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政府职能

点赞:8598 浏览:340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者简介:陈思佳(1983年8月),女,浙江嘉兴,浙江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分团委副书记,助教,学士学位,思想政治教育

(浙江财经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扩招所带来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持续递增,使得我国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政府作为权力的执行机关,从宏观角度着手,政府职能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中应扮演积极的角色,调配各种社会资源,从而有效的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这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正是因为如此,政府职能需要介入大学生就业过程,在就业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使之上升为一项必要的政府职能,真正有效推动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政府职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关 键 词:大学生;政府职能;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4-0000-02

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实行扩招,经过四年本科培养的毕业生到2003年毕业的时候,就业压力骤增.从2003年开始,大学生初次就业率逐渐开始下降,伴随着供需比也日趋下降.2011年我国660万大学毕业生总数,人力资源部制定了一系列就业目标,其中对就业率的要求是力争达到70%.专家早前还预测有约200万大学生可能无法顺利完成初次就业.预计2012至2014年间,大学毕业生人数将以每年50万人次增加,这对实现全社会整体就业的总目标来讲,是个严峻的考验.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一)大学专业设置政策的缺失导致就业需求脱节

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过剩源于教育产业与社会人才需求双方结构的错位.我国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市场需求变化迅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必然要求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做出积极的相应变化.然而,高校的人才培养体制和培养目标相对来说会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导致培养目标打不到市场需要的要求.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并且在我国,高等教育未能及时有效地调整专业设置结构,这就造成了高校毕业生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的错位.同时,一些大学的专业趋同现象明显,专业设置普遍雷同,特色越来越弱化,不少专业脱离实际.对于热门学科专业,一些高校不顾办学条件一哄而上,供给严重大于需求.

(二)大学生扩招政策的实施导致毕业生供大于求

近几年的整体就业环境相对紧张,这与大学持续扩招,应届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前,我国就业市场主体包括以下三类:城镇新增劳动力(含高校应届毕业生)、农村劳动力以及下岗人员,如此庞大的就业群体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紧张态势,给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严峻挑战.

我国经济增长率较快,但可就业的弹性系数较低,无法有效提升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此外,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没有刺激到大学生的就业,相反还有约束.大学毕业生就业理念比较传统,国有企业、政府部门和机构往往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首选.但这些行业的发展空间有限,并没有实质性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三)政府责任界定不清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效果

“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制度,以市场为导向,到目前已基本形成完善的局面.大学生就业经历了包分配到主动择业,学校经历了从被动分配毕业生到主动开拓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则经历了从被动接收毕业生到主动选择用人.在这种就业模式整体变化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的角色也经历了统包统分到以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为基础的宏观调控,具有规范劳动力市场及提供公共怎么写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但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详细针对性框架尚未搭建完成,与之相应的各项政策措施仍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政府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引导作用尚不明显,这就导致旧的就业模式不复存在,而新的框架又未能及时健全,这一局面的出现形成了制度约束与政策推行的真空地带,大学生就业缺乏应有的社会接纳机制.

二、政府职能的履行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对高校“入口”过程的信息调控力度欠缺

招生、培养和就业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三个环节,彼此紧密联系.由于信息不对称存在普遍性和绝对性,所以高校就业工作中也会存在信息不对称,这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进而影响社会发展.

(1)高校招生与学生报考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学生和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一般不可能掌握各类大学的全面信息,他们基本上是按照高考成绩,结合学校的知名度,再结合所报专业的前途,以及自身兴趣来填报志愿.然而,某些大学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争夺生源,片面或夸大宣传对本学校有利的信息而隐藏对学校产生负面影响的信息.同时,部分高校针对近几年热门学科、专业,一味加大招生力度,而并非预见性地根据四年或五年后的就业市场进行招生规划,导致学生到毕业之际发现自身社会竞争力薄弱、同批次竞争人数庞大,无法顺利实现就业.大学生在入校时对学校及专业了解不充分,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2)政府与高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教育行政部门是教育的决策者和施令者,教育又具有规律性和特殊性,政策的制订必须与教育现状、教育规律相结合.国家通过教育行政部门来管理、引导高校的发展,如学科设置、学位授予、招生规模等.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有相当的自主性.因此,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不可能完全掌握高校发展状况的全部信息,不能达到充分沟通,会出现行政加压教育的态势.另一方面,高校对政府出台的政策引导方向理解和认识也不一样,出发点千差万别,对这些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有关信息不完全掌握.

