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学的魅力

点赞:14858 浏览:6833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学,作为中国传统的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并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文学魅力是周所周知的,而随着现代电影、电视的发展,影视文学也成为人们观众的焦点,它的魅力也由此逐渐凸显.本文通过对影视文学的内涵和第五代导演的作品等的论述来彰显影视文学的魅力.

关 键 词:影视文学;文学;第五代导演;

文学,自古被称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是一座老百姓无法企及的神圣殿堂.要接触到文学,最起码的门槛是认字.但是当现代电影、电视这种集阅读、观赏和获得审美快感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出现后,即使文盲或半文盲也能在几个小时之内看完一部文学名著,并且获得精神的共鸣与愉悦.由此看来,影视文学的出现打通了老百姓与文学之间的横沟.

一、影视文学的内涵

影视文学是随着电影、电视的发展而诞生并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文学形式.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电影剧本是洪深编写的《申屠氏》,由此我国的影视文学诞生了.影视文学,顾名思义,是影视与文学综合的产物,兼具影视艺术和文学艺术的双重特性,是继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类型.作为影视作品创作的文字依据,影视文学必须提取一些可听可看的故事情节、场景,并对它们进行提炼、加工、剪裁,用文字对一个个生动精彩的细节进行可视性、画面性的描述,从而既能给导演、演员、美术、剪辑等影视制作的工作人员作为蓝本,又能供广大影视文学爱好者阅读.因此,影视文学作为“运动的声画影像”,其自身具备着一些独特的要素:

影视文学的魅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影视文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1.镜头与声音相融合的视听艺术

镜头在电影、电视中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虽然微小,但几个镜头组合在一起却能构成一个场面,几个相关的场面又构成了一个段落.因此,镜头在整部作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影视文学作为影视作品创作的依据,必须在其中创设镜头感强的细节描写,并运用推、拉、摇、移等镜头运动的形式,对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内容进行细致的描写,从而达到作品画面感的要求.影视作品中的声音通常包括人声、音响和音乐,而影视文学所能表达出来的一般只有人声.声音与画面融合在一起,构成一种视听画面,共同体现出人物内心复杂的心理活动.影视文学不同于其它文学类型,必须通过镜头与声音相融合的形式用文字塑造出能在银幕上显现出的可视、可听、可感的生动形象.

2.蒙太奇的叙事方式

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叙事侧重于讲故事,在时间流程中刻画故事的前因后果,而在影视文学中常常会用到蒙太奇的叙事方式.蒙太奇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涵盖面非常广,可以从不同理论角度、不同理论层面上进行不同阐释,由于影视文学毕竟只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影视作品,不具备光与影的条件,所以我只从叙事的角度来分析.蒙太奇的叙事方式,即通过画面或声音乃至声画统一的分切与整合而构筑起影视叙事中的时间(包括空间)畸变.用蒙太奇来整合影片、段落以及镜头,通过一个个镜头的转换来变换场景,用感情来维系镜头的运动,这种蒙太奇的叙事方式充分利用了时空的转换和联系,通过镜头之间的剪辑,将色彩、声音等因素整合成一个个有节奏的片段,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来表现人物内心和事件的实质,使故事具备了时空统一、视听兼备的特性,再现了故事的现场,凸显了人物的立体形象.

3.面向大众的创作目标

电影、电视作为大众传媒,从诞生起就是面向大众的,具有群众性和通俗性.自80年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视走进千家万户,电影、电视面向大众的特征更加明显,尤其是被称为深入家庭的传真性传播的电视更是以大众的需求为风向标.因此,影视文学作为电影、电视剧的拍摄蓝本,也同样以面向大众为创作目标.小说,或者我们通常认为的严肃文学,是着重表达作者对某种生活状态的思考,对某种内在情感的体验或某种境界的追求.这种表达也许因为触动了很多人的感情而引起广泛共鸣,也许因为太个人化或太超前而无人喝彩,但它们都可能被认为是很有价值的作品.与小说、诗歌等相比,电影、电视剧是一种大投资的创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相对而言也要更大众化一些.

二、从《红高梁》到《玉观音》:

1987年,张艺谋导演的《红高梁》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殊荣,成为中国第一部走出国门并荣获国际电影节大奖的影片,同时也使得全国人民认识了作家莫言和他的《红高粱家族》,寻根小说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电影《红高粱》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改编后的剧本对原作做了很大的改动,然而就是几十个场景和细节,使电影中颠轿、劫道、野合、敬酒神、日全食这一个个仪式让观众感受到了那浓烈的原始生命力,占满屏幕的红盖头、一望无际的黄土地、狂舞着的红高粱、风雨剥蚀的圆形门洞等一个个充满色彩渲染的意象,加上巩俐充满生命力的红润的脸和姜文满是汗珠的有力的脊梁,还有“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粗豪嘶哑的歌唱,都给了观众前所未有的震撼.电影媒介的视觉、色彩、声音等优势的运用,赋予了小说更强烈的撼动人心的力量.《红高粱》并不是第五代导演的第一部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也不是最后一部,更不是唯一一部.回顾第五代导演的电影作品,代表第五代导演崛起的奠基之作有: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的《黄土地》,改编自柯蓝的散文《深谷回声》;张军钊导演,张艺谋、肖风摄影的《一个和八个》,改编自郭小川的同名叙事诗;张艺谋执导,顾长卫摄影的《菊豆》,特别是《玉观音》,通过以男主角杨瑞的回忆与现实交织的形式展开,用真实细腻的手法描写了他自己及安心的心理情感历程.


三、影视文学对受众心理的把握

影视文学从诞生起就具有较强的商业性,拍摄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是一次商业投资行为,电影要考虑票房,电视剧要考虑收视率,如果没有观众的接收,就不能产生任何传播效果,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因此,要想提高票房和收视率,就必须揣摩受众的心理,投其所好,才能达到预定目标.

我们可以将视听大众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没有阅读能力或不喜欢阅读印刷媒介的“文盲”,他们只是在视听媒介中寻求消遣和娱乐.第二类是以获取信息,提高自我为目的的“实用主义者”,他们想在视听媒介中获得信息和知识.第三类是对知识领域有深刻见解、关心社会深层问题的“知识分子”,他们只在视听媒介中选择属于精英文化的部分.在所有视听大众中,第一类人占了绝大多数,被称为“消费大众”.因此,影视文学所要迎合的主要是第一类人,这类人一般受教育水平低、收入低并且生活中规中矩毫无波澜,他们对于那些风云变幻的人生、波澜起伏的爱情、帝王将相的内幕等都有一种窥探的,这就是受众“梦境化的现实”的深层心理结构的表现.因此,为了迎合消费大众的这种虚幻的“白日梦心理”,电影、电视剧的群众性、通俗性日益增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电影剧本的创作越来越弱势,剧情的启蒙意义逐渐衰弱,一剧之本的地位岌岌可危,电影对科技手段的依赖越来越深,镜头逐渐被颇具视觉冲击的大场面所充斥,使电影成为一场视听盛宴.

阅读文学作品,虽然不能身临其境,但是文字给读者塑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问,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想象,从而得到更多的审美感悟,这也是文学的生命力比影视更加长久的原因.所以文学不能一味地迎合受众视听刺激的需求,盲目追求文学影视化.作为影视与文学的交叉点——影视文学,也应该注入社会文化价值的内涵,如此才能拍摄出叫好又叫座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