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质教育新课程体系的有益尝试

点赞:21208 浏览:946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1.目前我国高校文检课存在的不足

历时二十多年的我国高校文检课课程,其总体水平持续提高,在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教学活动中基本上仍然按照原国家教委“教高司:1992(44)号”文件的精神,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情报意识,掌握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从文献中获取知识和情报的技能.大多数高校仍未实现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通过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以及其他多种手段,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由此整个课程体系反映了如下几点明显不足:

教学内容:大致上分为三个部分:文献检索的基础理论知识,检索工具的使用,计算机检索和Inter检索.而缺乏培养学生信息批判和信息创新能力的教学内容.而且教材的编写普遍不适合于启发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其内容需要学生记忆、理解的多,让学生自由思考、举一反三地应用的少.

教学方法:被普遍应用的是传统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为单纯的“灌输型”、“模仿型”简单化教学.在知识的教学中,重视结论的直接呈现,及求同思维的培养;在实习中,要求学生反复多次进行模仿练习,使其熟练化为一种定势的思维模式.这样的思维模式对单一知识的学习和特定问题的解决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意义不大.

这种“知识传授-背诵记忆-模仿应用”的教学链,是典型的“知识-能力”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它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知识、熟能生巧地形成技能,但是不利于形成科学的信息思维,实现信息创新的效果.

因而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构建信息素质必备的知识,即信息意识、信息素质、独立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但学生接受和掌握这些知识并不是其终极目标,仅是为引发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以及塑造自身的知识创新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终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信息批判思维和信息创造思维的能力,这是与传统文检课课堂教学任务的本质区别.

2.新课程体系的试验

2.1指导思想

思维是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智力结构的核心.就信息素质教育的目的而言,新课程体系中的信息思维培养在于使学生“信息文化化”,即完成由“信息接受者”向“信息文化人”的转变.通过优化其思维,发展并提升学生的信息思维品质.信息思维的模式有多种,出于对“课程新体系”命题的探讨,本次试验着重于对学生进行信息批判思维和信息创新思维培养的内容.同时,又引入了自学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既可以培养学生从事独立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初步掌握科研能力,又可以强化信息思维的实践训练.

2.2制定总体试验方案

2.3试验经过

2.3.1前期测试(1)测试目的:根据“信息-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要求,我们设置了四项测试内容:基础理论是否扎实;思维的活跃程度;信息敏感度和利用能力;质疑意识的强弱及质疑能力.

(2)测试方式:问卷调查.

(3)测试结果:

(4)测试结论:

a.在基础理论掌握程度方面,由于任课教师大多能够有成效地引导学生接受和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故多数学生自我感觉良好.至于能否成为信息创新的有力支撑,需要通过新课程试验加以判定.

b.大多数学生自感思维不够活跃.在传统的知识教学中,重视求同思维的培养,轻视批判性品格的营造,学生缺乏批判性勇气和批判性能力.其表现为他们逻辑思维运用闲熟,而批判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举步维艰,从而思维不够活跃,尤其缺乏质疑意识和能力.

c.接近1/3的学生不知信息为何物.尽管当今的教育界越来越重视能力的培养,但还是拘泥于课本和课堂传授的知识的应用能力.因而学生面对海量的课堂和书本以外的复杂信息常常显得迷茫和烦躁,他们难以取舍其中适合自己发展的信息,更遑论主动地去查寻、加工和利用.

2.3.2自学模式的引入(1)核心要求:自学模式的引入,不仅为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全面发展.其主要手段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内容要点自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管理自己的学习比往日程式化的课程学习要有趣得多,而且因为他们规定了问题的本质,使他们有了自己控制学习的感觉,而这在传统教学中是没有的.因而“问题取向”是自学活动的核心.

(2)支撑条件,包括:

教师指导系统.其功能是:对自学计划的指导.明确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及具体措施.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能力、学习习惯、时间安排及生物钟规律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控制具体实施.

自学怎么写作系统.其功能是:建立网上教学系统.编制教学软件,把自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比较羞涩难懂的专业名词术语、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编制成网络电子版送上校园网,让学生可随时调出其内容,了解查询所需信息.若有疑难问题亦可通过网上向老师讨教.这种方式既可方便学生学习课程内容,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可谓事半功倍.


2.3.3信息思维培养

2.3.3.1信息批判思维培养

(1)核心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接受信息之前,判定信息的有效性并查找确证;确定陈述事实的准确性;识别推理中的逻辑矛盾或谬误;辨别有根据或无根据的论断;确定论点的充分性.

(2)创建信息批判思维的必要条件

a.激励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自身优良的批判性品格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基础.一个人的基础知识越扎实,头脑中新信息交互刺激的频率就越高,思维扩展得也就越开,也就越容易触发批判性思维的生成.

优良的批判性品格包括批判性勇气和批判性能力.自信、自尊、乐观、忍耐、坚毅是批判性勇气的重要特征;并培养学生对现存知识、理论、学说加以质疑、修正和发展的意识和强烈,并通过修研不断强化自身批判性能力.

b.留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

要为学生预置独立的思考空间,让其静下心来,理清思路,排除障碍,从事物的个性中寻找共性,使学生正确地展开批判思维.

