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费留学的审视

点赞:5019 浏览:182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为各方面素质都比较高的学生,与其到国外读一般的大学,还不如在国内读名牌大学.我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都在这些大学之上.如果在这些大学中完成了本科教育,然后再到国外攻读带有学术研究性质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他们最终达到的实际教育水平,要比一直在国外留学的人高得多.

据国家教育部的不完全统计,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截止到2002年年底,全国共约有50多万人通过国家公派、单位公派和自费留学渠道,前往103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留学攻读的专业几乎涵盖了现有的全部学科门类,留学的规模和强度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前所未有.学成归国的与尚在国外的各类留学人员比例几近均等.我国的出国留学政策也在几经变革之后,在1992年前后最终形成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工作方针.

在我调查的不少城市中学,高中毕业前就已出国或正着手出国留学手续以及有此打算的学生竟占1/10,而有关统计资料也表明,在我国的出国留学人员中,青少年的比率呈逐年递增和低龄化态势,以致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发出通知,不提倡中学生出国留学,严禁小学未毕业的儿童出国留学.虽然如此,还是有相当多的家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将未成年的孩子送出国门.青春被留学撞了一下腰,在青少年自费出国留学热现象的身前背后,有着许多值得我们为之深思的东西.

2002年6月,我参加了河南财经学院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组织的留学生联谊会活动,会上,一位名叫黄晨的留学生的发言,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位年轻留学生一发言便直奔主题:“我上高中时学习可不好,班上的其他同学也一样,当别班的同学都在备战高考时,我们班的同学就忙着出国.在英国,只要你过了雅思,上大学比国内容易,除了剑桥、牛津这样的世界名牌大学外,一般大学随便挑都没问题.你握着大把英镑,哪个学校不眼馋.”

在采访中我了解到,像黄晨这样因学习成绩不如意,在国内上不了理想大学或者很可能考不上大学,索性通过留学拿个“洋文凭”的学生,并不在少数.这对他们来说,是个不错的捷径.正是看中了这条捷径,很多家长才把平时省吃俭用、积蓄多年的钱毫不心疼地拿出来.对家长们来说,让孩子留学,既可以自由选择好专业,又可以学习外语,将来就业肯定更有竞争力;同时,学习成绩不如意的孩子,长期生活在国内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而通过留学,换个比较轻松的环境开始新的生活,也是使其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我采访的留学生家长中,何女士的心态很具代表性.

何女士的女儿在小学、中学时学习成绩平平,但孩子的自尊心、好胜心却特别强.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何女士曾花重金把她送进了某重点高中.在这里,尽管孩子下定了决心,拼足了心劲儿,无奈基础太差,再怎么努力,成绩也提不上去.一来二去,她的学习成绩不见上升,心理负担却不断加重,到高二时,原本活泼开朗的女孩变得日益孤僻、冷漠、自卑、忧郁,整天心事重重.照这样的精神状态发展下去,到高三毕业时,令人担忧的将不是高考的结果,而是孩子的身心健康了.为此,何女士常忧虑得愁眉不展,茶饭不思.


一个偶然的机会,何女士听说了自费留学的事,她似乎一下子便找到了一条让女儿上大学的捷径,自然立即着手准备出国事宜.很幸运,半年多以后,当同学们还在为考大学挑灯夜战时,何女士的女儿已登上了飞往美丽的枫叶之国加拿大的班机.由于在中国所受基础教育的扎实基础,经过一个学期的语言培训和预科学习后,孩子顺利考上了当地的大学.松散式的教育方式及宽松的生活环境,使孩子不但恢复了从前的开朗与自信,还能利用学习间隙打“零工”,挣检测期旅游的费用.

“别人备战高考,我们忙着出国”,从黄晨与何女士的女儿的故事,我们应该看出,对比国外的教育方式,我们的某些教育方式的确存在不少待改进之处.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差生”或曰“后进生”问题,一直困扰着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教育界人士更为这个问题伤透了脑筋.为了提高教师们转化“后进生”的积极性,许多地方曾纷纷出台了相关的奖励措施,有些措施也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这个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在此情况下,作为家长,他们肯定要想办法使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即便这些孩子中的一部分人被老师们宣判了“死刑”,而出国留学,到一个新的环境中重新学习和生活,使孩子恢复向上的自信心,便成了一些经济条件不错的家长们的普遍选择.事实证明,这也的确是一个相当明智的选择.我真心希望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从这个现象中受到启发,以便在新的世纪中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重新界定所谓“后进生”的范围,不要轻易给任何一个学生“判刑”,要力争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幸福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之下.这才是教育最神圣、最伟大的意义.

