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问题大学生诚信教育

点赞:29151 浏览:13320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校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开展以来,学生违约问题倍受社会关注.由于助学贷款实行的是无担保、靠信用维持的个人信用贷款,始于诚信、止于诚信,大学生能否诚信还款

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具体考察某大学助学贷款违约现象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助学贷款违约问题的成因,并提出通过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有效开展当代大学生诚信

教育的几个途径.

关 键 词:助学贷款;违约;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5-0000-02

高校助学贷款推行以来,以大规模的放贷金额和较好的政策支撑,自1999年到2010年底,共有4361万名大学生在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资助下圆了大学梦.近些年来一部分

大学生在助学贷款资助下完成学业后却不能履行还款的承诺,助学贷款违约现象屡有发生.由于大学生助学贷款采用无担保商业贷款模式,对借贷大学生的诚信要求较高,因而从

研究和解决高校助学贷款违约问题入手,对于大学生诚信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某大学学生助学贷款违约现象简析

受助大学生毕业开始履行还款义务后,助学贷款还款违约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一些借款大学生进入最后还款期限仍不能还款.以某大学2006—2010年五年间毕业生偿还贷

款情况为例,我们发现贷款违约学生逐年增加,违约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如下表).

数据表明,该校大学生助学贷款违约现象呈逐年递增趋势,而且这种现象在我国高校是较为普遍的问题.助学贷款还款违约率较高制约了银行继续推行助学贷款的动力,阻碍了

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在违约现象的背后,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深入挖掘助学贷款违约率高现象背后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变当前大学

生违约1困境,使国家助学贷款健康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助学贷款高违约率的原因探究

产生大学生助学贷款违约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我们的调查,可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进行探究:

(一)主观因素影响下的国家助学贷款还贷违约现象原因探析

1.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助学贷款是在借款学生现阶段支付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发放的,贷款的归还受制于借款学生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助学贷款中的诚信缺失问题是指大学生在助学贷款问题上

,没有实事求是的反映自身的实际情况,用虚检测证明申请到的助学贷款来满足自己的高消费,写电脑、手机等高科技产品.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的快速膨胀,一些大学生

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问题大学生诚信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不能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只看到眼前利益,看到有不还贷的先例就产生投机心理,随之效仿,毕业后更换手机和相关资料,使学校和借贷机构联系不上,从而逃避助学贷款

的归还责任.更有甚者,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的无偿资助,完全没有还款责任,把自己与国家签订的助学贷款合同中的承诺抛到了脑后.由此可见,大学生诚信意识十分淡薄

.

2.人生观、价值观的错位导致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

后现代主义的多视角、多元化的价值信仰与思维方式对部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冲击,大学生接受了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反主流文化的影响,使他

们很少自我反省和自我屏蔽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在人生观上,认为人生就是即时的享乐,不必为自己或家庭承担什么责任,安于现状,部分大学生不求上进、沉迷于网络生活、

攀比消费成风.在价值观上,大学生日常行为上很少考虑道德价值问题,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以虚检测的信息交友,或者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不惜损害他人利益.在消费观

念上,追赶时尚,标新立异,很少考虑个人经济能力.大学生中形形色色不诚信行为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大学生对于诚信的内涵缺乏明确的认识,对于诚信的界定上存在

模糊认识.没有深刻了解,诚信品质对于一个人生存发展所产生的深刻意义.

3.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造成诚信缺失

目前,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还不健全,缺乏完善的全国联网个人信用档案和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因此,在诚信评价体系缺失的情况下,一些学生产生投机心理,必然会导

致助学贷款违约率高.如果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完善,大学生有了诚信不良记录,将会影响到以后的房贷、车贷、以及就业后无法享受社会福利等,那么大学生就会重视自己的信

用.还有些贷款毕业生本身具有如期偿还国家助学贷款的能力,但是他们法制观念薄弱,没有充分认识到背信违约的危害,毕业后将自己的贷款合同抛到脑后,如果银行或者学校

不主动去联系他们,他们就不会按合同规定的时间还本付息.从而,给银行和学校带来很大压力.因此,贷款毕业生更应该诚实守信,增强法律意识,维护好自己跨入社会的第一

笔信用记录,这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客观因素影响下的国家助学贷款还贷违约原因探析

