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学教育路在何方

点赞:3734 浏览:12102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育,国之大计.建国六十余年,我国教育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我国人才,特别是高尖端人才依然奇缺,这与我国教育的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教育;分数;人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大范围的普及,普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从90年代初的40%左右提高到85%,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1990年的97.8%提高到99.1%,初中毛入学率从1990年的66.7%提高到85%以上,如今更是早已超过92%.我国成人文盲(15岁以上)数量从18200万减少到8500万,成人文盲率从22.23%降低到8.72%;青壮年(15-50岁)文盲人数从6171万降到2044万,青壮年文盲率从10.34%降到5%以下,实现了我国政府提出的到2000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也实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全民教育宣言》中将文盲率降低一半的要求.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当前的教育制度也给我国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许多问题.

一个国家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只是要让人们能够识字而已,而是要培养符合新世纪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那么何谓“高素质”?这也许是很难从各个方面,如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的高低来统一回答的,但是所培养的人才,最终是要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是要能够促进国家民族进步的人才,而真正要成为一个人才,其实不是被人教出来的,而是自己学出来的.真正的教育,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让他们有学习的,并且带领学生找到寻找知识海洋的途径,教会他们怎么学习.

但是我国现在的中学教育,其境况令人十分担忧.

在学校里的学生,绝大多数没有学习意愿及学习动力,他们厌学、弃学,这样的学生更被老师和家长所轻视,自身面临着基础薄弱以及老师家长对其造成的心理压力的多重困难,难以愿意学习的学生,每日只知道为了一个好看的成绩,好看的分数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他们不是为了获得知识而学习,而是为了分数,为了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学习,而不管自己真正学到了什么,以及自身掌握了怎么样的能力.现在所谓的好学生,其实自己也觉得非常辛苦,从内心里面来说,并不是十分喜欢读书,只是为了获得家长、老师以及社会的肯定而不得不读,一旦有机会让他们不读书,他们则不愿意再进一步读书.我觉得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失败.

从学习动机来说,一个国家的教育知识一步步地让学生没有了继续学习的,让学生厌恶甚至痛恨学习这个行为,并且老师也并没有教会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这一点在现在的大学生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和体现.现代的大学生,放在中学,算是一些所谓的“好学生”,但到了大学,学习欲极低.在中学,由于时常有考试,并且要老师会根据这些成绩来排名次,于是他们努力学习,为了一个体面的分数与老师、家长的肯定.到了大学,老师没有那么手把手地交,没有那么频繁的测验,于是他们懈怠了,中国中学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从来不是为了自身知识的增长、自身素质及能力的提高而读书,而只是为了分数,为了好看的分数来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样的教育模式,并不会引导学生知识或是素质的充分提高,而只会束缚、限制学生知识、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因为他们没有从知识的学习中得到乐趣,他们只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痛苦,于是他们不会自己主动去深入地积极地学习知识,只要没有父母或是身边的环境逼着,他们就不会愿意去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知识拓展以及能力素质的发展,根本得不到长足的发展.

从学生的知识面以及知识结构来说,当代中学生所学的很多知识艰难晦涩,比如我国高中生所接触的一些数学知识,有许多在国外来说都是进入高校以后才学的知识,但是我们高中生就已经每天为了那些艰难而无用的题目而头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没有看出过早地接触那么艰涩的知识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什么好处.其实我们的中学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培养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过难的知识,只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压力,让学生减少对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当代中学教育路在何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教育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从学生的能力来看,我们现在的中学生几乎除了学习什么都不做,在家的时候,家长会跟他说,你只要好好读书就好了,也不需要你做什么家务,也不需要你为家里操心;老师会告诉他,你现在只需要好好读书,好好读书,将来才有出路.于是,所有的学生,适合读书的不适合读书的,都绞尽脑汁地学习,适合的成绩较好,最终考上了一个好的大学,但除了读书,其他什么都不会.不适合的学生则沦为“差生”,被家长及老师用异样的眼光对待,在这样的对待下,学生更对自己没信心,更不愿意去努力读书,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样的学生更谈不上会有什么能力的培养.

从学生的心理素质及道德培养方面,我们看到,现在的高中生心理素质越来越差,率不断上上升,就是因为对压力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弱.现在的中学生也对同学,对家庭都越来越冷漠,他们对处得来的同学十分要好,但是对看不惯的同学就处处排斥,丝毫不顾及同学感情.中学生犯罪率不断提高,这也是对中学道德素质教育的一个警钟.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培养他们的才能.还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品性,像药家鑫那样的大学生,既有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是中学道德素质教育的失败.

那么为什么中学教育会出现如此窘状?

这是社会对教育的评判标准是导致如此状况的最重要的因素.

整个社会,唯分数论,对学生唯分数论,对老师及学校都是唯分数论(也就是升学率),学生只有考一个好的分数,才能获得家长、老师及社会的认可,于是他们拼了命地要一个好的分数,每天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两耳不闻窗外事,最终,能读书的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不能读书的连读书都不会.教师呢,为了绩效,为了奖金,也不得不以成绩的好坏来区别对待学生,关注成绩好的,忽视成绩差的,然后成绩好的学生成绩越来越好,成绩差的学生成绩越来越差.在社会只认可分数的大环境下,老师教出的学生,即使有很好的能力,如果不是有很好的升学率,学校就不会认可这个老师的教学,家长也不认可,这给教师造成了巨大压力,老师不得不尽自己最大努力来提高学生成绩.这样,教师也就只以分数来评定学生的好坏了,而不能专注于学生的素质培养.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下,其实很多教师也认为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素质,但是他们也很无奈,学校和社会只认可升学率,他们也只能在这样的压力下图生存.另一个,在我国,学校要依据升学率来分等级,排名次,这样的话,学校也不得不努力提高学校的升学率,这样才能在社会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唯分数论,是整个社会的压迫,是学校的无奈,是老师的无奈与厌恶,是学生的痛,也许我们可以提供一个更轻松的教育环境,不要每一次都拿升学率来评定,不以升学率评定教师,更不以升学率评定学校,每一个教师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上岗,给教师高薪,这样他们才能够全身心地用自己的全部知识与智慧去真正地教书育人,而不是一天只想着怎么才能逼着学生多做几个题,多背几套书.在高等教育以前,也就是中学教育阶段,最成功的教育应该是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知识的快乐,让他们自己愿意去在知识的海洋里追寻,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而不需要用一天一天的考试去逼迫他们,反而让他们对学习惧怕,对学习厌烦.

当代中学教育,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整个社会的“唯分数论”观念就是首先需要改变的地方.整个社会有一天并不认为,能读书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就是有用的人才,不能读书的学生就一无是处,而能够理解,其实没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特性,虽然每一个人都要学习知识,但是如果这方面并不擅长,也不代表这个学生是个无用之人,相反,可能他在别的方面有别人不可比及的天赋,只是需要好好发掘,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不用背负着那么大的升学压力,也就能够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当代中学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用心灵赢得心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