对中国的青少年来说,能出国留学是梦寐以求的美事.然而,由于国情所限,能真正走出国门,到异国他乡留学深造的,毕竟只是少数,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自费留学的高额费用.可以说,即便是城市中上等收入的家庭,要想让孩子到中等以上发达国家顺利读完四年大学,基本上也要拿出全家所有的积蓄,甚至还要向亲朋举债.一位准备到英国波恩茅斯读计算机专业的名叫禹洋的学生就告诉我:“为了我出国留学,家里拿出了所有的积蓄,亲戚们也帮衬了不少.”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当我就自费留学问题采访部分家长和学生时,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谈钱,这其中第一是谈留学所需的各项费用,第二是谈出国之后的打工收入,而后者也是大多数相似度检测、家长、学生津津乐道的.黄晨告诉我:“在英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后,看着卡上的钱直往下掉,你立马就想打工.”何女士也高兴地说女儿打零工挣到了检测期旅游的钱.正因如此,不少家长和学生对在国外半工半读的留学方式抱有特殊的好感,甚至将其作为敢于留学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他们其实不知,只有极少数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规定某些持学生签证者,每周可以工作15-20小时,而有些国家是严禁学生做的(如英国),另一些国家则要求留学人员必须向劳工部门申请并获许可后,方可工作(如美国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英国留学生,给我讲了一段自己的打工经历,听来让人感慨万千.他说:“过去在家时,我好吃懒做,花钱没数,馆子常下,衣服常写,可到了国外之后,才发现自己有多穷.为了省钱,我最爱在超市快关门时写快过期的食品,有时吃到连自己都反胃了,也只能忍着,从不敢下馆子打牙祭.我把花的每一个便士都仔细地记下来,生怕由于疏忽,在什么地方浪费了.”到英国的第一个月,他就急着打工,第一份工作是在快餐店收拾餐桌,楼上楼下,里里外外跑个不停,垃圾袋满了要换,餐桌脏了要擦,还得切菜、洗碗、拖地板,反正老板不会让闲着.“两个星期干下来,人累得连死的滋味都有了,也才挣到60多英镑.”

然而,并非所有的留学生及其家长都主张在留学期间打工.一位同时把女儿和侄女都送到英国留学的李师傅就说:“出国的目的一定要明确.是打工,学习,还是深造?不弄清楚不行.虽说打工能挣些钱,但最多也只够维持日常生活的基本开支,根本不可能发什么财,所以,我不主张让孩子在留学期间打工,尤其是在上课期间.我投入这么多钱,目的就是让她们好好学习,学到手的知识比打工挣的钱更重要,也更有价值.只有把本领真正学到了手,你的投入才会小于产出,也才会最划算.”

王寒是新近归国的金融学硕士,他这样告诉我:“上学期间,打工很不合算,毕竟,打工是很累的事.很多留学生刚出国时白胖白胖的,但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变得黑瘦黑瘦.这是因为一不习惯吃西餐,二是口袋里没钱,不敢吃.在英国,一根黄瓜都要卖到10多元人民币.本来就吃不好,再利用休息时间出去打工,一干就是七八个小时,谁受得了?英国学生打工,是生活习惯,收入也高,但中国人就不行.虽说很多留学生咬牙坚持住了,但往往是上课打瞌睡,成绩往下滑.花了几十万元去留学,到头来却没学到东西,虽说打工挣了几千英镑,可这成比例吗?说它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为过吧?”

王寒最后对我说,如果家长真想把孩子送出国,就一定要准备好足够的钱,千万不能让孩子在留学期间为钱发愁.那种抱着准备一年或半年的钱,其余部分靠孩子自己打工挣的想法,不现实,也是残酷的.就他所知,很多这样的留学生因此而拿不到,到头来只能一事无成.

