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集约化经营动因缺失问题探析

点赞:6554 浏览:2181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解决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问题,集约化经营是有效途径之一,但是我国学术期刊走集约化道路缺乏必然的动因.因此,我国学术期刊走集约化之路,首先要明晰集约化过程中存在哪些动因不足的问题,这是解决此问题的前提.

[关 键 词]学术期刊 集约化经营 动因 问题

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学术期刊在诸多方面的差距,结合我国学术期刊的现存问题来看,集约化经营是必由之路.我国在新闻出版业的“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了这一思路,但我国学术期刊要实现集约化经营,关键不在于是否有国家层面的宏观目标,也不能依靠相关研究中大量属于无效话语的臆想性对策,而在于我国学术期刊本身是否具有走集约化经营的内在动因.因此,我国学术期刊走集约化之路,首先要明晰集约化过程中存在哪些动因不足的问题.

集约化经营: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路径

对于我国学术期刊存在的问题,有研究者归纳为“六多六少”:数量多,有影响、有代表性的少;同类刊物多,有分量的文章少;发行量小的期刊多,发行量大的少;经营亏损的多,赢利的少;国家财政拨款、补贴的多,自身有造血功能的少;一般编辑人员多,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少[1].这一归纳客观全面地指出了我国学术期刊存在的问题.

在办刊规模上,我国学术期刊呈现出遍地开花的状态:规模小、数量多,且各自为政,小作坊经营特征明显.我国学术期刊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只要是大学、科研院所和专门行业,都会有自己的学术期刊.并且在市场经济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学术期刊没有顺应市场进行组合转型,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很多学术期刊还没有组建自己的网站,更不要说组建自己的数字平台.

在内容质量上,我国的学术期刊普遍是“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同质化严重,学术水准有限.学术期刊的栏目设置以及内容分类基本与同类刊物相差无几,如“各省社会科学院或者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刊名一般都是《XX社会科学》,各大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刊名一般都是《XX大学(学院)学报》,刊名的同质化倾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在内容、市场定位和取向等方面的同质化”[2].同质化造成了学术研究的浪费和期刊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加之我国学术期刊版面费、关系稿和刊物级别及评奖“分蛋糕”的普遍做法等,导致了学术期刊整体学术水平有限的现状.

学术期刊集约化经营动因缺失问题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术期刊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人力资源与现代化管理方式上,我国绝大多数学术期刊既缺人才,又谈不上科学管理.由于学术期刊基本都属于主办单位的边缘部门(一些权威学术期刊也许例外),一般不受主办单位的重视,其往往成为安排冗员的地方.而且刊物一般只有三五个编辑人员,人力资源严重缺乏,难以建立起集约化的科学分工和管理.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反观国际,其有影响的学术期刊基本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如全球最大的科学与医药信息出版商励德·爱思唯尔集团旗下有7000名期刊编辑、200000名审稿人监控期刊的内容和学术方向,并负责同行评审过程的运行[3].集约化的核心内涵就是靠规模经济实现高效管理,从而节约成本,并实现整体效益和效率的最大化.集约化经营在资金、规模、人才、管理、品牌以及市场化和精耕细作等方面皆具有小作坊经营无法比拟的优势,有利于改变我国学术期刊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通过集约化方式,可以把同类学术期刊进行整合或者把一个城市范围内的学术期刊进行重组,形成一个分工明确、管理科学、编辑专业化的学术期刊集团.如此,集约化带来的质量把关和规模效应可以很好地改变以前各自为政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特别是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还可以直接打造数字化学术期刊交流平台,通过集群化的形式实现相关期刊的学术成果在交流平台上的及时传播.

我国“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支持代表我国学术水平、具备国际办刊能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术期刊发展.从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来看,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学术期刊应走集约化经营之路.

动因不足:学术期刊集约化经营的制约瓶颈

我国学术期刊走集约化经营之路,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外因,就是外部因素逼迫其走集约化之路;二是内因,就是其内部具有走这条路的意愿.因此,走集约化之路,首先要分析是否存在动因不足的问题.

