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差异性之欣赏主体原因

点赞:5974 浏览:207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学欣赏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是一种感觉与理解相统一的审美认识活动,是一种再创造活动,具有欣赏主体的独创性、新颖性,欣赏主体与作者、欣赏主体之间欣赏结果存在差异性.

关 键 词:文学欣赏差异性欣赏主体原因

一、文学欣赏及其特征

文学欣赏是欣赏主体对文学作品进行感受、体验、想象和思索的一种艺术思维活动.其主要特征如下:

1、文学欣赏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是一种感觉与理解相统一的审美认识活动.这种审美认识活动不是简单地重现作品塑造的形象,而是对形象意蕴的深刻理解,对形象的意会,对形象的理性认识.“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的感觉它”.审美主体对文学作品的形象,只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深刻的感受.

2、文学欣赏是一种再创造活动.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它创造的形象具有间接性.欣赏主体对它的欣赏,需要较强的语言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形象思维的能力,对语言进行理解和感悟,对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生活境界进行想象,进而领会其思想内容.它表现为欣赏者以作品塑造的形象为基础,结合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去感受、认识、欣赏作品形象,通过欣赏主体的想象、联想,重新创造欣赏形象.

二、文学欣赏存在着差异性

文学欣赏是对文学作品创造的既有形象的欣赏,欣赏主体与作者之间通过作品的形象引起共鸣,引起思想感情的回旋激荡: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而文学形象又具有间接性、意象性的特点,具有不确切性与可塑性,也就出现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出现了对《红楼梦》的不同欣赏:“等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等”可见,文学欣赏这种再创造活动,具有欣赏主体的独创性、新颖性,欣赏主体与作者、欣赏主体之间欣赏结果存在差异性.

三、文学欣赏差异性之欣赏主体原因探索

本文主要探讨欣赏主体的原因:

1、欣赏主体的文学知识和文化水平高低不同.文学本身是有层次的.主题有明确与朦胧、内容有单一与丰富、表达方式有含蓄与直白、艺术风格有现实与浪漫、意义有深邃与浅显、语言文字有直接与深奥等区别.例如:鲁迅和茅盾的作品相对要含蓄甚至隐晦一些,他们有时还刻意用曲笔,欣赏外国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作品,对相关的文学知识、社会知识、历史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等,认识、了解的多少,必然会造成欣赏的差异.可见,欣赏主体拥有的文学知识的多少和文化水平的高低,是文学欣赏差异的原因.

2、欣赏主体的知识结构不同.欣赏主体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要受到欣赏主体的知识结构的影响.看下面的文字:“成为冬虫夏草绝不是菌的美德,而是菌的鸠占雀巢,菌的侵略行径,菌的霸权主义.是冬天开始的弱肉强食,冬天里的作为,生物界的罪恶逻辑.是菌将自己的幸福生活乃至未来建筑在他人的死亡之上.谁能想象得出虫的死亡过程有多痛苦等我以为冬虫夏草不折不扣就是披着虫皮的‘狼’.”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动物界如此,生物界也如此等这种科学的真实让人不寒而栗,让人感到现实的残酷和冰冷”.“也不是任何地方都能生长冬虫夏草”等在茫茫的生物界,既然需要这么多条件,蝙蝠蛾幼虫和冬虫夏草菌才能够结合在一起,产生出完全不同的新生命――冬虫夏草,那么,我宁愿把这种“弱肉强食”、“侵略行径”、“罪恶逻辑”看成是命运的安排,看成是它们彼此之间的缘份,是蝙蝠蛾幼虫的“牺牲”或者是对“爱的奉献”成就了冬虫夏草的骄傲等”

文学欣赏差异性之欣赏主体原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欣赏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前一段文字摘自杨文丰先生的《冬虫夏草》,后一段文字是笔者读了《冬虫夏草》写的感想,杨先生看了也吃一惊,说不知会让读者有不同的感觉.杨先生是学理的,笔者是学文的,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这样不同也许与知识结构有关.

3、欣赏主体人生的经验、人生的感受和见解不同.完形心理学(或称格式塔心理学)的“异质同构”说对文学欣赏颇具启示意义.欣赏主体把文学作品看成富有生机的生命存在,它所蕴含的某种情感倾向与人的某些生命机能相对应,从而形成一种同构关系,欣赏主体对作品的欣赏玩味就是对自己生命活力的释放.对人生有相同的感受或相同的见解,就会产生共鸣:“心有灵犀一点通”,否则,就会“无缘对面不相见”,出现“对牛弹琴”的现象.有过寄人篱下生活经历的人一定会对“林妹妹”多洒一掬同情之泪.这时候,欣赏主体哭的不只是“林妹妹”,哭的也是自己曾经的命运.没有这种经历的人,也许就会觉得“林妹妹”过于敏感和小气.


4、欣赏主体后天的艺术修养不同.“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文学欣赏的主体应该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他的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欣赏的范围与深度.“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否则,即使欣赏主体读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等脍炙人口的诗句,不会产生共鸣,看到四时变化,春夏交替,高山大海,也一样没有“情”、“意”、感叹、悲喜.

5、欣赏主体生存的环境与心境不同.文学欣赏的环境,是指文学欣赏过程中主体所处的社会环境环境与自然环境,文学欣赏的心境,是指文学欣赏过程中主体的心情、心态.心情指主体某段时间的情感状态,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心态,主要指文学欣赏过程中具有普遍性的审美态度.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具体的个人心境不同必定导致欣赏心理需求的变化,从而造成欣赏的差异性.

欣赏主体处于不同的生存环境与心境,对同一部作品的认识会有很大的差异.仕途一帆风顺官运亨通的人只会嘲笑范进的疯癫,穷困潦倒的士人才能体会范进癫狂背后的深刻悲哀.追求觥筹交错灯红酒绿的人无法领会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与闲适,沉溺爱河卿卿我我的恋人无法体会“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的凄苦悲凉,人情练达世事洞明的人也无法理解孔乙己的迂腐.

5、欣赏主体的审美经验和欣赏情趣不同.欣赏主体的审美经验往往受到个人的欣赏习惯、人生阅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影响.不同的欣赏主体在进行文学欣赏时往往偏重与自己性格气质、欣赏情趣相近的作家作品.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豪放派、阴柔派,爱情文学、历史巨著等,不同的欣赏主体有不同的偏好.之所以喜欢唐朝的李白、李贺、李商隐,是因为本身就是一位浪漫主义气质很浓的诗人,他们拥有相近的审美经验和欣赏情趣.

6、欣赏主体的艺术思维能力不同.欣赏主体的艺术思维能力往往受到生理条件、心理素质、后天训练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不同.在进行文学欣赏时欣赏主体的观察角度和思想情感的侧重点就会不同,有的善于捕捉对象的细微变化,有的侧重对对象的整体性把握,有的注重对象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有的擅长欣赏时加以想像与联想.“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将白居易《醉歌》诗中嗟老叹衰之词反用其意,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欧阳修欣赏山景有层次有情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山水之乐,得之心寓之酒”,而其他人就只能“从太守游而乐”,更不能“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有人把“悠然见南山”改为“望”南山,把陶渊明怡然自得的情怀变成了寻寻觅觅,意境全非,辞官后的喜悦荡然无存.

文学欣赏差异性欣赏主体方面的原因很重要也很复杂,笔者深感难以一一深入阐述,仅作一点粗浅的探索以求教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