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

点赞:4748 浏览:159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今天我非常荣幸,来到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我自己没有从大学毕业,现在可以说是我最接近大学毕业典礼的时候.我想跟各位分享我人生的3个故事.


我的第1个故事,是关于很多点滴的串连.

我在里德大学(ReedCollege)只待了6个月就休学了,到我退学前,我整整休学了18个月.为什么我要休学?

故事得从我出生前开始.因为我的生母是个年轻的研究生未婚妈妈,她决定收养我.她希望收养我的人也是高学历,但是我生母后来才发现,不但我养母没有大学毕业,我养父连高中都没毕业.结果她拒绝签署收养文件,一直到几个月后,养父母保证让我上大学,她的态度才软化.

17年后,我真的上大学了.可是我天真地选了一所几乎跟斯坦福一样贵的大学.念了6个月,我不知道我的人生要做什么,也不知道学校能帮上什么忙,我只会把父母毕生的积蓄花光,所以我决定休学.回想起来,这是我做过的最棒的决定.

当然也不是全然那么浪漫.没有宿舍,所以我睡在朋友房间的地板上.我用可乐瓶退瓶拿到的5分钱写食物,每个星期日晚上走7英里路,穿越整个镇,只为了到黑尔科里施纳神庙好好吃顿饭.里德大学有当时可能是全国最棒的书法指导.校园里每张海报、每个抽屉的卷标,都有漂亮的手写书法.因为我退学了,不用上正常的课程,我决定去修书法课.我学会serif与sanserif两种字体,学会在不同的字母组合间变换间距,学会活版印刷伟大之处.那是一种科学无法捕捉的美、历史感与细致的艺术,我觉得它很迷人.

我没预期这些东西会对实际生活带来什么具体的作用.但是10年后,当我们设计第一部麦金塔计算机时,它又浮现在我心中.我们把这些想法都设计进麦金塔里,它也是第一部有着优美字体的计算机.如果我没有退学,我就不会着迷于书法课,个人计算机就不会有今天各种优美的字体.当然我当时无法预见如何将这些点滴联系在一起,但是10年后再回顾,真的就非常、非常清楚.

我的第2个故事,是关于爱与失去.

我很早就发现我喜欢做什么.20岁时,我跟SteveWozniak在爸妈的车库里成立苹果计算机公司.我们非常努力,10年后,苹果从车库里的我们两个人,变成一家营收20亿美元、员工超过4000人的公司.不久前,我们才刚推出最棒的作品―――麦金塔计算机,而我刚过30岁.然后我被公司炒鱿鱼.曾经是我人生所有重心的一切都没了,我几乎被击倒.

有几个月,我不知道做什么好.然而我慢慢领悟,我仍然喜欢我本来做的事,我被否定了,但我仍然有热情,我决定从头开始.

接下来5年,我又成立一家NeXT公司、一家皮克斯(Pixar)公司,还有跟一位很有魅力的女性谈恋爱,后来她变成我的太太.皮克斯创作出世界第一部全计算机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目前仍是世界最成功的动画公司.值得一提的是,苹果后来写下了NeXT,我重新回到苹果,而我在NeXT发展的技术,成为苹果后来复兴的核心,我跟劳伦娜也有了幸福的家庭.

如果我没被苹果开除,我确定这一切都不会发生.所以你必须找到你的所爱,不管是对工作、对爱情都一样.要做出伟大的事,唯一方法就是做你爱做的事.如果你还没发现这是什么,继续观察,不要停止.

我的第3个故事,是关于死亡.

1年前,我被诊断出得了癌症.医生告诉我,这几乎是无药可救的癌症,我应该活不过3到6个月.医生建议我回家,安排后事.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我想了这个诊断结果一整天.傍晚时,我被带去做切片,他们把内视镜从我喉咙伸进去,穿过我的胃,进入肠子,把针刺进胰脏,取得一些肿瘤细胞.我太太后来告诉我,当他们在显微镜下看见细胞时,医生们都脱口而出地惊呼,因为这是一种很少见、可以用手术治愈的胰脏癌,后来我接受手术,现在没事了.

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时刻.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终点,没有人能逃过.不要让别人给的杂音淹没了你内在的声音,最重要的是,有勇气去追随你的真心与直觉.它们常常最知道你想做什么.其他的都是其次.

当我还年轻的时候,有一本很棒的刊物叫做《全球概览》,是我这一代的圣经.创办人叫斯图尔特,斯图尔特跟他的团队出版了几期后,出了停刊号.在停刊号的封底,有一张清晨乡间小路的照片,那种如果你很爱冒险,你会去搭便车的小路.照片下有一行字:常葆饥渴求知,常存虚怀若愚.这是他们签下的告别脚注,这也是我自己对自己的期许.现在当你们毕业,走上全新的道路,我也以此作为对你们的祝福.

常葆饥渴求知,常存虚怀若愚.

谢谢大家.

(选自《视周刊》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