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相似度检测语系统性特点的一点

点赞:5353 浏览:1648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相似度检测语理论的三位先驱Corder,Nemser和Selinker关于相似度检测语的看法和见解不尽相同,可是三位学者都不约而同地认为,相似度检测语作为一个整体是具有系统性的,并非杂乱无章的.但三位学者并未对相似度检测语的系统性特点给出确切的描述,相似度检测语的系统性在人们眼中仍然是一种抽象的、虚幻的、不可感知的状态.本文作者试图通过范畴划分以及量化的方式对相似度检测语这种系统性进行描述,以此来丰富对相似度检测语系统性特点的认识.

关 键 词:相似度检测语;系统性;范畴;复现率

一、引言

从1969年Selinker提出相似度检测语这一说法,到1972年他正式出版了题名为的论文,这一切都标志着相似度检测语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新的转向.作为相似度检测语理论的重要先驱,Corder,Nemser和Selinker对相似度检测语理论的建立,发展以及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三位学者关于相似度检测语理论的观点在很多方面都有一些差异,但是,他们对于相似度检测语系统性这一观点却是不谋而合的.他们都认为相似度检测语本身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即我们常说的规则性和规律性.可是三位学者并未对相似度检测语的系统性特点给出确切的描述,相似度检测语的系统性在人们眼中仍然是一种抽象的、虚幻的、不可感知的状态.本文作者试图通过范畴划分以及量化的方式对相似度检测语这种系统性进行描述,以此来丰富对相似度检测语系统性特点的认识.

二、关于相似度检测语系统性的阐释

不同的学者对相似度检测语的系统性特点都有不同的阐释,本文主要参照的是Selinker的观点.Selinker在分析相似度检测语特点时指出,相似度检测语主要具备以下五种特点:1.可渗透性;2.动态性;3.系统性;4.反复性;5.石化现象.关于相似度检测语的系统性,Selinker认为尽管相似度检测语具有动态性,可是对于相似度检测语的内在规则的认识还是可能的.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对相似度检测语规则的使用不是随意的.二语学习者使用相似度检测语的模式与人们使用母语的模式是一致的.相对于目的语规则而言,学习者的语言规则是有偏误的,故被划分为相似度检测语规则.相似度检测语规则虽然没有目的与规则完善的语法体系,但是相似度检测语自身构成了一系列的过渡语言系统.由此可见,相似度检测语的系统性是存在的,是可以被认识、被感知的.

三、对相似度检测语系统性的范畴划分

范畴划分(categorization)是认知语言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式.特别是认知语义学中的色彩范畴、原型范畴和基本层次范畴等都是范畴理论的内容.本文试图用范畴划分的方式描述相似度检测语的系统性特点.

关于相似度检测语系统性特点的一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相似度检测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相似度检测语的系统性首先体现在个体与群体的偏误关系中.偏误分析是相似度检测语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与群体的偏误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个人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出现的语言偏误与个人在相类似的语言环境中出现的相类似的系统性的错误群之间的关系.其次是个人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出现的语言偏误与群体在相类似的语言环境中出现的相类似的系统性的错误群之间的关系.其中第二种情况中的群体性错误包括两类:一类是与个体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群体所犯的错误群,一类是与个体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所犯的错误群.

个人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出现的偏误是微观的,个人在相类似环境中出现的相类似的系统性偏误是宏观的.例如一个美国学生在具体使用汉语时说出了这样的句子:“我的书在桌子.”

这个句子可以看做是该美国学生相似度检测语在微观上的一个表现.该句子的偏误是学生在使用“在等”的句子时,句子末尾缺少了相应的范围词.那么如果同样类型的偏误重复出现,即学生说出了具有同样偏误的一系列其他句子,如:

一张地图在墙.

妈妈的衣服在床.

老师在门.

相同类型的句子便形成了一个集合范畴,而原来微观上学生说的某一句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话语可以看做是一个原型(prototype).对个别原型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揭示整个集合范畴的规律.

同样的道理,对于个人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出现的语言偏误与群体在相类似的语言环境中出现的相类似的系统性的错误群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原型理论来揭示.即个体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出现的语言偏误可以看做是群体在相类似的语言环境中出现的相类似的系统性的错误群的一个原型.

由此可见,正因为相似度检测语存在这种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对于该原型的研究可以揭示学生个人甚至是整个群体的相似度检测语特点.

四、相似度检测语系统性中的复现率问题

相似度检测语内部存在着一个潜在的规律.由于潜在的错误规律机制的存在,二语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便会出现偏误.一次偏误的出现便是二语学习者对内在错误规律机制的一次运用.学习者运用这种错误规律机制次数的多少便体现在偏误的复现率上.由此复现率可以看做是二语学习者使用错误规律机制的次数.

(一)相似度检测语系统中的必然性

存在复现率的偏误才属于相似度检测语的内容.很多学者在研究相似度检测语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个人偶然性的错误算不算相似度检测语?在表达某种思想的时候,由于受各种主观心理上以及客观上因素的影响,人们有的时候会犯一些自己都知道是错的错误.比如人们明明知道正确的说法是:“我和他见面”,可是却说出了“我见面他”这样错误的句子.对于母语是英语的人,他们也会把“男他”说成“she”,把“女她”说成“he”.那么这样的具有偶然性特点的情况算不算相似度检测语呢?另外,群体偶然性的错误算不算相似度检测语呢?也就是说,在学习英语时,用错“he”和“she”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这种错误的偶然性不仅仅存在于一个人,而是存在于很多人,存在于一个群体.


以上的错误在笔者看来,不能被看做是相似度检测语的内容.我们知道相似度检测语的偏误是存在复现率的.而复现率是二语习得者有意识使用错误的规律机制的结果.有意识情况下的偏误与偶然性的无意识错误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以上那些二语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所犯的错误不属于相似度检测语的内容.相似度检测语是具有必然性的,这种必然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个体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下必然会出现相类似的偏误.

2.群体与个体一样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下必然出现相类似的偏误.

相似度检测语的这种必然性是由相似度检测语本身的系统性以及系统性中的复现率所决定的.

(二)复现率的实践指导意义

复现率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个体复现率:从个人角度看,某一个学习者的某类偏误出现的频率.

2.群体复现率:某一特定群体的某类偏误出现的频率.

某一个学习者偏误的复现率会受到学习的具体情况的影响.例如某一个人第一次犯错,老师就纠正了他,帮助他改正,从此他就不再犯类似的错误,那么他的偏误复现率明显很低.而另一种情况是,他第一次犯错后,过了很久,老师才纠正他,中间他重复地不断犯错,那么他的偏误复现率明显就很高.如果某个偏误在老师纠正很多次后仍然存在,那么就需要引起老师和研究者的注意,这些具有顽固性复现率的偏误是对外汉语研究的重点.

当一个群体普遍都在某一个问题上出现错误时,即某个偏误的群体复现率很高时,教师可以通过过去的复现率研究结果来预测学生的错误,从而提前避免学生出错.

五、结语

Selinker等语言学家提出了相似度检测语理论,并且指出了相似度检测语存在系统性的特点,可是却没有人对系统性做过一个明确的描述.相似度检测语像是一池水,有实体却无形.本文试图通过范畴以及量化的方式对相似度检测语系统性进行了一次尝试性的描述.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