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点赞:21395 浏览:9550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又成为重中之重.综观各方形势,我们应抓住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的空白点,发挥临床心理学的优势,适时把握农村教师的心理和谐状况,加强对其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教师队伍中存在的有悖和谐的心理问题,使农村教师树立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打造新时期现代化的基层和谐教师队伍,有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 键 词:临床心理学;和谐社会;心理和谐;农村教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要科学理解、正确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只有个人实现身心和谐和全面发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临床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已经认识到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三个方面.临床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助人纠正自己的精神和行为障碍,通过心理咨询来指导和培养健全的人,使人有效地适应环境、重新焕发活力和更有创造力.从这个角度而言,临床心理学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全面、深刻和科学的理论保障.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促进受教育者健康成长,教育者首先必须心理健康.综观各方形势,我们要紧跟时代,抓住农村心理健康的空白点,充分发挥临床心理学的学科优势,使农村教师初步树立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前些年,人们对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较为薄弱,对提高农村教师心理素质的必要性不够重视.笔者在探访几所农村中学后强烈感受到,农村教师的生存环境比城镇教师恶劣得多,精神状态比城镇教师压抑得多,心理健康水平远不及城镇教师.

一、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我国的中小学农村教师,是教师群体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临床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人内在心理活动折射出来的.一切人的和谐行为,无不是建立在一种和谐的心理基础之上的.一个教师只有具备和谐心理,才可能具有正常和谐的行为.

然而,我国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现状到底如何呢?据笔者在某区教育局得到的关于在该局辖区内五十多所学校开展的调查结果表明,约有五成的教师存在心理障碍,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因此,农村教师更需要临床心理学的及时介入和干预.构建和谐社会,重视教师队伍心理和谐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及时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是临床心理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二、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成因

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障碍相对而言成因复杂,造成这些不和谐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农村中小学教学环境相对较差,教师工作量大,是形成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因素.

第二,角色混乱,职业认同意识不强,沉闷的学校与变革的社会之间的鲜明对比引起他们的心理冲突.

三、关于农村教师心理问题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作为教师自己、学校以及社会,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从而减少教师心理健康疾病的出现呢?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可以给出以下建议:

(一)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人和事.

教师的角色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需要根据生活情境的变化转换角色.在临床心理学看来,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并接纳自己,对自己建立合理的期待,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压力.因为良好的心态能使人心情愉悦,是出色完成工作,积极向上进取的关键.要认识到任何人在为人处事、工作学习中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想想,然后再找出合理的对策,尽量避免出现过激行为,造成不良影响.

(二)加强对农村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需要层次.

不少研究表明,教师心理健康与否,同教师对自己职业和工作意义的认识关系极为密切.因此,要想提高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理想和信念教育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用以前的那种检测、大、空的说教,将是苍白无力的.职业理想教育应利用地缘关系作为切入点.农村中小学教师多数来自农村,他们对农村是有感情的.可以利用这种天然的地缘关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意识到,作为农家子弟,自己对农村教育事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帮助农村教师摒弃平庸的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不仅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当做一个谋生的饭碗,而且当成一项伟大崇高的事业来追求.

(三)增强应变能力,建立准确客观的自我定位,搭建职业生涯发展的舞台.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于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学习的场所,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做一种责任、一种需求,自觉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学习和实践,促进自身发展,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与新课改一同成长,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尊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知识分子而言,往往是较高层次的需要占优势.但对农村教师来说,农村学校的物质条件贫乏则是一种不良刺激,农村学校缺乏专业成长的机会则是更为严重的负性事件.所以,学校领导需要抠出一部分经费让教师走出去开开眼界,时不时把专家请进来开展校内培训,帮助教师不断自我充电、自我更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综上所述,临床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构建和谐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相互影响且相互促进.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有物质基础和思想道德基础,更要有心理基础.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就能够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重要任务.反之,构建和谐社会为临床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佳的机遇,因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历程的科学,对于社会发展进步和团结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临床心理学是心理学中最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全面诠释了心理和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也进一步明确了心理学工作者所肩负的重要社会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对于农村教师的情绪疏导,更是临床心理学和心理学家们面临的一项重大世纪性课题.

临床心理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村教师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国学大师季羡林在提到和谐社会时说:“和谐社会,除了要讲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应该讲人的自我和谐.”自我和谐是最基础性的,其他和谐关系的实现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构建和谐社会,要从自我和谐做起.通过加强自身的心理修养,一定能够全面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的心理和谐水平,打造出一支新时期现代化和谐的农村教师队伍,从而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自我和谐、心态和谐,是一种自律,是一种人生境界.让我们对社会的给予深怀感恩之心,对给予的一时不足抱有宽待之心,对社会和他人的疾苦投以关爱之心,对自我和谐的欠缺多一点反省之心,以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在集体、社会、国家的坐标上定位自己的追求,正确看待自己的得失,努力怎么写作于社会.学会享受奉献社会的快乐,同时收获更多的社会和谐的幸福,在自我和谐的基础上,“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本栏责编:鸢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