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美术教育中的主体性

点赞:30665 浏览:14325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通过幼儿在美术教育中的主体性做了些许的理论介绍,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的累积回顾,浅析了幼儿在美术创作中的主体性表现,论述了中外关于幼儿在绘画的主体性表现的观点,提出如何合理的把握儿童的主体性表现这个度,是美术教学取得理想的成果的重要环节.本文还对怎样在美术教学中既充分的发挥儿童的主体性作用,又使他们不陷入放任状态,理想的收获美术成果,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 键 词:幼儿美术教育,幼儿的主体性,主体性和美术成果

引言

目前,幼儿美术教学已经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绘画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的传统方式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以严谨的美术教育体系为指导的现代方式转换.无疑,这是美术教学上的一种进步.但是,如果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表现,老师不加以适宜的引导,学生的美术学习就会因缺乏目的性和连贯性而没有明显的进步,就无法取得理想的美术教育成果.在美术教学中,既能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又能采取老师的亲切和蔼的态度进行引导,从而实现既培养了孩子的创造力,又收获了美术成果的双赢.

一、幼儿在接受美术教育中的主体性理论研究

1.什么是“主体性”

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幼儿的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儿童的主体性引入美术教育,就是指:通过制定一定的美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策略等来发展和培养人的主体性.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社会越是发展,越是需要开拓进取、积极创新的人才.由此可见,发扬人的主体性,培养人的主体活动能力是必要的任务.

2.中外关于幼儿在绘画的主体性表现的观点

30年代到50年代,美国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viktorlowenfeld)极力主张在美术教育中儿童的主体性地位.他认为学校中的美术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他认为教育的任务就在于为儿童本能的生长和儿童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强调在教育中务必照顾到儿童的健康和生理、心理条件,希望学校成为儿童可以自由试验、玩耍和表现自我的地方.儿童中心论者在教学中支持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鼓励学生的创新出奇之作.结果是:这种随心所欲的教学方法只关心孩子的主观性表现,学生的美术学习因缺乏目的性和连贯性而没有明显的进步,美术教育成果并不显著.

进入80年代,美国盖蒂艺术中心提倡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DBAE以严格的课程中心为导向,有严谨的课程设计,明文规定学生在创作、批评、美术史及美学四个领域内进行螺旋递进式的学习.以结构课程论为教育思想基础的DBAE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但忽略了对主体性表现的启发,对美感经验及创造性发展的强调亦显不足.在艺术教育中,注重结构性的同时必须加强灵活性.

日本在这个问题上观点是:采取一种内在引导和外在传授的教育思想.认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这种适应具体地表现在外在和内在两个不同的领域.而所谓的内在化和外在化,只有用综合的方式加以推动引导,儿童才能得到均衡的健康发展.即在充分尊重孩子在绘画中主体性的同时,采取合理的外部教育内容,采取合理的引导方式.因为感性、洞察力、想象力、等是个性化世界和形象思维领域的内容.在这个内在世界里,无论传授还是评价都是困难的,而引导也许是一种更为适当的方式.

就中国的情况而论,幼儿美术教育新教改主张以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注重教育过程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并重视了对游戏理论的研究.但是,我国在感性教育领域,尚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在化特点及其在幼教中的重要地位与功能尚缺乏应有的了解和重视.综上所述中外观点,给了我们启发和借鉴,避免我们在美术教育中重蹈覆辙.

幼儿在美术教育中的主体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美术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如何既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又能合理引导幼儿取得理想的美术成果

幼儿是一个能动的拥有极大发展潜能的主体,他们总是以主体的身份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自己,这是幼儿主体性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在美术活动中,只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才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兴趣,探索求知精神,开发潜能.但是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时,要适时、适当的引导孩子,不能放任自流.在谈及儿童美术教育时,一位美术学者也曾经感慨地说:“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的刀刃.教得多了,儿童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难以挣脱,有幸挣脱,亦已身受伤害,教得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却常见儿童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所以,怎样在孩子的主体性表现和合理引导孩子两个方面有的放矢,以取得良好的美术成果呢

