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音乐集成学

点赞:32679 浏览:15494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民族民间音乐集成学在其形成之初,理论尚未完善、系统尚未成型,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一定的困难与挑战,甚至对学科名称也存在不全面的理解.本文通过回顾与分析在民族民间音乐形成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涵盖人才、集成工具和集成结果三方面,并提出笔者一些粗浅的解决思路,以期促进这门新兴学科的巩固、发展与繁荣.

关 键 词:民族音乐;民间音乐;集成学;人才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

民族民间音乐,是指形成于各民族人民最真实的生活,流行于民间,具有不同民族风格特点的音乐,其种类较多,大致包括歌曲、歌舞音乐、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等几大类,以下再分为若干小类.由于它分散于民间,种类多历史久,并且大多数是口口相传的口头音乐,因而非常容易遗失,所以要对此有一个系统、全面而科学的认识,就必须进行搜集、整理和深化,于是出现了民族民间音乐集成学.所谓集成,即是汇集而成,这个应用于多门学科的术语,不仅指某一个整体下简单的事物或元素的集中,还包括把它们进行有机整合,使之产生一定联系的过程.我国目前在民族民间音乐的集成上,对搜集整理工作做得比较多,但对于进一步深化成理论,真正形成一门学科,还显得十分稚嫩.2009年完成的《中国民族民间十部文艺集成志书》被很多学者认为是集成学形成的标志,这个新诞生的婴儿,能否健康地成长,还需要看今后监护人的照顾和社会的相助是否到位.由此可以看出,民族民间音乐家们所要走的路还会很艰辛,但困难同时也是机遇,面对这门学科,从不同角度可以挖掘出不同的理论,从不同方位也能够产生不同的观点,集成学的成熟与完善是一项艰巨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下面笔者就个人观点,谈谈自己对民间音乐集成学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民族民间音乐集成学现存的问题与思考

1集成学的人才问题

学科兴盛,人才为本,任何学科繁荣发展的原动力都是人才,人才的素质决定了学科的水平,人是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民族民间音乐集成学是一门以民族民间音乐为主要研究内容的集成学学科,它还与民俗学、历史学、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软件技术基础等多门课程关系紧密.因此,它所需要的既可以精通民族民间音乐的专业知识,又能通晓集成理论知识的综合型人才.目前,中国非常欠缺这种人才,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由于这门学科形成不久,所以在各高校中都没有设立相应的独立专业,即使是比较接近的民乐系,其主要的课程关系到的也只是该学科的其中一半,与集成学并没有关联,从而造成民族民间音乐集成学高级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因而,难以在对音乐形态作出表层描述的基础上,大踏步地进入理论的深层次研究;其二,民间虽然存在不少对民族民间音乐情有独钟的爱好者以及对学科前景能高瞻远瞩的有识者,但他们人数却不多,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学识上,都对学科的推进显得力不从心;其三,在历经30年完成《中国民族民间十部文艺集成志书》的过程中,已经涌现了一批在田野调查中成长起来的实践型研究人员,但是志书完成之后,他们中的大多数就离开了集成工作岗位,这种时间上的间断很容易造成人才流失.总之,人才需要用心培养、需要重视保护、需要持续使用,只有以理论为铺垫,以实践为锻炼,人才才会得以成长,而我们目前在这两点上对集成学做的功课都显得有些差强人意.

2集成的工具问题

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集成,古今艺术家都非常重视亲临民间获取第一手资料,从周朝“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采风者摇动木铎,徒手记录,到今天音乐家手持录音笔、肩扛摄像机,说明采风的方式,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集成工具的进步,不仅使记录的角度更全面,而且让搜集整理结果的真实程度也更高,整体效果日趋立体和丰盈.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单一的音乐或不能同步的音像结合,容易影响最终结论的准确性;单一的音乐录音也会给记谱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改善这些问题,但是目前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有尚未挖掘尽致的地方,例如,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引进,在较多情况下,比分别使用单一的采集工具,从听觉(图、文)和视觉(录音)分开进行记录的方式,效果更为完整和准确.

3集成的结果问题

由于集成学这门学科尚有待完善,因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者在做了大量的工作之后,目前所取得的结果也存在一些基础而重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缺乏有深度的理论性研究.现已出版的音乐集成作品,纳入的基本上是直接采集自民间,也极力接近最原生态的音乐,集成者的注意力多集中在复原上,很少有人对理论作深入的研究,一门独立的学科,必然有赖于深厚的学术理论作支撑,因此,这个问题对集成学来说重要而紧迫.第二,没有一个科学统一的分类标准,致使有的民间音乐种类被分拆到两个邻近的种类中,例如,歌舞音乐,在民族民间音乐中是一个大类,但在集成学中却没能单独成类,既破坏了歌舞音乐的相对完整性,也使两门具有从属关系的学科失去上下的一致性.第三,集成作品在广度上还有不少遗漏,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人口流动大以及思想观念等多种原因,使采风工作的结果在覆盖率上遭遇打折,一些反映原始信仰的音乐被限制出局,大部分有关民间宗教的音乐也遭遇淘汰,如此不完整的采风,对整个集成工作的整体效果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小觑的.

