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表演的翻译

点赞:19800 浏览:9274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当代美国民俗学和人类学的表演理论将民间口头艺术文本的呈现视为一种表演的过程,一种特殊的艺术交流和特殊的事件发生.文章认为口头艺术文本的呈现也是一种翻译行为,一种包括理解和再现的语内翻译或语际翻译行为.表演理论和翻译研究中的表演观可以相互阐发,相互补充.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我国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的对外翻译纳入表演理论的视域中,提出我国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的对外翻译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的民族志实践过程,译者需要具有民族志的跨文化意识和掌握基本的民族志调查方法.

关 键 词:表演理论;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翻译;民族志方法;文化翻译

引言

2003年,劳特里奇出版社出版了由菲利普·奥斯兰德选编的一部4卷本文集,书名为《表演: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中的批评概念》(Performance:CriticalConceptsinLiteraryAndCulturalStudies).文集选编了89篇以表演为题的论文和著作节选,时间跨度从1908年到2002年,作者都是近100年来各不同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文集的内容涉及戏剧研究,表演研究,舞蹈研究,人类学,社会学,艺术史,哲学,文学批评,语言学,法律,影视研究学,传播学,文化研究等学科领域以及女性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当代西方思想浪潮,囊括了当今几乎所有主要的人文社会学科领域和思想流派.单单表演一词,统领如此大量的文献,旁涉如此众多的学科,其包容性及解释力可见一斑.表演作为一个当今众多学科领域竞相使用的学术术语,俨然已成为21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primaryepisteme)①,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批判性概念,一个无所不及的能指,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场合触动与之相关的话语.尤其是自上个世纪后半叶以来,表演一词将自结构主义思想以后的诸如行动、交流、对话、评价、重构等概念集于一体,其内涵已远远超越了传统的艺术表演或文艺表演的概念,所指向的是在表演程式化意义表达方式之下文化意义的生产、承接、表现机制以及即时性,新生性(emergent)等表演独有的特征,具有深刻的人类文化交流意义,是一种人类交际,尤其是人类言语交际的模式.

本文以表演这一具有宽泛外延和丰富内涵意义的概念为题,在不同学科领域以表演为核心的理论中,选取当代美国民俗学和人类学的表演理论和当代翻译研究领域中的表演观作为理论考量,在两者之间的互相阐发和打通中寻求理论的共同点,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处.同时,由于当代美国民俗学和人类学的表演理论所研究的对象是以口耳承传为特点的北美土著印第安部落的口头艺术文本的呈现问题,本文亦将翻译研究领域中我国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的对外翻译问题置于本文所讨论的表演理论的视域下进行观照,重点是将美国当代民俗学和人类学的表演理论关于民间口头艺术文本呈现问题的观点引入到翻译研究领域中,促发我们重新认识我国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的对外翻译的本质性问题,即如何从认识论上将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的对外翻译仅仅看做是不同文本之间的语言翻译上升扩大为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化翻译,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我国少数民族口头文学对外翻译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向度.

一民俗学与翻译研究中的表演观

将表演作为理论核心,围绕表演而构建一套完整的学术理论和方法,并以此影响其它的相邻学科,这是当代美国民俗学和人类学中的表演理论近几十年来的杰出贡献.表演理论是当代民俗学、人类学以及语言学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理论和方法,兴起于20世纪60至70年代的美国民俗学和人类学界,80至90年代影响臻至顶峰,至今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广泛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诸多学科领域.表演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理查德·鲍曼(RichardBauman)、戴尔·海默斯(DellHymes)、罗杰·亚伯拉罕(RogerAbrahams)和丹·本-阿莫斯(DanBen-Amos)等,其中以鲍曼的影响为最大,他在1975年发表论文《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VerbalArtasPerformance),系统介绍了表演理论,成为表演理论的扛鼎之作,至今还被广泛引用.当代美国民俗学及人类学表演理论的兴起与发展,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可以追溯到哲学领域中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如萨特对个体生存境遇的哲学思考;语言学中以具体语境中的语言运用作为语言研究对象的语言思想的影响,如海姆斯的交际的民族志学理论(EthnographyofCommunication),以及人类学中以鲍厄斯(FranzBoas)为代表的语言人类学家将语言的研究置于特定的文化中,以研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目的的文化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从共时的角度来看,文化人类学理论发展的影响,如格尔兹(CliffordGeertz)的厚描写理论(ThickDescription)和地方性知识(LocalKnowledge)理论,以及克林富德(JamesClifford)和马尔库斯(GeeE.Marcus)的写文化(WritingCultures)理论等等,都对表演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而且,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美国民俗学从上世纪中叶起,自身也经历了一场范式革命,具体表现为“从对历史民俗的关注转向对当代民俗的关注;从对文本的研究转向对语境的研究;从大范围的、普遍性的研究转向区域性、地方性的民族志研究;从对集体性的关注转向对个人、特别是有创造性的个人的关注,关注个人在传统的传承和变异中所起的作用;从对静态的文本的关注转向对动态的表演和交流过程的关注”②.

作为表演的翻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言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在“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的一文中,鲍曼系统阐释了他的表演理论,讨论了诸如表演的本质、阐释框架(frame)、标定(key)、重新标定(re-key)、新生性和创造性等表演理论中的核心问题.鲍曼指出:表演是一种言说的方式,口头艺术就是表演,表演理论是在吸取诸多学科营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以表演为中心的框架来研究口头艺术.③表演理论所关注的是正在发生中,正在活动中的民间口头艺术文本,所研究的是它们的交流形式和交流过程.表演理论改变了传统的以文本为中心,从文本到文本,研究抽象的、往往被剥离了语境关系的口头艺术文本的做法,将文本还原给语境,以表演为中心,关注口头艺术文本在特定语境中的动态形成过程和其形式的实际应用.鲍曼特别强调:“以表演为中心的理念要求通过表演自身来研究口头艺术.在这样的方法中,对语言特征的形式操控屈从于表演的本质,即被认为和界定为一种交流的方式的本质等表演建立或者展现了一个阐释框架,被交流的信息在此框架中得到理解,这一框架同字面意义的框架形成对照.”④表演者通过表演框架,向听众展示自己交流技巧的能力,并特别强调如何与听众有效地交流.除框架概念外,鲍曼在论文中还解释了表演的标定和再标定的概念,也就是说,在表演中,表演者会通过一些方式告知听众表演开始.⑤鲍曼的表演理论凸显了作为非主体文化的民间口头艺术作为一个超文本事件存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其呈现的方式不是从语言层面上的从一个文本到另一个文本的传达方式,而是一个被高度语境化的动态行为.任何一个民间口头艺术文本的呈现,不管是语际的还是语内的,都是在特定语境中的一个表演事件.表演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讲述人,听众都是表演者,所有的人都与文本的呈现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呈现的结果.由于具体不同的语境,参与者自身的背景和期待不同,所以每一个表演都是独特的,具有新生性和即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