(3)信息批判思维培养的模式

首先要对学生强调,这里的“批判”一词的意思已远远不仅是对现有的理论或观点提出其是非利弊的判断,而是作出不断的综合认识与分析.既继承其科学的思想,也批判其错误的理论.或对随着实践发展已经不合时宜的认知作出全新的诠释或者理论发展.这是一个用深化实践与信息思维的手段不懈探索、勇于批判、小心求证的过程.

同时,要引入大教育的观念,把信息批判思维的训练渗透于各门课程教学中.以实现信息教育课程与各门课程的教学相得益彰的效果.

(4)课堂教学要点:

a.信息质疑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目前学生普遍质疑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创设一定的质疑情景尤为重要.创设质疑情景包括如下要素:设置质疑对象――提供资料指引――启发质疑思路.对象的设置要适应学生的质疑能力,既不宜太专深,使学生只有困惑,无疑可生;也不要过于浅显,一下子就看出其谬误,同时要留出集体探讨的余地.

b.进入信息批判

质疑仅是展开信息批判思维的开始.接下来就要对所生疑的理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一个善于获取知识、积累知识和直接运用现成知识,但缺乏批判意识与批判精神的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创新人才.

学生对信息批判思维的学习应是探究性的,它在本质上有别于传统的应试性学习,其主要手段为学生之间讨论式的对话.教师不直接展示批判过程和结论,而是鼓励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问题,让他们从各自不同的侧重面展开批判分析,同时控制其逻辑思维过程,纠正其思维偏差.

在对话当中,要让学生充分地陈述或补充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同时广纳对方言论中的合理部分,随时修正自己的错误看法.在对话达到一定清晰度时,就可以由教师或选派一位学生作简要的综述.

2.3.3.2信息创新思维培养

(1)核心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有效地从获取的信息中产生新知识的增长点,使学科前沿情报的获取成为信息查询和利用活动的核心动力,为知识创新打下良好基础.

(2)信息创新思维中三种主要思维的培养

2.3.3.3信息形象思维的培养

核心要求:使学生学会通过对信息形象的联想和检测设等进行思维.以产生新的知识增长点.

2.3.3.4信息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核心要求:使学生学会不借助于逻辑推理而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知觉,通过信息表象直接迅速地认知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思维形式.

2.3.3.5信息发散思维能力培养

核心要求:要求学生学会在信息查寻和加工的过程中以常规求变异,以求获得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新的知识增长点.它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具有明显的求异性、多样性、独创性等特征.

信息素质教育新课程体系的有益尝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信息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3.4合作学习

核心要求:使学生得到信息思维的实践训练,并培养学生的科研团队精神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

2.3.5后期测试

为了量化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新体系的试验效果,我们同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试验教学班进行了测试,其结果如下:

测试结果分析:

(1)在试验过程中,由于教师多次强调了扎实的基础理论是信息思维活动的基础.一个人基础理论越扎实,对新信息内涵的理解就越深刻,接受新信息的数量也越多,头脑中信息交互刺激的频率就越高,思维扩展得也就越开,也就越容易触发批判和创新思维的生成.因此大部分学生都重视了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

(2)对学生而言,信息思维的结果是产生新的知识增长点,其确切的效用性引发了他们的兴奋点.例如不少学生在信息查寻利用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创新思维产生对未来三年大学生就业趋势预测的成功,其喜悦带给他的震撼是巨大的.因而普遍自觉加强了运用信息思维的意识,其思维活动也空前活跃.

(3)由于上述的原因,学生意识到信息的获取是信息思维的基础,因此对信息检索技能兴趣甚浓,掌握得也比较熟练.但对信息创新虽有心理上的强烈渴求,但抵成功之门还须实践积累.首先表现在信息质疑意识和能力仍待提高.他们不易疑到好处,疑得有理,有时还疑进了死胡洞,须教师指点方能转出来.同时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毕竟还不足以成为信息创新的厚实支撑,所以在展开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时表现出较明显的局限性,须由专业教师给予帮助才能继续往前走.

3.结语

目前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起点普遍比较低,仍停留在信息检索技能培养阶段.许多教师也意识到信息创新对当代人才成长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苦于未能取得相关方面的共识和支持,及课时的严重不足而作罢.

本次试验在克服上述困难的基础上,以信息思维为课程核心,通过自学模式让学生独立完成探究性学习;再通过合作学习模拟科研课题实践,亲身体验什么是系统思维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向“信息―创新”型人才目标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正如学生所说的:“通过试验,我感觉到掌握好信息思维方法对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我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必须殚精竭虑地深入研究,与同伴苦苦寻求问题的结论,所以觉得特别累,但又感到很充实”.“现在我觉得特别有学习成就感”.其评价令人鼓舞.

但是,试验结果也呈现出学生对课程新体系接受的不同层次.少数学生还是受传统教学求同思维的影响,不善于判别信息的科学价值性并查找确证;他们在理性与感性中往往更倾向于感性,不能顺畅地展开信息思维;在可依赖和能独立中更倾向于依赖,在未作深入探究之前就急于找老师解决.同时学生自身专博结合的知识结构缺乏也是制约其信息创新瓶颈.因此,还需要在对本次试验实证材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实验,以构建更为完善的富有发展潜力和推广价值的课程新体系.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