从外部动因来看,我国学术期刊基本都属于相关单位的附属部门,对其定位基本是非营利性刊物,不指望其能形成品牌走向市场.因此,学术期刊走市场的意愿不浓.同时,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少,单位虽不能对其提供大量经费,但也不存在办刊负担过重的问题,这也致使主办单位对其没有大力改革的动因.从资源占有带来的利益来看,各自为政的学术期刊也难以进行整合,因为只要是有公开刊号的期刊都是一笔无形的资产,为本单位职工发表论文提供了方便,也能与同行的学术期刊互相进行权力寻租.所以,走集约化道路必然要削弱甚至合并一些刊物.

再从维护学术期刊的学术声誉的动因来看,我国学术期刊的声誉基本与挂靠单位的属性或级别成正比.以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为例,能够进入“名刊工程”的只有20~30家,也就是说,竞争范围不会超过50家,只能激起不到10%的高校社科学报的竞争,其余绝大多数学报升高无望,就必定冷眼旁观,照旧在学术的山脚下徘徊[4].因此,大多数学术期刊的主办单位在这方面也失去了让学术期刊走集约化经营的动力.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起主要作用.但从内因来看,我国学术期刊走集约化之路的动因同样缺乏.在内部因素上,首先,从学术期刊编辑部来看,学术期刊基本都有挂靠单位,有办刊经费,还可以有伸缩性很大的版面费收入,整个编辑队伍有正式编制和稳定工资,因此,经济角度和编辑的工作岗位这两个方面皆没有生存之忧.这种旱涝保收不会受到外界市场冲击的办刊环境必然导致整个刊物没有走集约化之路的动因.其次,学术期刊的发行量如果增加一倍,没有版面费的收入,经济收益也没有多大变化,集约化能扩大发行量等诱饵也难以激起编辑部变革的动力.同时,学术期刊也像我国的“办报、四级办台”一样,不同等级的媒体存在严格的等级固化,例如地方电视台再努力都难以撼动电视台的影响力.以此类推,低级别的学术期刊就算编辑再努力,其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也难以超过那些得天独厚的学术期刊,这也打消了编辑维护或增强刊物声誉度的动力,也就自然缺乏拥护集约化改革的思想基础.综上所述,从内外动因来看,我国学术期刊走集约化经营之路都严重缺乏动力.因此,解决我国学术期刊生存发展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改革的原动力问题.如果不分析清楚这种原动力,就大谈学术期刊的集约化运营,则是纸上谈兵,其思路与对策没有现实可操作性.


体制变革:产生动因的必备前提

从上述分析来看,我国学术期刊要走集约化发展之路,缺乏动因的关键就在于旧体制带来的障碍,因此,必须要变革这种体制,这也是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但变革这种体制不能寄希望于学术期刊本身和主办主管单位,而应该是来自强有力的外来行政手段和政策.

古语云:“成亦萧何,败亦萧何.”首先,应让学术期刊的主管主办部门认识到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认识到这种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状态对我国学术期刊难以做大以及形成高学术品质的危害性,使这些部门先有观念上的正确认识,从而减少体制改革时的思想惰性与抵触.其次,下达政策性文件进行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实际行动.真转实改是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关键,不能因为被改革对象的特殊性而出现各种变相的折中做法.最后,做到内联外合,共同营造学术期刊改制后如何走出一条真正适应市场和国际学术期刊竞争的经营模式,以达到改革的目的.

我国学术期刊数量和论文数量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旧体制带来的问题使论文质量整体低劣.因此,走集约化之路改变我国学术期刊存在的“六多六少”这些硬件方面的问题以及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发表的不正之风就尤为必要.从现今状况来看,我国虽还没有走上成熟的集约化经营之路的学术期刊,但一些期刊群在合作经营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国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杂志等,它们在集约化前阶段的经验积累为进一步的集约化运营提供了变革基础,为其他期刊走集约化之路提供了参考.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本文系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纸质媒体的转型与升级”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批号为2011WB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