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专业学生音乐作品内在意蕴发掘能力的培养

点赞:10321 浏览:3728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音乐作品的内在意蕴,是音乐作品的核心,也是音乐表现中,演奏者最应该展现的东西.随着音乐心理学和音乐表演艺术理论的研究,关于对音乐表演专业学生音乐作品内在意蕴发掘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

关 键 词:音乐表演,音乐作品,内在意蕴,能力

音乐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是以培养专业音乐表演人才为目标,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具备作为一名合格演奏员的基本要求.为了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演奏家、歌唱家,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众所周知,舞台表演者承担着作曲家、作品、观众之间情感沟通的作用.所以表演者需要具备发掘作品内在意蕴,并通过自己的表演将其展现给观众的能力.所以对于音乐表演专业学生,音乐作品内在意蕴发掘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音乐表演艺术理论研究的发展,对于学生音乐作品内在意蕴发掘能力的培养也在不断提升.现就从音乐心理学的角度,谈谈音乐表演专业学生音乐作品内在意蕴发掘能力的培养.

要想了解一首音乐作品的内在意蕴,就必须在对作品审美感知的基础上把情感体验、想象、领悟结合起来去领略作品丰富的内涵,把握其精神实质与基本情调,从而使外在的物质材料形成一个既统一又富于变化的有机整体.这是音乐表演再创造或者二度创作必须具备的心理基础.我们知道一首音乐作品可以影响的心理与感情变化,而人的心理与感情变化也会影响音乐作品的表现.

一、主客体情感的多向交流

在音乐表演中,要深入发掘作品的内在意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客体情

感结构的体验和传递,就是主客体的情感流的互相交流.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明确作为演奏员的使命,是把握作品情感,并将其呈现,使观众能够得到审美体验.多才多艺的徐大椿说过:“唱者不得其情,则邪正不分,悲喜无别.”演奏员表演的过程实际上是观众、表演者、音乐家三方情感交流的过程,而表演者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三方的情感体验和交流是通过表演者的恰当演奏来完成的.

音乐表演中情感的体验、传达、表现,既要准确,鲜明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又要注入演奏者对作品体验的个性特点,达到主客体情感流的相互交融,彼此作用.所以如何把握两者的尺度,是需要本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平衡

1.把握情感基调及变化

首先表演专业学生应该首先学会把握作品情感动态基调,在此基础上,要深入细致体会情感形成的程度、层次、个性特征以及变化发展的逻辑.我国著名钢琴家傅聪在演奏巴赫的作品的时候,往往眼前会浮现一幅虔诚的宗教画面,因为这样他能够弹出真正属于巴赫的音乐.

2.主客体情感交融

如果仅仅让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具备把握情感基调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有独

具个性的情感结构与之交融.使得不同时代,民族,个性的表演在面对同一作品时,各具生命力独放异彩,学会用自己的精神风貌,审美情感,使之更符合新时代的审美价值与趣味.

3.多向交流

学生在培养发掘作品的情感,与作品交流之外,与听众交流,与听众的审美

情感的交流,使之产生共鸣,并在多向交流的氛围中,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与表演,把这种多向交流推向.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一种纽带,将作曲家、观众和表演者这三者紧密联系在音乐欣赏审美过程中,表演者首先与作曲家进行交流,发掘作品的情感结构.其次表演者需要用自己的眼光看这首音乐,将自己主客体情感流真实的表现出来.最后才是和观众的交流,我们说观众是舞台表演者的生命,作为音乐的真正接收者,才是最希望得到审美与情感体验的.所以表演者扮演了作曲家与观众情感意蕴沟通交流的桥梁,需要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培养与观众和作曲家同时沟通的能力

4.静态交流

在音乐间隙时,对于作品的静态交流也是尤为重要.音乐中的休止符和音符

一样,都是音乐一部分.音乐中的停顿是其动力感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产生的.音乐的停顿,是与观众交流的另一种环境,他们可以互动,可以创造环境,而观众似乎也和表演者一样,投入到音乐的世界.

5.培养丰富自己的情感

我们知道,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需要体验、挖掘、表现一切作品中的喜怒哀

乐,那么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体验情感,培养自己理解情感,理解生活的能力.那是演奏技术以外的工作,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成为真正的情感表达着.那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培养自己的发掘作品内在意蕴的能力.第一、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年轻艺术家就是要多走出去,用自身体验丰富我们的情感,用自身的感受去诠释作品.第二、多阅读剧本、文学作品和素材,在其中寻找戏剧化冲突.学习文艺两家如何面对冲突、矛盾以及难以揣摩的情感.用文字相对理性的方式,去帮助理解感性的音乐,正确的进行表达.

二、不同侧面的想象活动

音乐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表明,对于要表现作品的丰富联想与想象,有助于演奏者在情感层面上,更加容易进入作曲家的内心.音乐教育学研究表明,器乐教学当中,学生对于作品在音乐层面和意向层面的联想与想象,对教学效果有积极影响.

所以,第一,面对一个新的音乐作品,在表演者头脑中浮现一个表象群,通过这样的训练,有助于表演者的想象力,启发想象,调动联想,活跃意象群的定向活动,这与演奏的技术一样,是表达音乐同样重要的两种元素.

音乐表演专业学生音乐作品内在意蕴发掘能力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音乐表演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第二、在脑海中出现音响图像,即在练习新曲目的时候,哼唱作品,产生内心听觉,又在大脑中形成音响图像的能力.音乐心理学研究表明,神经冲动的反应,使得音乐的表现成为大脑中音响图像的转换,通过自身的音乐创造,培养内心的听觉、音乐记忆和音高的正确感觉.从而在表达音乐,挖掘作品的内在意蕴方面,可以更加娴熟,音响图像好似理性的规范,而音乐在大脑中形成的意象群则是感性的枝芽,丰富着音乐.

三、理性分析和非音乐因素

挖掘作品的内在意蕴,永远离不开对于作品本身的分析.第一、从大的环境去考虑作品,从音乐家的风格,他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的道路,创作的历程等等方面都要有所研究,才能真正抓住作曲家本身的意图.不能一味的从一个方面去看待作品.例如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刘天华在创作中经常将中西作曲技法相结合,力图创新,创作了许多许多著名的好作品.而生活在同一年代的华彦钧,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间艺人,没有音乐教育的背景,完全依靠自己的摸索,创作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作品.所以不能从一个方面看待音乐作品,要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才能正确抓住内在意蕴和风格特征.第二、音乐作品的微观世界,有着复杂的理性结构,它是和声、复调、曲式的完美组合.认真分析,进入作品的微观世界,才能剥开云雾,找到内在意蕴.而不是停留在音乐本身.

一首音乐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乐谱的传播,会导致不同版本的出现,选择正确原版的乐谱,也是对于作品内在意蕴和情感核心的尊重.这需要音乐历史方面的知识,总结音乐传播过程的各种问题,从而找到合适的乐谱.

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面对一首作品,需要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她,了解她,热爱她.抓住作品的内在意蕴,使表演更加具有感染力、说服力和生命力.只要努力学习专业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丰富和总结自己的人生经历,培养深刻而敏锐的观察和认识生活的能力,才能更好的领会音乐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