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是怎样忘记教育的

点赞:12965 浏览:564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哈佛怎么了

这所世界高等教育理念的风向标正处于彷徨期.“这几十年来,哈佛每样东西的品质都在提高,学生更聪明了,教员更有名了,甚至教育也更强了.惟独最重要的东西没能提高――学生在学识以及成长为这个国家所需要的优秀领导者方面的竞争力却大不如前.”

“哈佛只是那些越来越有名却越来越失去灵魂的学校中的一所.”发表以上言辞的人,是在这所世界第一流大学呆了40多年、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哈佛工作和学习,并任要职的“哈佛人”,他的名字叫哈里路易斯(HarryR.Lewis)――哈佛学院前任院长,现任哈佛计算机教授.

教改风波

哈里路易斯于1995年7月―2003年6月担任哈佛学院院长.2002年10月,哈佛前任校长萨默斯带领哈佛最早的学院,也是哈佛真正的核心――哈佛文理学院(注:在哈佛,本科生的哈佛学院和传统的博士生研究院都归属文理学院.文理学院是哈佛10所学院之一,但教授几乎占哈佛教授总数的一半)进行改革.但路易斯却在具体问题上和他发生冲突.2003年,路易斯意外出局.

2006年5月15日,路易斯出版了一本“耸人听闻”的书:《优秀却没有灵魂:一个伟大的大学是如何忘记了教育》,抨击哈佛大学体制的种种弊病.书中,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如下现象:“哈佛教师为了保全自己的终身教授地位,越来越精于专业,而学生们却越来越沦为一般人.”与此同时,哈佛大学和学生的关系,更接近“更关注用户至上和公共关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简而言之,金钱和声望超越了原则和理性,哈佛变得越来越没有灵魂.

世界第一富豪比尔盖茨曾是路易斯的学生,这名哈佛辍学生也成为刺激路易斯写这本书的原因之一.“他经常在我的课上打盹,我猜想他一定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在做.后来才知道他正在编微软的第一个产品.一个普林斯顿的教授跟我说,在哈佛呆的时间越久,学生距离人生道路就越远.”盖茨给路易斯以启示,他书中的一章小标题即是“课程变得毫无目的”,直指哈佛教改.

哈佛大学是怎样忘记教育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哈佛本科课程改革进行四年,目前仍无明显进展.自19世纪开始,哈佛历史上曾经进行了四次教育课程改革,分别是1869年的选修课改革(强调赋予学生自主选课的自由)、1919年的集中分配制改革(强调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平衡)、1945年普通教育改革(强调重点是培养自由社会的公民)、1978年的核心课程改革(强调赋予学生探索知识的途径).每一次改革,都牵一发动全身,涉及对不同时代的人才的教育理念.

通才教育如此重要

哈佛校内对通才教育的辩论从未停止.2006年3月,校方讨论的提议主要是要完全放弃通才教育,只是保持一个简单体系,例如理科生学一点文科的东西,文科生学一点理科的东西.这让路易斯十分失望.路易斯认为,在美国大学教育中,特别是在哈佛,每个学生,无论修读何种专业,都必须接受“通才教育”.在该课程中,学生会学习如何做个未来好市民和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而不是学习具体的学科知识,用来以后找工作之类的.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会如何对社会负责,如何审视自己的处境.也许专业课学到的数据、图形、史实,学生毕业了就要忘掉;但通才教育对学生的未来更重要、更有影响.这是哈佛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的优良传统.

学业优秀的学生就一定会有道德二者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哈佛总是产出领袖,但有人说哈佛出来的人缺乏同情心和判断力.那么哈佛人所崇尚的道德规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过去,由此让他们能为未来负责.正因为从哈佛要走出来那么多领袖人物,所以它有义务加强学生道德思考的能力.

谈到具体的改革措施,路易斯认为除了把道德教育列为必修课程,设置一些可以让学生们从哲学的角度、社会学的角度、心理学的角度等等,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外,更重要的是哈佛教员在教学和科研上的侧重安排,让教授更关注自己的学生.路易斯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好的研究型大学,我们的教师也是最好的,大部分在极其尖端的,或者说狭窄的领域里有着极高的成就;但是说到要教学生一些道德课程,教他们人生意义时,教授们会问:这归哪个学院管答案是,这不属于任何一个学院,而是属于我们全体教员.我们都得为此做出贡献.”

“用户至上主义”批判

对哈佛“用户至上主义”的问题,路易斯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们把家长当成顾客,给了学生太多他们“想要”的,而不是他们“应该有的”、对他们来说最有益处的东西.我对课程设置的建议是,我们应该有那种能让学生感到“精神痛苦”的课程,让他们关注生活,为生活担忧,改变他们童年以来的一些想法,把他们推入人生和社会.你怎么可能想像到大学上课是一件高兴的事情总是很开心这算是什么大学教育!人在18到22岁之间就应该开始想些痛苦的事情了.


路易斯非常反对的一种观点就是说哈佛就像一个大商店,你从柜台逛一逛,选取自己喜欢的东西,把喜欢的各个课程放进你的口袋,然后离开时带着一张哈佛文凭.

在哈佛,分数的竞争一直存在,那么根据这种商场式的选课模式,学生在选课时很难有什么结构可言.认为分数重要的学生自然会用课程是否易得高分,来作为衡量一门课的可选性,通常学生最容易做的是选那些他们最了解的学科或者课程,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有最大的机会获得高分.对很多人来说,这就是他们上大学的目的,拿A或者B+.路易斯就曾建议他的孩子,尝试放松,不要为了分数选课,选那些你感兴趣或者你觉得值得一学的课程,可以学到东西的课程.

毕竟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物质上的成功,不是金钱和名声,而是教授公民意识,鼓励和激发学生相信充实的人生,如何为公众怎么写作,确立道德准则,以免他们在离开哈佛以后会堕落、腐败.

[摘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