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度检测语理与对外汉语教学

点赞:6116 浏览:214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相似度检测语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动态的过渡性的语言系统.本文对相似度检测语、相似度检测语的产生、相似度检测语的特点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并探讨了相似度检测语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关 键 词:相似度检测语对外汉语教学启示

一、引言

Selinker1972年在研讨会上发表了名为Interlanguage的论文,文中提出相似度检测语一词,用来指称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立于母语和第二语言之外的一种新的语言系统.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语言学习者在某个阶段形成的静态的语言体系.二是指语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的相似度检测语体系,即相似度检测语的连续统.相似度检测语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研究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它把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一个学习者建立一个新的语言系统的过程.这一理论的研究对二语习得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二、相似度检测语的产生

对于相似度检测语产生,Selinker将其归纳为五个方面:

1.语言迁移.主要是指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影响,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借助于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表达习惯.

2.目的语规则的泛化.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常常会把目的语一些语言规则当成普遍性的规则来使用,在不必使用或不宜使用的场合加以使用.

3.训练迁移.教学不当或采用错误的学习材料也是相似度检测语产生的根源之一.

4.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摸索单词、语法规则和其他语言项目的含义和用法的方法.

5.交际策略.学习者由于对目的语没能完全掌握,当需要表达某些超过他现有的语言知识或技能所能表达的内容时,就不得不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交际.这些手段便是学习者的交际策略.这也是学习者相似度检测语形成的原因之一.

三、相似度检测语的特点

相似度检测语和其它自然语言一样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独立性.Selinker指出:“相似度检测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体系,它产生于学习者试图掌握第二语言所做出的努力.”这个语言体系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体系也有不同于他们所学习的目的语体系.

2.可变性.相似度检测语是一种动态的过渡语言系统,这个系统会随着学习者的努力和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由简单到复杂,越来越接近目的语.

3.系统性.相似度检测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如同任何一种自然语言,它也具备一套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则体系,而且自成体系.

4.石化性.学习者在习得一定量的目的语句型之后,相似度检测语的发展有可能停滞下来.Selinker也指出石化现象存在于大多数的语言学习者中,许多第二外语学习者(多达95%)不能完全达到目的语的能力.

四、相似度检测语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1.教师要容忍学习者的语言错误.长期以来,人们都把相似度检测语看作是不地道,甚至是不正确的语言.因此有错必纠一度成为教师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的态度.但是通过对相似度检测语理论的研究发现,随着学习者对目的语不断深入的了解与学习,相似度检测语会随之不断地发展完善,越来越接近目的语,由此构成了相似度检测语的连续统.这种连续统是客观存在的,它贯穿于第二语言学习的始终,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应当允许错误的存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尤其是口头交际上的错误,在不影响交际的条件下,最好持宽容态度,且勿有错必纠.

2.教师要适当的引入相似度检测语帮助学生克服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沉默期.在学习初期,由于学习者掌握的目的语的词汇和规则有限,往往不愿意或不好意思开口说话,使得相互交流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借助于母语中熟悉的表达方式,学生这就能较容易进行大胆而轻松的交流,促进语言信息的积累和目的语的学习,反过来又促进语言交流,从而加速整个二语习得的过程.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使用相似度检测语,鼓励和引导学生勇于开口表达,不要惧怕出错.


3.教师要适度地引入相似度检测语以促进师生交际的成功.相似度检测语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语言,它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交际手段.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相似度检测语的介入有时可以促进交际的成功.因为教学过程实质上也是教师和学生的交际过程.教师适度地引入相似度检测语,促成了师生交际的成功,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五、结束语

相似度检测语是学习者建立的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并不断向目的语靠近.学习者学习汉语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语言系统使其不断向汉语靠近.因此,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相似度检测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我们应进一步深化对相似度检测语的认识,并思考其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