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宣传资料的汉英翻译艺术

点赞:28489 浏览:13209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兴起的功能派翻译理论提出“翻译是一种行为”艺术,其中费米尔德的“目的论”对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有着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我们探讨其翻译的原则和策略提供了很好的视角.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使得广大译者能够将目的论运用于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提高翻译质量,从而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关 键 词:目的论目的法则旅游宣传资料

旅游宣传资料(TouristPublicityMaterials,简称TPM)主要用于介绍旅游业及其旅游资源,其汉英翻译属于对外宣传范围,目的是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本文首先对目的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目的论对我们翻译旅游宣传资料所带来的一些启示.

一、目的论初探

德国翻译理论家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Reiss)于1971年在其经典力作《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中讨论了翻译学的一个中心议题,即如何制定可靠的标准来对译文进行系统地评估,提出了把翻译行为要达到的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标准.之后,费米尔德(HansVermeer)将功能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以文本目的为基础建立了功能主义的主要堡垒――目的论(Skopostheory).“目的论”对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有着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我们探讨其翻译的原则和策略提供了很好的视角.目的论中有三个重要法则,即目的法则(Scoposrule)、语际连贯(intertextualcoherence)、语内连贯(intratextualcoherence).语际连贯是指译文和原文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也常被称为对原文的忠实.语内连贯是指译文应该在译入语文化及交际情景中有意义.“目的法则”,是指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它是翻译中最高的法则.费米尔德认为,语际连贯从属于语内连贯,而两者都从属于目的法则.一切翻译行为和策略都要以翻译目的为根本,为了达到翻译目的,译者可以“不择手段”.

二、中西方旅游宣传资料对比研究

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是对外宣传资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著名作家韩素音曾经指出,翻译要照顾到别国的国情、民心及价值标准;对外翻译要考虑到文化差异问题,要注意传达出原意的实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考虑交际意图以及读者的认知,探讨读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注重语言文化上的差异.

1.中文TPM喜华丽夸张VS英文TPM喜平淡朴实.英文旅游宣传资料句式构架严整,表达思维缜密,行文注重逻辑,用词简洁自然,语言上最忌重复累赘,追求自然流畅之美;相比而言,中文旅游宣传资料词藻华丽,趋于夸张,常有笼统、抽象的套话,但行文工整,节奏铿锵有力,诗情画意盎然.中文宣传资料常有大量的形容词,起渲染烘托作用,并无多少实用信息;英文宣传资料则大多使用具体词汇,如名词、动词,用数据说明问题,试图再现自然.中文宣传资料喜用四字成语,而且好用对仗、重复、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英文宣传资料则文体朴实,用词具体,重点在于着重提供信息,相对来说修辞手法用得比较少.

此外,中文的旅游宣传资料还经常引用名人或者权威人士的评论等来吸引游客.而西方的旅游宣传资料中此类引语则相对少得多.这和中西方历来的思维方式相关.

2.中文TPM喜模糊朦胧VS英文TPM喜具体形象.经过分析对比,笔者发现中文的旅游宣传资料喜朦胧,而英文的TPM则喜具体形象.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或者对自然的态度是“天人合一”,而西方则主张“天人相分”.所以中国人认为人景合一,人在景中,景在人中,强调客观融入主观,喜欢托物寄情、借物抒情等等,人们往往能够和自然产生强烈的共鸣;而西方人则认为“天人相分,两者对立”,西方在主观和客观的物象关系上,强调的是模仿和再现.所以,中国的TPM中的文字有时会比较主观或者模糊,以产生一种意境.然而西方的思维模式中强调的是逻辑和分析,西方人喜欢客观地再现自然.

三、目的论对翻译旅游宣传资料的启示

TPM翻译的发起人一般指的是旅游局、旅行社、旅游资源或者风景区的管理部门等等.然而实际上,这些发起人并不是英语方面的专家,也不精通西方文化,他们并不了解译本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同时,他们不了解译员是否完全明白他们的目的.合格的译者应该对译入语的行文模式了如指掌,考虑译文读者的需要、理解和接受能力,采用读者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笔者认为,目的论指导译者在翻译TPM时,应该着重注意以下三方面:

1.调整思维结构.东方人的思维模式(以中国人和日本人为代表)是螺旋状的,而英美人则更为直接.译者一定要牢记这种思维模式的不同,否则他们就不能达到发起人的目的.发起者希望TPM的译文在目标语文化中能够产生源语在源文化中相似或者一样甚至更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译文越地道越好,且符合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否则,读者就不能产生共鸣,当然也就破坏了旅游的雅兴.一般情况下,英美人直接坦率,他们开门见山,先提出主题,而后再一一阐述;中国人则相反,他们喜欢迂回转折,最后才引出主题.汉译英时,译者要对这种差别加以注意.如: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雄伟壮丽,规模宏大.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占地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的集会和庆典活动,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译文:LocatedinthecenterofdowntownBeiJing,theTian'anmenSquareissaidtobethelargestpublicsquareintheworld.Itis880meterromnorthtosouth,and500meterromeasttowest,withatotalareaof440000squaremetersandcanholdonemillionpeople.(杨茵,2005:179)

笔者认为以上译文十分成功.译者将段落的最后半句即主题提到了段首,符合英美人的思维模式.翻译实际上是一种重新组合,如果译者不了解西方的思维模式,不开门见山,英美人也许没有耐心读下去,从而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知最重要的信息.


2.追求美学风格的对等.旅游宣传资料,传达信息是关键,美感也是关键.美的旅游文化内容需要用美的语言来展现.语言越生动形象,越具可读性或者美感,那么读者就更易感知,更易掌握.上文已经就中英文的旅游宣传资料作了对比研究,得知中英文的TPM美学风格有时并不一样.译者除了准确地传达信息之外,还要给目标语读者带来美的享受,这样才能吸引他们来中国一游.翻译不可不实,不实则不信;翻译不可太实,太实则不达.为了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在翻译时有必要对原文的风格作一定的变化,以适应译入语国家读者的美学品位.

3.最大程度地进行本土文化的传真.旅游宣传资料包含了丰富的语言文化内涵.它们以质朴美丽的语言特色全面地介绍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知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感悟.译者在翻译旅游宣传资料时,也承载着宣传中华民族文化之使命.根据目的论,为了达到最大程度地进行本土文化的传真,为了使海外游客畅游在中国文化的海洋中,译者可以诉诸不同的手段或方法,如给旅游者提供补充知识等.

比如: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杨贵妃”名杨玉环,她是唐玄宗的爱妃,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之一.然而许多外国人却未必了解.所以译者在翻译“杨贵妃”时,可以采用注释“foriteconcubineoftheTangemperor”.虽然译文不够简洁明了,但这是由于目的语读者的背景知识所决定的.译者在翻译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特点,一定要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考虑到读者的可接受度.

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为了让外国人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英文旅游资料大都直接译自汉语,翻译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认为目的论对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提供了很好的视角,目的法则是评价旅游宣传资料翻译质量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笔者希望翻译工作者能够将目的论运用于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中,提高翻译质量,从而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传播.

旅游宣传资料的汉英翻译艺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目的论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本文系2006年“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编号:27013)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