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课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点赞:23792 浏览:1080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笫一”的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培养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与体育知识的传授,体育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在体育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关 键 词:大学生;体育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认识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对健康所作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1989年,WHO又进一步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从而把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大学生阶段是青年学生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其个性心理转斩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青年学生的健康心态,以应对日趋严峻的挑战,乃是当前高等教育需要履行的最重要最为迫切的职责和义务.


大学生在新的学习、生活、工作及人际关系中,致使许多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随之变化,他们强烈地关心生活的独立自主,有强烈的自尊心,逐渐学会了较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自已,分析自已.可是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巨变的角色,内外的压力使得一些学生变得焦虑、脆弱、消极、逃避,甚至产生心理障碍,不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提不起兴趣,或在学习上稍遇到挫折,就失去信心,缺少克服困难顽强意志.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必然会影响学习,作为授业和解惑之师,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加以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大学体育课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体育课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课教学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体育课是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来促进身体器官、机能的发展,这种区别于其他课程特点正是体育教学的“实践类课程”的突出表现.由于体育活动具有教育性、集体性、竞争性、应变性、规范性等特点,才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竞争意识和创造、应变、协作能力,培养自立、自强、坚毅、勇敢、顽强、拼搏等,开拓进取精神和文明行为.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运动或比赛,使学生忘记疲劳、性格豁达开朗,从而使学生从抑郁、焦虑、自卑、困难等心理阴影障碍中走出来,产生积极情绪,使不良情绪得到合理渲泄,消除了不健康心情感,消除了紧张的情绪.部分教学内容,如健美操、交谊舞、武术、球类等项目,随着美好音乐的变化及富有竞争协作的团队群体气氛,使学生自已能充分体验到人性美的一面,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是教师运用综合教学技能而进行的富有运动美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在这种运动美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得到心灵的交融,形神的契合,美感的陶冶,艺术的亨受.在充满欢悦和情趣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得到潜移默化的形成和体验.

心理学专家的研究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践证明,在体育课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不但要教授给学生体育知识、运动技术、技能,而且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那么,体育课教学应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体育课教学多在室外进行,组织形式多样.按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很清楚的,简单地说,就是以身体练习的教与学、学与练,既是人人参与的集体统一的活动,又是分组小团体和个人练习,由于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怎么写作的.学生学习与掌握知识技能,必须要有教师的传授和指导,但这毕境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影响其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十分关注“横向的师生关系”.“横向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和教学的伙伴.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学生可以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讨论和提出质疑;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多给予表扬和鼓励,等等.“横向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师生的交流与互动,为学生营建一个良好的思辩与创新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增加自信心,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挖掘体育课程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体育课堂教学毕竟不同于专门的心理教育课.体育课程教材贯穿的是体育与健康,其心理教育的内容是潜隐于每一节课之中的.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挖掘体育教材中有心理健康价值的知识内容,或填补一些相关材料,将具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之中.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大学生存在着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过着唯我独尊的日子.久而久之,只能适应顺境,受不得委屈和挫折.这类学生的心理很脆弱,适应环境能力差,遇到困难茫然失措,出到社会则不能立足.如何让学生意识信心丧失问题的严重性?我选择了“自信心,竞技制胜的生命线”—龚智超悉尼奥运会冠心理分析案例作为体育课理论教学的教材,龚智超的自信心主要来源于充分的战术准备,但是,这种准备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朝夕或者日月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累积过程.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了要自觉培养自主自信的健康心理,锻炼自已的意志,学会生存的本领,用勤劳,刻苦、求实、创新的精神创造美好的明天.再如说,在球类课教学中,指出球类课程是集体项目,讲求整体的配合,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心理素质.教学中善于挖掘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元素,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能启迪心灵.

(三)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调控

体育课堂学习与个体心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体育课堂学习对学生心理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本身又受心理发展的制约.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缺乏求知的动机,没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就谈不上健康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良好的教学具有双重性,即成绩效应和心理效应.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心理策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掌握知识技能,同时发展他们的心理活动水平,促进智力发育正常,完善个性特征.

1.对大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行调控.体育课教学中,课程的内容因素,教师的精2神面貌、工作态度、授课语言等有可能引起学生情绪的变化.如某二级学院的一些学生因本专业考试成绩影响,或者某种原因影响,上体育课时闷闷不乐,表情滞呆、反应迟顿、注意力不集中,无学习兴趣等,体育教师了解情况后,针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及行为表现的变化,应采取一些体育名人的案例,讲了“以平常的心理对待不平常的事”的道理(雅典奥运会冠军王义夫的事迹),及时实施心理激励调控和喑示调控,使学生形成一种兴奋、好学的心理状态,从而诱发其内部“能源”,最大限度地调整和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进学习效果,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2.对大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调控.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他们获得最优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大学体育教师,要全身心地深入到学生之中去,充分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个性特点的运动技术水平及身体素质状况,并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通过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放矢教学法、网络教学等等,使那些对体育课堂教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产生兴趣;对那些怀疑自已的体育能力、信心不足、有自卑感的学生,教师应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唤醒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心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意志,使课堂教学对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激发保持高效的作用.

3.对大学生的学习意志进行调控.体育课学习是一项复杂的脑力与体力的劳动,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意志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影响着学生活动.在体育课教学与运动练习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出现这些困难与障碍,有来自自身的,也有来自外界的因素.如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内心恐惧、害怕等就来自原于自身的因素,而外界的环境、气候、体育器材等因素也会带来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或运动训练能够培养大学生面对现实、勇于克服困难、坚强刚毅、开拓进取、沉着果断、勤奋求实、体谅友善、互助合作、公正诚实、乐观、理智等品质,促进个性完善和人格健全,预防不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因此,体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大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长期坚持参与体育锻炼活动能培养大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优良意志品质.

(四)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方法

体育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体育学科的特点.在体育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教材的无声文字转化成以身体练习为其主要内容教学、锻炼和训练.一方面增长学生的体育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另一方面塑造健康的心灵,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讲究教学的方式方法.

1.找准体育课程教学与心理健康的最佳契合点,渗透才能得以顺利进行.这个契合点有时典型人物分析、有时是对某运动项目讨论、有时是对运动技术、战术某个关 键 词句的阐发,更为主要的是体育锻炼和健康这个核心,教师要善于从纷纭复杂的体育运动现象中,敏锐地发现最佳契合点,将渗透教育落到实处.

2.体育教师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由于体育运动以群体形式进行身体练习,学生之间相互接触合作,有利于调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复杂关系,在群体教学和练习过程中,学生为了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完成规定的身体练习不仅需要作体力上的努力,更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友爱与关怀、支持与协助,尊重和信赖、理解与团结.

如对表较强的学生要多加肯定;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对于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要多加激发;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弱的学生更要多加关爱.学生通过身体练习的不断努力,掌握了运动技术、技能,克服了困难,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自已,也了解了他人,从而获得心理和身体上的双丰收.教师采用不同的对待方式,会对学生起到无形的感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