首先,高校的扩招使毕业生的竞争压力增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与此同时,刚走向社会的毕业生往往好高骛远,对工作的期望值较高,并且还必须经过一个积累经验、适

应社会的实习过程,缺乏社会保障只能维持其自身基本生活需求,使还款难度增加.所以,就业难是大学生无力偿还助学贷款的制度性原因.其次,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人数多,

毕业后工作单位分布区域广,贷款毕业生的贷后管理的好坏也对助学贷款违约率有很大影响.有些助学贷款学生对还款手续流程和政策了解不够,对银行贷款还款方式不熟悉,在

偿还贷款时往往面临异地乃至跨行还款的难题,还贷手续和程序繁琐,成本较高等,导致借贷大学生被动违约.再次,在校大学生非正常死亡,或中途退学也是造成助学贷款违约

的因素之一.这种情况的发生,会使还贷工作陷入僵局.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

国家助学贷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采取有效措

施帮助大学生走出“诚信困境”,改变当今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成为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在高校中广泛深入的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还贷意识


首先,高校应积极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校园氛围.诚信教育要渗透在学校的各个活动中,做到时时、处处、事事讲“诚信”,让学生在诚信的氛围中

自觉接受、认知、弘扬诚信品质.发挥高校教师的示范作用,以“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来启迪学生,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开展积极健康的校园诚信活动,营造“人

人讲诚信”的教育环境.其次,大学生对诚信理念的理解与消化,是一个由被动接受逐渐向主动接受乃至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过程.高校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

地位,启发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诚信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把外在的诚信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再次,切实加强“两课”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

强化诚信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情况下必须予以强化.

通过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促进诚信教育

高校与银行应相互合作,密切配合,加强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讲座等形式对贷款学生进行的诚信教育与法制观念教育,从而增强贷款学生的还贷意识.最有效的措施就

是使贷款毕业生充分认识到背信违约的严重后果,任何个人与银行之间的信用记录都将录入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如果贷款毕业生在还贷时有违约现象,那么在国内所有

金融机构的信贷申请将被限制,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社会福利待遇、房贷、车贷以及信用卡的.只要欠款再规定时间内未还清,违约记录就会一直保存在中国人民银行的

征信系统里.在大力弘扬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大学生走向社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都与合同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时时讲诚信,事事恪守诚信.只有

将大学生认识到助学贷款的恶意违约不单是道德底线的触碰,而是上升到法律的层面,不还款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才能切实改变违约现状.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人格培育

大学生的诚信人格培育要从大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着眼于人的个性、品格、心理、意志等基本素质培养,其目的在于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让大学生学会做人.当今

大学生群体中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盛行,再加上西方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一些大学生理想信念淡漠,表现出盲目的从众心态,随波逐流,缺乏分析和判

断是非的能力,造成诚信意识淡薄.人格教育就是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人格教育通过优化人格意识、人格品质、人格行为等实现对

人的培养,促使道德意志转化为自我意识,最终形成内在的道德品质.因此,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重视人格教育,才能从大学生主观意识上摒弃在助学贷款中的故意拖欠问题,从

而改变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

(四)创新诚信教育理念是增强诚信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创新诚信教育理念,首先要突破道德空洞说教的教育模式,在诚信教育中,以主体人格塑造为目标,激发大学生养成自我学习和自我认知的能力,把教育视点从关注道德规范

本身转移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要注意把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结合起来.把诚信教育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五爱教育、集体主义、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

德教育、为人民怎么写作教育结合起来,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要求.大力开展自律、自立、自警、自醒等自我修身教育,使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把诚信内化

为人格品质.坚持学校教育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诚信教育“必须从现实中起步,诚信品质的养成,开展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校园内,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提高

和扩大社会教育.”

诚信作为大学生必备的道德素质,是助学贷款制度建立的基础,起着维系国家助学贷款持续稳健发展和诚信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诚信作为助学贷款制度建立的基础,

既是对高校教育和大学生诚信品质的认可,也是对高等学校的教育和大学生诚信品质的检验和修正.如果助学贷款诚信缺失,助学贷款的作用就会变得软弱无力,资助效能就难以

发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诚信品质,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诚信教育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完善,继而实现克服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下自身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

控制和降低道德风险,使国家助学贷款良性健康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