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鲁滨孙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点赞:28165 浏览:13044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笛福笔下的鲁滨孙具有极强的挑战精神,面对安逸的生活,鲁滨孙毅然选择了出海冒险的生活,在期间经历的很多的交往,作为坚强执著的鲁滨孙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由他独到的个人主义思维模式,但是在经济关系、主仆关系、婚姻关系等方面则是敬畏契约精神的,充分体现鲁滨孙的为人处世原则.

探究鲁滨孙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际关系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关 键 词:《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处理;人际关系

作者简介:钟羽,女,出生年月:1979年4月,职称:讲师,单位: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9-0016-02

《鲁滨孙漂流记》是笛福根据一个水手亚历山大赛尔柯克的真实经历创作.笛福通过逼真的细节描写,向我们展示了鲁滨孙面对困难境地时的巨大勇气和毅力以及卓越的才智,主人公鲁滨孙作为笛福按照他的理想创造出来的人物,在他身上必然集中地寄寓着作者本人的精神印记.鲁滨孙与笛福一样,充满冒险精神,居有定所绝对不是自己所希望的.由于出海冒险追求财富而身处孤岛的他,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积极主动地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开拓出一个新世界.鲁滨孙是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呢

一、个人主义思维模式

在《鲁滨孙漂流记》中看到的是:与父母扮演相比,社会文化因素在塑造鲁滨孙性格上更具有重要性.鲁滨孙不再是延续父母所属的某一特定阶层生活的存在,他抛弃了与父母那种稳定的顺承关系,割断了与家庭的纽带,摆脱了社会等级体制的束缚,由自己决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发现和选择了一条崭新的生活之路――在新的疆域中创业、从事殖民活动和发现新的知识.鲁滨孙一次又一次地离家出海冒险.他贩卖黑人以赚取高额利润,把佐立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而将其自由写卖,理所当然地宣布自己是星期五的主人等等这些的行为,并不是在良知的导向下做出的决定,而是按照自己的性格和意志去面对和处理问题,这是个人主义思维模式的一种体现.与他的父母不同,鲁滨孙是一个新人,在世俗生活中有着新的目的和动力,那就是获取物质财富,财富象征着鲁滨孙自我能力的拓展,对此他毫不避讳.同时,获取物质财富不仅仅是目的本身,也可视为实现其他目标――一种人性化的目标的手段,这个目的统一于成为上帝选民的目标之中.鲁滨孙在遭遇了第一次海难之后,对选择回家还是再去航海非常矛盾,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他如此表述道:“一想到回家,我头脑中的善念马上受到羞耻之心的反对.我立刻想到我将怎样被街坊们讥笑,我将不仅羞见我的父母,并且也羞见别人.”鲁滨孙所羞耻的,不是与自己所属阶层的格格不入,而是个人事业的失败,更深层次的含义是个人的失败,因为这意味着失去了成为上帝选民的标志.

二、敬畏契约精神

(一)经济关系

从鲁滨孙处理一系列经济事务的方式中,可以看出他发自内心地对契约精神的敬畏.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发生于他与曾经救过他的葡萄牙船长之间的经济事务:作为鲁滨孙的写作技巧人,在鲁滨孙找到他后,老船长尽管自己已经穷困潦倒,但仍然倾其所有偿还所欠鲁滨孙的债务,并交给后者一份可靠详细的账目,上面还有合股人和写作技巧人的签字,同时他还开了一张出让证作为欠款的担保.鲁滨孙在拿了他一百个葡萄牙金币后,白纸黑字地写了一张收据给他.随后,老船长又帮他操作了一系列委托手续,帮助鲁滨孙顺利地收回了种植园.鲁滨孙则请来公证人,立下字据,彻底可靠地取消了欠款,又起草了一份委托书,委托老船长成为他财产的管理人.无论是字据,还是委托书,这些以契约方式存在的文件,对鲁滨孙而言,都有着神圣的意义和力量,能够一劳永逸地保护他的财产.在经济事务中,契约更多具有的是法律上的意义,鲁滨孙更推崇的却是诚信的品质――清教的基本内容之一.在鲁滨孙心中,推崇诚信包含着对上帝的敬重和畏惧,因此鲁滨孙通常在世俗事务中贯彻这一基本的德行.契约精神不仅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还有着深刻的政治意义.当他身处荒岛的时候,每一个来到这个岛上的人,都必须宣誓或写下盟誓(一种契约的存在形式)承认他绝对权力,接受和服从他的统治.以此,通过签订契约的形式,鲁滨孙建立起隶属于他的王国.颇让鲁滨孙得意的是,虽然他的子民信仰不同的宗教,却没有发生宗教矛盾和斗争,和平地共存着,这源于他采用宗教宽容和信仰自由的政策:“等还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那就是,我只有三个臣民,而他们却属于三个不同的宗教;星期五是一个新教徒,他的父亲是一个异教徒,一个吃人部族,而那西班牙人呢,又是一个天主教徒.可是,在我的领土上,我允许信仰自由.”