1.老师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为其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气氛,在活动过程中从“主导”的角色向“引导”的角色变化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需要和兴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主体性发挥.幼儿的美术活动是在他学习动机的推动下产生和发展的,这种学习动机,只有教师在调动幼儿的积极情感以后,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所以,教师要为幼儿创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感到是愉悦的,产生足够的自信心和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求知欲.如果幼儿感到精神压抑、无趣,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则不利于主体性的发挥.同时,教师要注意适时的引导孩子.比如,在一次课题是《亲爱的妈妈》教学活动中,孩子开始有点迷茫,虽然是最亲切的一个角色,但是也有很多孩子不知怎么去表达,我就适时的用语言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妈妈经常忙什么呀”“妈妈的花衣服是什么颜色的”,”是圆脸还是长脸啊”等.而不是处在主导地位,如让孩子照范画临摹等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最后,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出现在我的面前.


2.老师应该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在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应具有趣味性和选择性,充分考虑到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选择合适的幼儿美术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兴趣和参与的,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是容易接受的,因此美术活动的内容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具有选择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性.确定好内容后,老师孩子创作过程中,多了解孩子的创作意图,只是了解,不是干涉.找出孩子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励,并通过问题的引导及建议,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帮助孩子在现有内容与创作意图之间架起桥梁.如在《水果聚会》的卡通画活动中,拿来了好多不同的真实水果,然后放了很多关于卡通动画的幻灯片,让小朋友们都对动画和水果有了了解,最后课题的要求是《水果聚会》,但不具体要求水果的种类和个数,不要求卡通的动作和表情,哭也好,跑也好,让孩子自己决定.结果,各种各样的水果卡通画面让人感觉多姿多彩.既发挥了孩子的主体性,又得到了理想的教育成果.

3.老师在选择美术材料时,要角度、多样性,在材料的运用中,和孩子一起当探索者,而不是执行者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丰富的活动材料、工具能激发幼儿最大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教师不要做材料的提供者,而要做促进儿童主体性发展的探索者.在创设好环境和材料后,教师应放手让儿童有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去探索材料,去尝试观察,参与到孩子的探索当中.老师可通过观察儿童的操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儿童的感受和认知,使儿童不完善的知识变得完善和准确.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在于通过言语启发,情景创设,材料投放,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过程.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在于提出活动的内容、要求,对幼儿作品提供适当的点拨,提出合理的建议,让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以发展.如在创作《海底世界》时,我就给学生带来了很多海底动物的模型和玩具,让孩子观察海底动物各种各样的姿态,还带来了五颜六色的彩纸和各种粘贴的材料,让孩子自主、自由选择,让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老师在选择活动目标时应具有差异性、发展性,“因材施艺”

幼儿美术活动面向全体同学时,是分层次地因材施教而不再是单一标准的统一要求.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也就不会有一样的两个学生,分层次教学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水平有较全面地了解,并制定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幼儿美术教育的原则要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同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美术活动的目标只有具有差异性,才能充分发挥各种层次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都有所发展.如:在线描画练习《美丽的花园》时,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提出了不同要求.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提出了运用多种装饰图案进行装饰练习,要求造型各式各样,轮廓清晰,线条流畅,对于能力稍逊的幼儿要求用简单一点的造型,适当减少作品内容.当然,这些要求是在尊重幼儿愿望的基础上,在指导过程中要求幼儿尽量向上一层次发展,让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充分发挥主体性.

四、总结

通过以上理论阐释和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把握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融入教师合理的引导”这个度是一种教学艺术,它在教学过程中既激发学生表现出丰富的创造性,又让老师合理引导,帮助孩子解决了很多眼高手低的问题.“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所以,在课堂中把握好这个‘度’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度的核心应该是让学生在情境交融中学习充分发挥主体性,使学生全身心都融入到情境中,点燃学生奇思妙想的火花.在进行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对每一样事物产生好奇、引起兴趣,就必须变“指导”为“引导”,以“情”导航,把传统的临摹教学改变为充满活力、以创作为主的美术教学.对老师而言,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上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教与学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直接表现,老师要遵循时代性、科学性、生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和广泛的兴趣,优化了教师的科学性教学能力,从而诱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美术活动教学的开展,要求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因此只有教师认清信息时代的教育要求,从思想认识到创新教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才能落实到行动,从而在课堂上进行适应新形势的美术教育活动和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