(二)政府对大学生“出口”过程的市场怎么写作体系不完善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业性人才,要达到这些要求,就需要各高校了解社会发展现状,并密切与社会的各种交流.但是,目前很多高校都片面地注重学术研究与理论学习,不能充分了解社会的经济结构、层次以及发展前景,特别是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状况,高校不能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以适应市场对于稀缺人才的需求.政府及行政部门、职业相似度检测组织、高校等各方面的合作可以有效促进政策的落实.但从目前的就业促进政策的实施情况来看,的确有不明确的职责,导致大学生就业怎么写作体系不尽完善.

(三)政府对就业不匹配问题的职能应对机制不充分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高地,在大学生就业怎么写作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是各类就业政策的有效推动者,也是主要的学生劳动力输入源.但目前高校在就业政策落实和就业主导地位发挥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匹配的方面:一是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赶不上实际社会发展的步伐,无法满足市场需要.二是就业指导体系不能适应就业市场发展的需要.三是缺乏科学的就业管理.很多高校的就业工作对象只限于毕业生,层次单一,而且指导老师也主要限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

三、政府职能推动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严把高校入口关,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

入口在这里主要是指高校招生.根据政府可预测性的原则,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体现在招生和毕业前两个阶段.新生入学前,政府应立足于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总的基本点,将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结合,预计高校的招生层次、类型、专业构成等,努力实现劳动力供需平衡.而毕业前,政府应结合学生的专业、层次、类别,预测就业市场所需人才结构的比例,如果专业需求相对不足,政府应积极创造岗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实际.

(二)进一步发挥高校主导作用,促进就业政策落实

(1)改革高校的专业学科结构

高校专业学科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要进一步加快调整,完善专业学科结构在招生、培养、就业各环节中的主导作用.建议高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先,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需求调研和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根据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适时转变对人才整体素质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并及时调整高校定位、办学条件、学科和专业结构;其次,按照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率的经济发展要求,合理调整招生数量.对教学质量低、就业率持续走低的专业,果断采取行动,减少直至停止招生;最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定期公布制度的执行力,全面了解各个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加强市场需求分析,促进调整合理的高校学科结构.

(2)改革高校就业工作的管理办法

建立全校范围内的就业导航机制,使学校各层面的政治、业务、就业指导实现立体监测.具体涵盖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建立学校,学院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不断扩大就业指导怎么写作网络的覆盖面.二是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各类就业实习基地,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实际业务需求,为企业培养“订单”模式的专业学生,实现招生和就业一步到位.三是根据市场需求,加快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三)加大区域就业容纳弹性,细化大学生就业出口疏导

(1)推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

加强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可以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练就优秀品质.国家应鼓励高校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各级政府应该为大学生基层工作创造条件,使毕业生基层果农工作充实到社区、科教文卫等多个社会基层领域.现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如果毕业生选择在西部就业,那他的人力资本付出与的回报不成比.要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必须确保就业渠的畅通,清除就业障碍,进一步扩大大学生就业的选择区域.为此,政府应该不断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消除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现象,在更多层面上下工夫,加快户籍、人事和经济制度的改革步伐,搭建公正和谐的法律制度框架,重新构建公正、平等的公民权益分配新格局.政府和各高校可以团结起来,组织学生到基层深入了解情况,建立一些合作平台,健全后续怎么写作制度,最终实现大学毕业生的长远发展.


(2)完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就业政策

在扶持大学毕业生创业方面,政府确实提出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有些政策操作性不强,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化,像在经营领域、融资渠道和税收利益等与大学毕业生创业息息相关,但毕业生却没有真正享受到.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毕业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毕业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怎么写作;对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把十七大“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真正在体制和政策方面加以落实.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该通过统一协调人力资源市场,来保证供需渠道,逐步淡化甚至消除大学生就业市场与社会就业市场的界限,优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取消户籍制度等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有所限制的制度,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促进人才合理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