(二)主仆关系

鲁滨孙与星期五的关系也大多仅仅被描述为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主人与仆人和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二元对立关系,星期五的基督徒化则无法隐藏其暴力征服和被迫接受的事实,但这一切吸引我们太多的注意力.天主教认为:一类人是能够准许以直接的信念来接受基督教的教义的,另一类人则必须靠间接的信赖来接受他们.“但是在宣奉新教的国度里,这种解救办法却是被否定的,新教徒主张,至少在理论上主张,选择一个宗教的责任必须由每人自己承担起来而不能推诿在宣教者身上”.鲁滨孙本人成长为一个基督徒的心路历程,集中地展现了其承担起选择并依基督教的责任.这个过程也是鲁滨孙不断探索认识上帝和皈依基督教的过程.他在教导星期五时所采用的方式,“与其说是通过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其诚意,同时我也必须承认,在向他说明道理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在许多问题上获得了不少的知识”,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星期五对“上帝为什么不早点杀死魔鬼”的疑问和得到的解答.当鲁滨孙与星期五在交流对上帝的信仰时,二者的身份基本还是处于平等的位置的.鲁滨孙并没有强迫星期五接受对上帝的信仰,而是采用引导和交流的方式,使自己和星期五都确立和加深了对上帝的信仰.正像洛克在《论宗教宽容》所说的那样:“上帝从未把一个人高于另一个人的权威赐予任何人,致使他有权强迫任何人笃信他的宗教;等真正的宗教的全部生命和动力,只在于内在的心灵里的确信,没有这种确信,信仰就不成其为信仰.等悟性的本质就在于,它不可能因外力的原因而被迫去信仰任何东西.等每个人都责任去规劝、勉励和说服谬误者,并通过说理引导他领悟真理.等只有启发和明证才能改变人们的见解,等从而有助于拯救灵魂.”鲁滨孙不仅仅是个传道者,星期五也不仅仅是个受教者,他们是在相互交流中最终认识上帝和皈依上帝的.


(三)婚姻关系

伊恩P瓦特和黄梅都曾论及作为基本人际关系的爱情和婚姻在鲁滨孙生活中的毫无位置.鲁滨孙二十八年多的海岛生活固然与异性无缘,出现在其生命中的女性也多与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当回到英国后,他如此轻描淡写地表述他的婚姻生活:我马马虎虎地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可是不久我妻子便去世了,同时我的侄儿往西班牙走了一趟,大获其利而回.我本来就想出国,等搭他的船到东印度群岛去了.相对于婚姻和家庭,鲁滨孙似乎对远航贸易更有兴趣.鲁滨孙对婚姻和家庭的这种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清教中禁欲主义的影响.对鲁滨孙而言,婚姻仅仅是一种传宗接代的契约结合,生育后代则是为了继承和维持自己的财产.清教是分开对待婚姻和性的,它承认人类婚姻的现实存在,但同时又认为性是罪恶的,它的存在完全是为了生殖,不应该有任何其他目的,尤其不能有、快乐和享受的成分包含其中.清教认为性快乐作为一种感官上的和诱惑,会使人们无法清除内心的杂念,脱离上帝指引的道路,要求人们自律自觉地在内心中彻底抵制它.因此,鲁滨孙对婚姻生活的表述,在语言和文字的处理上,被短短地压缩在一句话之中,严格禁绝性信息的传达,丝毫无涉欲念的唤起.抵制性的和诱惑带有一种超然的禁欲主义色彩,同时也导致了世俗日常生活(经济层面上)的合理化:鲁滨孙可以将其全部的精力投入经济事务中.而事实上,鲁滨孙也的确如此地实践着,即使是妻子的死,也丝毫没能影响到他.

虽然在《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与他人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经济上的联系,但鲁滨孙对待他们的态度并非完全根据他们的商品价值,宗教因素(清教对其的影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和制约着鲁滨孙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