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修身与公共道德水平的提升

点赞:3779 浏览:984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公共道德是每个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礼仪是人的素质的反映,也是当代社会人际交往的需要.礼仪修身是自己外表因素的全面规范.通过礼仪修身,人们可以提高自身的公共道德水平,进而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每个人素质提高一小步.民族素质将提高一大步.

关 键 词:礼仪修身 公共道德 社会 素质 文明

公共道德是指“为维护、保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地进行,每个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起码、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它又被称为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家庭婚姻道德三位一体.构成社会道德体系.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社会公共生活领域越来越扩大,人际交往也随着现代化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愈加紧密,社会公共生活的秩序好坏对现代化建设的影响也越来越直接和越来越大.”可见,公共道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对社会,公共道德的水平可以衡量道德风气;对个人,是合格社会成员的标志.要建设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的社会公共道德,必须提升每个社会成员的公共道德意识和修养水平.而礼仪修身正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关于公共道德

公共道德是人类公共生活的必然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产生和形成了.

1 公共道德是全民性的道德.它建立在维护全社会的共同利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基础上,涉及社会所有的公共领域,为全体社会成员所认可并遵守.调节人们在社会交往、商品交换、交通、娱乐、旅游等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具有普遍性的特点,一般简单易行.公共道德还具有继承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它继承了人类社会如诚实、互助、谦虚、勤劳等传统美德.它与社会风气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社会生活秩序.所以,很多国家都采取一些行政措施和法令法规迫使不自觉的人遵守公共道德.

2 公共道德是人的美德之基.公共道德意识的强弱.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代表着其修养水平和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中不知道尊重他人、不规范自己的行为.势必妨碍他人、扰乱社会秩序.相反,如果能够助人为乐、维护公共生活准则,就是一个正直的、有公共意识、有公德心的人.可以说,公共道德是做人最起码、最基本的行为准则,高尚道德的拥有将以此为基础.因而,公共道德是培养人们良好道德品质的起点.

3 “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民族的文明窗口.任何人踏进一个社会、进入一个国家,首先见到的是这个民族是否文明礼貌,见到的是公共生活环境的状况,然后就会判断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尽管每一个民族或每一个国家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对文明的看法有所不同,但对公共生活的文明几乎有共同的看法,都以此作为外部标志来衡量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我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人们相互尊重,礼尚往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令社会成员为之自豪.但是,近年来,忽视文明、不讲公共道德的现象屡见不鲜.如随地吐痰、乱扔烟头杂物、践踏绿地、污言秽语等等,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氛围.不利于经济活动和对外交往,妨碍着人际关系的和谐,败坏着社会风气.

礼仪修身与公共道德水平的提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公德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礼仪与修身

礼仪是人的素质的反映.礼仪的内涵是道德素质、文化品位和气质涵养.任何时代,人们都崇尚知书达理的言行.我国古代就十分重视礼仪:“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礼仪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它对人和社会的作用在于:首先,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得体的礼仪可以展现出个人魅力或团体形象,使得对方欣赏你、接纳你.只有得体的礼仪才会使你取得与他人进一步交往、沟通的资格.其次,礼仪是一种行为模式.人在一定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往往受社会约定俗成的模式的制约和影响.比如:音乐会上保持安静、怎么写作场所排队等候等等.再次,礼仪是平衡人际关系的砝码.讲求礼仪.可以和谐人际关系,化解矛盾,获得尊重与信赖.

所谓礼仪修身,就是人们对自身的行为、举止、谈吐、穿着等外表因素作全面地规范与训练.礼仪修身以自尊为起点,以树立公众意识、形成遵守公共道德的习惯为目的,以尊重他人、诚恳待人为原则,以得体、自然、和谐为标准.礼仪修身是个体对自身态度和行为的调整和反思,是一种在社会公共关系中严格的自我约束,这种约束表现在:

1 功利约束.“在古代,有礼是有教养的表现,是一个人身份、地位、财富的标志.还是一种品位的外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人们已从基本的有礼发展到欣赏对方的品位、格调.这种品位、格调就是礼仪包装出来的.如果具备这种品位、格调,就被人们接受和认可,只有被接受或认可,才可能融入到群体当中,为争取成功迈出最重要的一步.”

2 形象约束.形象,就是一个人外在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给人的印象.礼仪的形象约束,就是刻意在外表上规范自己.给他人一种彬彬有礼、谈吐不俗的印象,久而久之,为自己塑造出一种固定的公众形象.

