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2600公里涨落带难题

点赞:20421 浏览:938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08年9月28日零时,三峡工程第四期试验性蓄水计划正式开始.11月5日下午三点,三峡工程坝前水位已经达到172.43米.三峡总公司方面表示,三峡工程蓄水最终将稳定在175米左右的坝前水位位置.如果试运行一切顺利,三峡工程水位将由试运行转入正常运行阶段.

截至目前,三峡库区的长江主干道已经形成一个长600多公里、宽1~2公里的大湖泊.记者向三峡总公司了解到,根据三峡工程的具体运行方案,为了使三峡水库长期保持绝大部分有效库容,水库将采取“蓄清排浊”的运行方案.即在每年汛期(6月~9月),将水库水位降至最低的145米,并开闸放水排沙;在汛期后(10月)开始蓄水,将水位升至最高的175米,拦蓄清水,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

随着三峡工程坝前水位每年在145米~175米之间的变化,在三峡水库的长江主干道及其众多支流水系的两岸将形成30米40米高、440多平方公里、库岸超过2600公里的涨落带.

湖北省长江大学园林园艺学院副教授朱桂才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涨落带是三峡库区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带,如果不尽快设法解决,将会给三峡库区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

三峡2600公里涨落带难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库区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到2009年6-9月,随着30米高的涨落带第一次大面积在三峡库区成为现实,充满死亡和腐烂植物的裸露土地和大量沼泽地带,在烈日的烘烤、曝晒下,将蚊蝇滋生,臭气熏天,随时有诱发传染病、瘟疫的可能.而这种恶劣的生态环境每年都会重复上演,这对库区的居民来说,将是一个严重的威胁.此外,浸泡后的涨落带也将带来大量的土壤流失.

朱桂才博士表示,“三峡涨落带已经是一个新生的生态系统,生态方面的问题最好用生态的办法来解决.”近些年来,朱博士一直从事园林植物应用、生态恢复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他认为科学的植被修复可以解决一些三峡库区涨落带的生态问题,不仅可以船决植物死亡和腐烂诱发传染病、瘟疫的难题,也可以有效保护土壤.

经过细致的实地考察与研究,朱桂才博士和中山大学杨中艺教授率领的研究小组采用筛选方法,最终从大量的乡土植物中筛选出一种水旱共耐性草本植物――李氏禾属草本植物,并从2005年开始在三峡库区的涨落带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植物在10米深水中淹投的10个月内仍在生长,退水后能够迅速返青,生长旺盛.研究结果还表明,该种植物的潜在生态风险很小,适宜在三峡库区涨落带种植.


除了朱桂才博士所在的研究团队,国内也有其他一些专家在从事三峡库区涨落带生态修复的研究.2003年,三峡大学许文年、陈芳清教授组建起技术攻关团队,开始对三峡库区涨落带进行生态修复试验研究.5年来,他们经过反复试验,选定了十多种两栖植物,开发出了专用的防冲刷生态护坡水泥设施.经过一年多的试验,2种草本植物、3种灌木显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表明适应在三峡库区涨落带生长.

但是,朱桂才博士和三峡大学两位教授所发现的这些植物要在库区的涨落带全面推广种植却是个难题.三峡库区2600多公里的涨落带已经创下了世界之最,在这么大的区域全部推广种植生态植物几乎不可能,最终该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仍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李 鹏/《北京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