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角度大学生就业难现象

点赞:5701 浏览:1878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又到一年毕业时,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又一次凸现在我们面前.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的就业,大学生们该怎样在这样的形势中找到出路.今天我们单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简单加以分析,并希望能够将理论指导于实践,对即将毕业的自己有所帮助.

造成百万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如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教育与就业市场不协调之类的原因.但这些都只是外部的短期因素,可以通过市场来自发地调节,而从长期来看,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环境及心理因素的影响才是根本原因.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象表征

1.社会需求和高校体制的矛盾

从产业方面看,传统产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减少,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些专业面窄、基础理论研究类的毕业生就业则显得不景气.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的“裁员”造成大量的企业富余人员流入社会,加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我国大多数地区产业结构雷同,对人才的需求没有特色,没有层次性,毕业生的就业面窄.社会需求质效型人才,而学校教育却“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教育的方式较为落后,教学的条件设备较差,教材老化,培养模式陈旧.同时,现代社会组织结构则尚不完善,社会化的人才相似度检测组织、规范化的人才就业市场等十分匮乏.

2.社会意识的偏差

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和权力等级,“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对就业选择还有很深的影响力.计划经济时期的“干部意识”加上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使得大学毕业生们大多要求去大城市的好单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和择业取向.中国家庭中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更是加重了千辛万苦闯过高考独木桥的大学生们“精英情结”泛化.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必定会从精英阶层向大众化普及.于是,当“精英情结”的“淡化”速度没有赶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速度时,社会价值取向的单一、白领文化的推崇和种种不合理的职业歧视现象便出现了.最后造成了目前这种“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局面.

社会心理学角度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学生职业社会化意识缺乏

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困境问题,除了从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角度加以探讨外,还要从大学生职业社会化方面找原因.首先,缺乏大学生职业社会化的目标,长期以来,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很少受到人们关注.其次,大学生职业社会化过程中的执行者方面存在偏差,亟待做出相应调整,包括父母的偏差、学校的偏差和大众媒体的偏差等.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心理学分析

1.自负或自卑心理

大学毕业生,尤其是优秀大学生,往往是过高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是最优秀的,在找工作的问题上也要胜过别人,他们把就业的期望值定得非常高,过分挑剔,非沿海发达地区不去,非大城市不去,在择业的过程中常常表现出自负心理和急功近利的心理,过分看重眼前利益,结果是挑来挑去,错失许多良机.不少大学生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个人利益,追求轻松的工作,期望更高的回报,却不愿意付出更多.

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学历层次稍低、在学校表现一般、各方面能力不是很突出的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常常流露出自卑情绪,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存在这种心理问题的学生,同样是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一味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同样会失去一些机会.还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对学习中以及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估价过高或者过低,由此产生畏难、多疑情绪,在学习以及就业问题上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2.焦虑和急躁心理

进入毕业季节,特别是面临择业带来的压力,部分学生表现出焦虑情绪和急躁心理,这与大学生自信心的缺乏和挫折承受力差有一定关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多数学生担心自己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不能正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不能被用人单位认可,不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搞得焦虑不安,萎靡不振.出现这些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原因,既有家庭因素如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也有学校因素如培养方式,最重要的还是要归因于大学生内在的因素,如思维特征.与就业有关的能力、兴趣、性格特征、自我意识、价值观念、理想等的交互作用,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与行为.

三、大学生就业社会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社会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顺利就业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还会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妨害.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1.发展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良好定位

专业化、全程化、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辅导能够唤起学生职业生涯的意识,帮助学生进行理性的自我认知与定位、发展职业素质,对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社会心理问题有着决定性作用.大学开展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除了要提高学生的求职就业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定位”、“职业环境认知”、“职业决策”、“职业素质提升”等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与成长具有更深层次影响的问题,并以全程化的视野帮助学生及早规划、全面解决多元问题.

2.加强就业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许多心理问题和就业问题是彼此交织、互为因果的,这就要求我们把心理辅导与职业生涯辅导有机结合起来,进行部门工作的互通与连动.不仅解决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适应能力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素质.

3.发展社会支持系统,建设心理援助机制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有效缓解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发展社会支持系统,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认识上的引导,要使学生认识到,发展社会支持系统,并不是对外部环境的依赖,而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汲取能量、发展自我,同时也是人际交往能力的体现和发展,另外,学校要发展心理中心、职业发展中心等专门机构通过咨询方式,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辅导和帮助,缓解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扰和问题,此外,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社会支持系统.

[作者单位:2007级广播电视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