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旅游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点赞:5831 浏览:200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本文针对高等院校体育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体育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体系客观背景和现实弊端,并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和考核体制四方面进行深化体育旅游教育改革.

体育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活动,以其健身、养神、体闲等特点成为全球性的时尚旅游.随着体育旅游的发展,体育旅游高等教育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体育旅游高等教育在迅猛发展的同时,面临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一方面旅游毕业生素质不高,实际操作能力、工作适应能力低,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旅游人才市场短缺,体育旅游专业人员奇缺.所以高校体育旅游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它关系着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兴衰.

本文将对高校如何培养体育旅游专业学生进行探索,内容安排如下:第1节详细叙述传统体育旅游教学的现状和不足;第2节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考核体制四方面提出教学改革建议;第3节总结全文.

1.教育现状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开设体育旅游管理专业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规模,为多部门、多需求的旅游人才开发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面对不断扩大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旅游业,我们的体育旅游教育还存在许多需要改革之处.

1.1课程设置守旧

现代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体育旅游专业是在相关学科的基础上强行改建而成,这种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模式,形成国内体育旅游院校专业总量大而单体薄弱的局面.因此,大多数体育旅游院校只是沿用其他学科的传统教学模式,使体育旅游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本身的活力与特色.

随着体育旅游消费新趋向的出现,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严重阻碍了体育旅游教育的发展,具体体现在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指向性不强;内容相对陈旧,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实际发展;课程设置随意性大,科学性不强;课程类型单一,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设置较少.

1.2教学模式单一

体育旅游管理学科起步晚,高校体育旅游专业的办学模式大多是借鉴其他专业的办学观念,观念陈旧与社会脱离.教学以本校的教师讲课为主,方法单一.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不强,体育旅游学科的特色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没有突出,造成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低下,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许多高等院校体育旅游专业教学方法、教材选材甚至培养目标都禁锢于传统旅游教育的框框,偏离了体育旅游管理教育的正常轨道,培养出来的人才层次不明显,技能不突出,竞争力不强,很难适应体育旅游市场的需求.

高校体育旅游专业教学改革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体育旅游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3实践教学缺乏

传统的体育旅游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以知识灌输为目标,学生在学校里主要是学习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实践很少.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基本上都是学科领域以内的知识,知识面比较窄,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缺乏观察和实践,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学生的智力潜能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这样的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开拓意识都较差.体育旅游专业和其他专业不同,它是一个综合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较强的应用性决定了体育旅游人才不能全部培养成研究型人才,不能注重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应该成为体育旅游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1.4考核体系不完备

目前高等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基本上还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卷面考查上,这使得很多的学生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识记,而忽略了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形成高分低能的局面.体育旅游教育考核体系的不完备导致学生对实践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使得学生难以掌握实际的技能,工作适应能力低,影响整个教学目标.

2.改革建议

2.1课程设置改革

明确教育目标,合理设置专业,突出体育旅游特色.根据体育旅游岗位群的实际需要,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各项能力,学校应以此来制定教学大纲,选择与之匹配的教材,调整相应的课程设置.课程体系上应探索创新,根据旅游管理专业涉及知识面广、专业性强的特点,保证课程设置具有足够的强度,使学生具有就业弹性和适应性.

学科设置上实行宽口径.体育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宽口径地设置学科,适应现代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的需要,体育旅游学生必须学习相关的基础文化知识,重视基础课程教育,如国际旅游文化、旅游可持续性发展以及旅游与地域经济振兴等.体育旅游教育贯彻宽口径与专业性相结合原则,是旅游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课程设置上强化国内与国外衔接.面对经济全球化对开放人才的要求以及高校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体育旅游专业也必然会对人才的全球化视野提出更高的要求,旅游教育的国际化将是大势所趋.从培养国际旅游人才的角度,体育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应忽视国内与国外课程的衔接及对全球化过程的认识,应增加多种语言在课程中的比例,开设国际旅游论、外国地志以及地域文化论等课程.

2.2师资队伍改革

基于体育旅游教育的特点与性质,对培养体育旅游人才的教师要求不但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高学历、高职称,而且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与行业有关的丰富经验.解决师资队伍改革可以采用外引内培的方法.

引进或聘请体育旅游行业资深人士任教,邀请体育旅游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行业经验指导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教师,聘请旅游管理者和学术专家讲座或授课,组建专家库,支撑体育旅游专业建设.

增加教师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定期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旅游院校进修学习,以使其掌握更多最新的旅游理论和实践知识.院领导应多与外界联系,努力使教师进入体育旅游行业或专业委员会,经常参加学校与社会联系的各种活动,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2.3教学方法改革

鉴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结合体育旅游专业发展的需要,根据体育旅游专业本身的特点,建议从专业课程的网络教学、企业调查实习、校内外实训基地来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实践能力,优化教学方法.

1.网络教学

采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效果更直观、形象、生动,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媒体表现功能,能够直观形象地再现体育旅游事物和旅游景点,创建良好的旅游教学环境,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和提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在信息化环境下,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或实践教学课件,既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又能提前了解可操作试验的基本要领和注意事项,大大提高实习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模拟、虚拟实验室、案例研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模拟各种实际操作所面临的故障、困难等情景,学生在进行模拟实验时可以锻炼自身的应变能力、处理能力,更好的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此外,可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室的自主探索学习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师设立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适合学生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景,围绕问题展开学习,以问题的解决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2.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教育是体育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性教学极具活力的手段,而且可以实现校企双赢.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结合,进行校企合作教育,一是让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旅游公司的管理和运作,从而不断地用实践来充实教学;二是让学生参与旅游企业运营管理怎么写作的具体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开辟产、学、研相结合的新途径;三是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体系,聘请旅游企事业高级管理者和行业成功人士组成旅游管理专业委员会,请委员们走向讲台,参与校内教学.

在课程实习阶段,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学校侧重理论知识教学和外语等专业技能的教育,企业侧重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通过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和基层怎么写作人员向学生介绍旅游企业员工的职业要求和在旅游企业中的成长过程,以及旅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的过程等,让学生懂得竞争的残酷和创业的艰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3.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如模拟导游实训室、餐饮实训室等,实行案例教学,让学生进行仿真训练,学生直接接触和参与设计、生产、怎么写作、管理、科研等实际过程,将学到的书本理论知识与实际对接,从而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旅游管理人才;校外实训基地即学校与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签订协议,由旅游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有计划地引领学生到旅游景区搞社会实践活动,既为企业解决用人之需,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

2.4考核体制改革

体育旅游管理专业考核一般是按传统学科的标准方法要求,如规定每门课程必须建立题库并抽题考试,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比例评分等,这对体育旅游管理专业不太适合.要使培养有序地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加强管理改革考核方式.

作为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应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成绩,考察活动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认真设计开卷考试、小组作业、实践操作、面试等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研究能够反映学生素质与能力的考试方法与考核指标.有些实践操作强的课程可以采取平时成绩、案例分析、课程实训、期末考试等不同的比例来算总成绩.学生在旅游企业实训实习期间,其实训实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工作由企业负责,但院领导必须与企业协商制定一份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标准,实习结束时,企业指导人员根据标准为学生出具实训实习工作鉴定分数和评定意见,企业教师是学生的第一指导教师,学校教师是作为学生的第二指导教师,实行校企联合鉴定学生的实践情况.

3.结束语

随着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才需求的标准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何根据旅游市场需要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如何改革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摆在每一所旅游高校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通过分析传统旅游教育和现代体育旅游教育的现状和弊端,将体育旅游管理专业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方法、考核体制全方面进行深化教学改革,更好地促进体育旅游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