4集成后的保护问题

集成的后期任务就是保护,集成仅是一个过程,并不是目的,集成的目的是保护、完善、学习、借鉴和发展,但是在开展这些行为之前,集成之后,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保护.集成为保护提供了确切的数据和资料,这些数据、资料翔实地体现出了整个民族民间音乐的现状,梳理好了民族民间音乐在各个时代的分布情况,同时也显现出了它的不足与缺陷.许多民族的百姓,并没有意识到民间音乐的重要,只有一些在记忆中还保存着这些传统的人,感觉到应该寻找继承者,可是当村落中的年轻人在自己的房中只张贴当代流行歌手的海报;只播放新潮的歌曲;只哼唱时尚的曲调而导致一些民间音乐已经遗失,面对一些正面临遗失的音乐,他们却无能为力.民间音乐急需热爱它的传承者,急需专业音乐工作者的介入,然而由于民间音乐在视听上的审美效果问题、远离当代年轻人生活的时代问题,都使其逐渐走向衰落.二改善民族民间音乐集成学现状的措施

1重视人才培训

集成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横跨多种知识体系,因而对人才的要求也有其独特之处,一方面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需拥有较广范的技术能力,据此组建一支强大的专业队伍,使支撑集成学发展壮大,成为现阶段一件急迫的事.首先,应加快专项人才培养机制,在各级音乐院校中有计划地开设民族民间音乐集成学专业,以高校为输送人才的据点,培养上通理论、下达实践的高级专业研究人员,缓解当前研究类人才紧缺的状态;其次,对已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基层人才,进行理论培训,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均衡,偏向于实际应用知识,因此,弥补专业理论也可以缓解眼下集成学对人才的渴求;最后,集成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应在各级门设立专门的集成岗位,持续不断地开展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从2009年刚完成集成工作的参与者当中,筛选一部分优秀才俊,继续从事集成工作,如此既可以完善阶段性集成工作覆盖率打折的现象,也可以稳定一支集成学专业技术队伍.有针对性地管理,逐步培育杰出的专业化集成学人才.

2强化对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工具在当代社会也产生了质的飞跃,品种繁多的数码类产品和信息技术产品,解放了集成工作中曾经繁琐而困难的采集和制作任务,轻便单一的数码产品,虽然能很方便地录下音乐,摄像机能快捷记录下影像,但是面对众多先进的信息技术产品,应做到物尽其用,尽力挖掘各种现代技术产品在集成学中可能应用到的功能,使生产技术确实为学科发展怎么写作.录音笔的录音功能、摄像机的摄影功能,只能分别记录下采风过程中的声音和影像,如果有条件利用上多媒体信息技术,它就能够形成同步的音像,更好地还原民间音乐的整体风貌和民族特点,同时满足视听两方面的感觉,并搜集到来自民俗、宗教、民族生活等多方面资料,使接受者感受到立体而原汁原味的纯民族音乐.多种产品的优化组合,还能补充单一录音效果中表演者意图不清晰之处,提炼表演过程中难以体现出的音乐内涵.

3加强学科系统和理论完善的建设

民族民间音乐集成学形成只有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其结果不尽人意是意料中的事.理论缺乏深度几乎是每一门学科形成之初都会遇到的问题,而集成学如要形成自身完整的理论体系,首先就必须搜集大量的音乐作品,以此为基础才能作理论的归纳,同时还要缜密思考其定义、性质、内容,横向联系的相关学科,理顺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总结实践过程中的研究方法等.从研究对象开始建立庞大的学科体系,其中也包括科学而统一的分类标准.针对目前集成作品在广度上的遗漏问题,需要强调的是集成本来就是一件艰苦的工作,前期必须深入最偏远的村寨,召集散居的人群,表现他们最有民族特点的一面,每一次的采风,都比组织一次文艺汇演的难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一旦下到村镇,这样的组织就接踵而来,但是主观原因也不容忽视,采风者在工作方法、时间安排等方面尚能把握主动权,因此,全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还可以通过长时间的坚持和改变观念来逐步对集成学弥补缺漏、接纳包容.

4注重机构的建立和音乐的开发推广

民族民间音乐的集成不是一时半刻可以完成的,这一次集成工作之后结集出书了,可是音乐是不会在原地停滞不前的,当它发展变化时,不能只等待下一次的大规模集成工作再开展时才保存,更有一些这次集成之后暴露出来的问题,也需要及时予以完善,因此,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制定各级机构的职责制度,把集成民间音乐当作一件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来抓,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此外,也要加强对民间音乐的宣传和推广,为民间音乐寻找与城市契合的点,让它走出山里,走进城市,如邓丽君歌曲中的民间小调、20世纪80年代席卷全国的“西北风”、腾格尔的蒙古族民歌等,南宁民歌艺术节、湖南桑植民歌节、雷波彝族民歌节等,都是对民族民间音乐有力的保护与推广.最后,应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专业的开发与利用,一方面,在保存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提升民间音乐的审美价值,使之贴近现代人的审美观;另一方面,将民间音乐与对现代人有吸引力的其它艺术形式、艺术手段等相结合,形成互助的格局;同时还应把各地的民间音乐开发成为地方学校的校本课程,让各民族的后代自己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音乐,是最为恰当的事.否则那些遗漏的音乐就会很快消失,发展中的音乐也可能面临同样的问题.这会成为历史的遗憾,如历史上已经灭绝的动物一样,再也无法弥补.

民族民间音乐集成学是一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集成的核心在于保存,保存的对象包括一切诞生于民间又生长于民间的音乐形式,它们数量庞大、良莠不齐,需要广大音乐工作者在开展集成工作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搜集、辨别、分析,也需要他们进一步深度地思考,筹建理论体系,从而使之成为不带任何偏见的、独立的科学门类.

注:本文系天津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民族民间音乐集成学初探”(52WV1027).

民族民间音乐集成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民族音乐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