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生态用地规模与布局优化

点赞:18699 浏览:831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分析了怀化市土地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运用MAPGIS系统进行了生态敏感性分区,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 键 词:生态;土地;怀化市;环境

前言

怀化市地处湖南西部,位于武陵和雪峰山系叠嶂之间,水秀山绿,林草覆盖率在75%以上.近几十年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怀化市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加剧,环境的自然形态遭到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怀化市土地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土流失严重

近20年来,全球变暖,暴雨强度大,时空上比较集中,加剧怀化市范围内水土流失.据2006年的调查,全市森林植被率在1950年70%的基础上,下降到49%,下降了二十一个百分点.2001年全市境内水土流失面积已达7205.45平方公里,占怀化市国土总面积的26%,水土流失年侵蚀量3130万吨.至2000年全省遥感监测数据,怀化市水土流失面积5198.89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9%,年侵蚀量2208万吨.从侵蚀强度来看,以中度为主;从分布区域来看,麻阳、沅陵、辰溪、溆浦和芷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分布区域,占怀化市流失面积的70.44%.怀化市水土流失分布情况见表1.

水土流失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一是自然因素,即自然地理条件.怀化市属湘西山区,从地层结构看,母岩的理化性状与结构不同,抗蚀力的强弱悬殊很大.如红岩、紫色页岩及片页岩、花岗岩区,母岩结构软弱,易于风化崩解.在光、热、风、雨的综合作用下抗蚀力低.本市的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如沅陵、辰溪、溆浦、麻阳、新晃、芷江、中方县部分地区正属于此种类型.二是人为因素,首先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导致大量地开荒砍林,特别是“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严重破坏了原有森林.据沅陵、辰溪、溆浦、麻阳、芷江、新晃6个县的统计,五十年代初森林总积量26000万立方米,至八十年代末只有14800万立方米.麻阳、新晃、芷江森林覆盖率均在39%以下,植被覆盖率只在50%以下.其次是不合理造林,单种松杉用材林,全砍、全垦、重植过程中加剧了水土流失.再者是在公路、铁路、开矿、城镇建设开发和农田基木建设上,弃土弃渣处理不当,取土和弃土未得到应有恢复,造成崩山滑坡,形成泥石流[1].

2.经济粗放增长,部分地区污染严重

随着怀化市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不少企业经营粗放,技术工艺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业污染物超过国家排放标准,造成部分地区污染严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怀化市13个县(市、区)工业废水排放量最大为辰溪县,其次为溆浦县,再次为鹤城区,上述三县(区)排放总量占60%以上.污染物排放量最多的为靖州县,其次是洪江区,再次为鹤城区,其排污量占怀化市总量的50%.2005年度怀化市13个县(市、区)共向大气环境中排放了工业废气360.7538亿标立方米,其中燃料废气95.1897亿标立方,工艺废气265.5641亿标立方米;向大气环境中排放有害物质12.799万吨.工业废气排放最大为中方县,占了怀化市总排放量的近三成,这主要是该县有色金属冶炼增多的原因,其次是辰溪,再次为溆浦县.上述三县排放量占怀化市总量的61.02%.废气中污染物排放量最大为辰溪县,这主要是该县水泥生产规模扩大所致,其次是溆浦县,再次是中方县,上述三县排放量占怀化市总量的53.4%.特别是二氧化硫脱硫效果不理想致使排放量居高不下,造成全市酸雨污染严重,是湖南的重点酸雨区.

怀化市生态用地规模与布局优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地质灾害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频繁,破坏性极强

怀化市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复杂的地质和气候条件造成我市地质灾害除地震外,还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矿坑涌水等.据统计,上世纪50-90年代,怀化市发生地质灾害达60余次,受灾面积536公顷,受灾人数15.78万人,死亡人数578人,经济损失达1.18亿元,从50年代-90年代地质灾害的损失呈上升趋势,尤其是70年代-90年代损失呈直线上升(图1).除此之外,怀化市受地形、气象等因素的影响,山洪暴发较频繁.建国以来,各流域均有大洪水发生,50-70年代水灾呈下降趋势,但70年代后,洪水带来的经济损失呈直线上升.溆水、辰水、舞水及沅江流域是水灾的主要区域,从地域上看,暴雨山洪主要集中在溆浦、辰溪、沅陵、芷江、洪江、麻阳等地.