学者陈屹在《美国素质教育大参考》中这样写道:“在国内,一些父母不惜拿出自己后半生养老的积蓄,迫不及待地把子女送到国外留学.表面上,孩子们在美国学习进步,身体健康,财源确保,父母心中石头也落了地,认为终于力所能及地领孩子走上了一条前途似锦的大道.然而,在很多小留学生内心最深层的角落里,有一块不被人知,但是永恒缺离、难以弥补的版图.”陈屹说,这个版图就是小留学生因为始终难以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而缺少知心朋友的孤寂心理,“当我问到他们小留学生出国的最佳年龄时,孩子们说:‘不是实际的年龄,而是实际的心理年龄,以及对诱惑的承受力.’”

青少年自费留学的审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留学生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采访中,我也感受到,的确有不少家长因盲从和欠考虑,花了不少钱送孩子留学,结果却事与愿违:孩子在国外或因受不了那份刻骨铭心的孤寂,或因语言学习一直过不了关而灰心丧气,继而失去继续学习的勇气;更有不少年轻的留学生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因感受到国外高度开放的环境、松散式的教育方式而彻底放松,全盘接受了西方社会的事物,包括一些不良文化、不良习性等,从而失去了中国人最可贵的本质.这最后一种情况,就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哀了.而这些恰恰都与孩子们的心理年龄有关.

长期以来,“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一直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人才观念.这主要是因为距离产生了美.但有关专家却指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不错,可念的却未必都是“真经”或者即便是“真经”,但因中国土生土长的“菩萨”们听不懂,到头来“真经”也成了“检测经”或“无用经”.

在采访中,我听说了这样一件事:半年前,学成归国的李星(化名)到郑州某科研单位应聘计算机软件开发方面的工作.在应聘前,他信心满怀,觉得凭着自己十几年的留学经历、一口流利的外语、高超的计算机水平,得到这个工作应该是易如反掌的事.然而,当他站在评委面前回答评委们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时,他却发现自己的表现如此地令人尴尬:由于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在国外生活和学习,较少接触国内人士并用母语和人交流,所以,他的母语水平比较差,要流利地回答评委们的提问,必须使用英语,而评委们是清一色的中国人,虽然对他的答案也能基本正确地理解,但他们考虑到自己的职员将来面对的人毕竟以国内人士居多,李星的母语水平又不足以与国内人士交流,势必要影响工作及与同事间的人际交往等因素,只好忍痛否决了李星的工作申请.事后,李星对我说,这件事对自己的打击很大,使他甚至有些后悔不该那么早就出国留学.

的确,虽然留学生们在国外学习到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崭新的思维方式,但中国自有长期形成的特殊国情,即便现在加入了WTO,也并不是说这个特殊国情就会一夜突变.这样,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崭新的思维方式就须通过变通的方式“入乡随俗”,然后才能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在国内接受过完整的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然后才出国的高级留学人员还好说,因为他们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接受这种“入乡随俗”的变通方式;可没有在国内接受过大学教育,甚至连完整的基础教育也没完成的中初级留学生就不好说了,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西化得比较严重,很难接受这种“入乡随俗”的变通方式,从而只能高不成、低不就地悬在空中.

青少年自费留学本身是件好事,它可以从另一条途径解决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入学率低、教学内容呆板、教学方式单调等,同时它也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鼓励了民众通过多种渠道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为建设国家怎么写作.但如果对青少年自费留学工作不加以科学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就可能出现良莠不分、盲目消极和适得其反的结果,特别是家长不要只为孩子躲避高考的激烈竞争或纯粹为了一张“洋文凭”而送子女出国.毕竟,国外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一些高学历专业在国内也未必就能有用武之地,而同样的知识和能力,用低于国外10倍的投入就能在国内大学获得,又何必多走许多“弯路”呢?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希望广大家长在让自己的孩子出国留学前,认真考虑各方面的问题,力争使自己高额的投入,要尽可能成功地取得同样高额的回报.

(摘自《直击中国教育底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定价:29.80元.社址:北京鼓楼西大街158号,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