逃避责任的动机和谋求个人利益的倾向.高校教师在面对快乐与痛苦时,与常人一样,也会趋利避害.出现师德失范的高校教师的主观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概括为“没有谨慎的选取快乐.”人在面对快乐与痛苦时,要首先清楚不是所有的快乐都是值得选取的,也不是所有的痛苦都应该避免.有些快乐后面紧跟着痛苦,或者是快乐的消失.在面前,人变得越来越脆弱,要想得到快乐,要么没有,要么满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些高校教师作为道德主体,不满足于道德的价值及力量,最终选择满足自身,导致产生思想及行为偏差.此时,人的理性表现在低级的本能中,没能战胜人的自然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