4.耕地质量下降,局部污染严重,建设用地经营粗放

近年来,由于受工业“三废”、酸雨、污灌及各种农用化学品大量无序施用等影响,土壤污染日趋严重.污染耕地面积90代末虽比80年代末减少,但怀化市仍有7万公顷耕地受污染,引起农产品减产和农产品的污染,品质下降,蔬菜、粮食的农药残留率、检出率和超标率增大.随着怀化市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加快,城市扩张占用了大量耕地,城市内部大量土地并未得到充分利用,集约化程度较弱,容积率平均不到0.3,城市闲置土地占5%,40%的城市土地处于低效利用状态.工矿建设和生产造成的废弃地较多,而复垦的比例很小[2]-[3].

二、怀化市土地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分区

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发展往往是多个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以MAPGIS系统为平台进行生态敏感性分区,通过制定各单因子生态敏感性标准及其权重,对各用地单项生态因素敏感性等级及其权重进行评估,然后进行单因素图的叠加,按各土地利用单因子敏感性分级在计算机上形成各单因素图层,并根据敏感性高低对其赋值,然后用加权多因素分析公式(见公式1)进行分析,得到各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区域,即:强敏感区域、敏感区域、弱敏感区域和不敏感区域.

式中:P为某地块生态敏感性评价值;Ai为各指标的生态敏感性贡献值(表2);Wi为各指标的生态敏感性权重(表3),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获得.

根据前面分析的结果,按分值大小可将怀化市划分为生态极敏感区、生态敏感区、生态弱敏感区和生态不敏感区.

生态极敏感区

该类区域主要为怀化市域内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水土保持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性区域.

生态强敏感区是区域内生态环境最自然、最脆弱的区域,往往具有著名的生态系统及其动植物特征,或者具有保护性的景观如文化景观等,或者具有著名意义的特殊自然体如地质断层、地貌结构等.上述区域是集自然保护、旅游观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度检测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于一体的自然保护区,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手段建设区内生态环境:①区内土地利用开发须坚持科学规划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②区域内不准乱砍乱伐,不准毁林开荒;严禁狩猎和滥补野生动物;③区域内禁止兴建任何形式的污染企业,区域内已有的厂矿、企业、文娱场所、建设施工单位(含个体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按照“风景名胜区”的环境功能标准执行,不得超标,在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应做好防灾减灾措施;④对区域内已经破坏的山体、水体和植被应有计划的修复,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要做好退耕还林工程,禁止陡坡开垦,并增加保护区的林木种类,使其在不同的季节都能减轻水土流失.

生态敏感区

该类区域主要为地质灾害较严重,水土流失较剧烈的敏感区域,大多为怀化市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区、构造断裂带及抗蚀能力差的紫色页岩、花岗岩、红岩分布区.因此,对这些区域的资源开发应加以限制,坡耕地应退耕还林,可采取如下措施:①加强领导,完善地方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水土保持及地质灾害的预防和监督执法体系,成立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和地质灾害预防监督站;②对区域内的正在生产的矿点和企业全面进行清理,老矿点和未按审批方案要求进行治理的矿区、企业一律停业整顿;新办矿点和企业,必须报批“水土保持方案”和“地质灾害预防方案”,并按期;③做好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积极收取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

生态弱敏感区

本区主要包括水土流失轻度及以下区域.该区域或坡度较小,或植被覆盖好,或母岩抗蚀能力强,水土流失较轻,但水土流失潜在的可能性仍较大.为预防水土流失的加剧,严禁坡地垦殖、滥砍滥伐,切实做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工作.

生态不敏感区

该类区域多为盆地及河谷平原区域以及水源周边的基本农田区,主要分布在河谷两岸的平缓地或溶蚀洼地,海拔高度一般在200-500米之内.

这类区域内应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土地资源开发的节约与集约,把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放在首位的方针.

(作者单位:1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常德市鼎城区国土资源局;3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