3 身份约束.所谓身份,是一种让别人认可自己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的、特殊的社会角色,是一种社会分工的划分标志.如:艺术家、官员、老板等.举止有度,才能“不份”.

三、礼仪修身、道德修心

为了消除“文明古国不讲文明”“礼仪之邦不讲礼仪”公共道德严重缺失的现象,就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以遵守公共道德为荣、违反公共道德为耻的社会风气.要实现这一目标,在社会成员中提倡礼仪修身,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1 礼仪修身是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的道德需求.人们在衣食丰足以后,对讲究礼仪有着强烈的内在要求:了解礼仪知识.掌握礼仪方式.使用合乎规格的礼节、礼貌.人们渴望得到举止有度的评价,这实质上是一种道德诉求,是道德自省自律的表现.同时.它给礼仪修身的兴起和社会公德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诚然,提升社会公德还可以通过教育教化、舆论监督和行政干预等方法进行.但这些方法都只是人们单向、被动的接受,效果并不理想.礼仪修身是最切合人们利益需要的方法.经过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自我行为规范,逐渐达到净化灵魂、陶冶情操.这是一个以礼仪修身为手段的道德内化的过程.“个体道德要真正成为个体行为的内在标准.做到有没有人看见、过问、监督都一个样.那就必须由他律转化为自律.但是,对于有理性的现代人来说.道德原则的接受、道德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并不是一种外在强压就能直接实现的,而是有一定的条件要求:一是道德主体需要有发挥自身内在的能动性的自由空间:二是这种道德本身要既具有足够的理性力量又具有足够的人文精神,也就是要具有让人理应和愿意接受它的充分的合理性.”2 由礼仪修身提高人的道德素质.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人的素质的极大提高.而在人的素质中.道德素质比文化素质、职业素质更重要也更关键.礼仪修身作为提升道德个体公共道德水平的有效方法,可以由表及里,由小见大.从细微处开始,改变道德个体的道德面貌,提高道德素质.

首先,礼仪是道德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一个人的礼节礼貌可以反映出他的内在道德品质,他的良心自律与道德操守底线.礼仪与道德是内涵与表象、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正所谓礼仪塑造形象,道德内化良心.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只是人品优良.而行为举止不合礼仪要求.就会使人感到粗俗、野蛮:只注重表面的礼节方式.而没有崇高的品德修养,就必定使人感到虚伪、浮华.甚至厌恶.只有把外表的礼仪修养与内在的品格修炼二者紧密结合起来,融于一个人的一身,才会成为一个真正有礼貌、讲文明、处处受到人们欢迎的人.”礼仪与道德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内透于外、外形于内,“诚于内而形于外”,要达到礼仪和道德二者内外一致、有机结合,必须外修礼仪,由礼仪陶冶内心,实现道德内化,由外而内,造就身心俱佳、品行皆优、表里如一的高尚人品.

其次,在互为表里的礼仪与道德二者中,道德是基础、是依据,起决定作用.“人的外在是内在的一种反映,内心没有的东西外表就无法显露;人的心灵杰出,行为才可能杰出.人们通过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地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至善的理想境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礼仪素质与礼仪水平也会相应得到提高.”传统的礼仪规定,个人外在的仪容、仪表、仪态要以内在的德行为本.有诚敬之心,才会有庄重、恭敬之色.忠信形于内,感动才能应于外“否则,个人礼仪的修养就会流于形式.”比如传统的女性礼仪,“妇言,是女性德性美的语言表征.妇容,是女性德性美的人格形象表征,这些日常生活的仪表仪容仪态方面的修养,对于当代女性而言,择词而说、不道恶言,不仅仅限于家庭成员或日常人际交往之中;妇容,不仅包括整洁、大方、端庄的仪表形象,还包括与人交往中的风度美、气质美和情操美,既是维护女性自身形象,防止粗俗、失态、失礼、,自尊、自爱的要求,也是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社会公德的要求.”

综上所述.礼仪修身是当今社会人们社会生活和交往的需要.它不仅可以使一个人在公众场合进退有度、举止得体,长期坚持、形成习惯,由外而内,还可以实现道德的内化,提高道德水平以及综合素质,从而加速社会公共道德的建设步伐.正所谓:“每个人素质提高一小步,民族素质将提高一大步.”

乔联蓉:四川阿坝师专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