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拿大留学移民的

点赞:32932 浏览:1557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加拿大的一年里,我接触过许多中国移民,大多数人对移民持有一种“上了贼船”和“骑虎难下”的感觉.但他们是否“身在福中不知福”?

更重要的是,反观自我,一种情绪正在我体内悄然而生.在我宣扬这种观点的时候,它令我忐忑迟疑――我越来越思念我在加拿大平静的读书生活,怀恋那蓝蓝的天,碧绿的草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亲切和友善,图书馆中丰富的英文资料,黄昏中灯光旖旎的小餐馆――总之,发自心底的那份安闲和静谧.这种生活状态是在北京,或者说在整个中国,遍寻不着的.那么,我该如何整理我的思路?三个月了,我不断思考这些问题,我的感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加拿大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

加拿大虽然号称全世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但它不是天堂.我在渥太华大学ESL英语班上有一位中国同学林君,他是新移民,来自福建,本科是学化工的,来渥太华后找不到工作,便申请政府贷款,在渥太华大学重读计算机本科.期末考试期间,一天中午,我在校园餐厅里偶遇他和夫人,他夫人刚刚从国内过来,也没有什么事做,他每天复习考试,夫人便在图书馆里看书,有空还一起游游泳、打打羽毛球什么的.夫妻俩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小公寓,月租金580加元,这便宜得在渥太华市区打死也找不到第二套.平日的生活,他们还是挺节省的,吃饭加交通,也就是300多加元.林君给国内大连的一位同学打,那位同学在里告诉他,工作很忙,刚刚贷款写了一套房子,月供5000元,然后便说自己生活多累多辛苦,羡慕他在加拿大过着幸福生活.林君说你千万别羡慕我,你的生活哪一点比我差了?你每月供房子的钱,折合成加元,就是我全家在渥太华的生活费,然后讲他们夫妻俩在国外是如何地精打细算,一分钱掰成两半过日子.可是他的同学根本不相信――别逗了,在加拿大生活还能有错?

加拿大也不是地狱.加拿大国土面积998万平方公里,人口3100多万,以如此之大的国土养育如此之少的人,加之丰富的矿藏、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生活安能不富足?从北京到加拿大,第一感觉是生活的节奏平缓了,早晨9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加班的人很少,你加班,老板要多付你几倍的工资,他当然希望你在规定的工作时间里把工作做完.我在渥太华大学10个月,几乎每天都是最后一个下班,负责关灯,然后把研究中心的楼门锁好.在温哥华的西蒙弗雷泽大学,星期六只有我一个人加班.那种生活的平静、从容,是我参加工作以来从未享受过的.

在加拿大时听几个华人移民朋友聊天,他们说,在北京,除了上班加班,就是应酬,钱基本上用在吃饭、写衣服和“打的”上了.可是在加拿大,所谓应酬也就是同事、朋友们中午或晚上一起吃顿便饭,一般是两个人,超过四个人的大型聚集很少.花费也不多,在好一点的餐馆里与同事吃顿饭,也就在40~50加元左右,而且在加拿大聚餐都是AA制,一个人一顿饭也就花20多加元,非常便宜.发现这个好处后,我便经常约同事朋友一起出去吃饭,既能遍尝异国风味的菜肴,又能交流信息联络感情,一举两得,而且成本很低.

加拿大的社会风气中也没有强烈攀比的心态.在北京,你从一个人日常的吃穿用度上便可看出他的社会地位或财富积累,但在加拿大,你很难有这种体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清晨,我和几位朋友驱车前往多伦多,在城边一家麦当劳餐馆里吃早餐时,遇到朋友的老板――某家电脑公司的总裁,据说是千万富翁或者亿万富翁,穿着一件半旧的夹克,开着一辆旧的暗红色面包车,带着两个小儿子大嚼“巨无霸”.当然,有钱没钱还是有差别的,有钱人可以在圣诞节飞到夏威夷去度检测,而一般人不行.

加拿大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有人适应这样的生活,有人不适应这样的生活.移民与否,追根究底要看个人对事业发展的定位、人生哲学以及生活态度.人贵有自知之明,但人难得有自知之明.

移民千万要慎重

前几天参加一个会议,遇到一位社科院的学者.他去年在美国访学一年.吃饭时大家谈起洪昭光教授的《健康忠告》,议论这本书如何从一个民间流传的手抄本变为发行量几百万册的畅销书,洪昭光教授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医学工作者成为家喻户晓的健康指导专家.这位学者讲述了一个故事,他在美国的时候,中秋节的一次聚会里,大家也在交流从网上下载的网络版《健康忠告》,其中有一位来自中国的医生,不无感慨地说,他曾经作为副手与洪教授在一起工作,在国内已是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可在俄亥俄的大学的试验室里,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却是杀老鼠,每天杀30只老鼠.

移民的第一个成本是失去事业.选择移民的,大多数是三十至四十岁之间,受过高等教育,精力充沛,事业有成的人.这个年龄选择移民,等于选择了另外一种人生路向.而殊不知,这个年龄的人,其实已经输不起.到了国外,在某个行业从头混起,毫无成就感,等到荒废了几年青春,突然想起回国,好的职位早已被别人占去.上面提到的那位医生就感叹:一步错,步步错.我有一位朋友,他的哥哥20世纪80年代末就移民英国,哥哥毕业于东北某名牌大学,在英国一所大学里教书,为了生存,十几年来,已经换了若干不同专业,从飞机设计到理论数学,现在又转到计算机,换来换去,无非是为了找口饭吃.今年夏天回国探亲,却发现原本与自己相差无几的同学之中,已有不少出类拔萃的人物,其中一个做了大学校长,一位当了某省的副省长,其失落感可想而知.

移民的第二个成本是孩子的教育.前面提到的那位医生,本来可以选择回国,但是儿子说什么也不愿意回去,因为小家伙已经彻头彻尾接受了美国式的教育,回国上学,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有的移民说,我这辈子就算了,但我把孩子带出来了,他(她)接受北美式教育,将来说一口地道英语,我这辈子全当为孩子牺牲了.且不谈接受北美教育与孩子的人生幸福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就是移民当中,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有不同认识.我在渥太华时,曾参加过一个每周六上午进行的免费社区英语提高班,班里有一位同学,他们刚刚搬家到这个社区,孩子也转学过来.有一次见面,他忧心忡忡地告诉我,他打算把孩子送回国去上学.我问为什么呀?孩子在这里不是挺愉快的吗?他说,问题就出在这里,这个社区的学校,教学风气比原来的学校更松,孩子每天大部分时间在玩,书包空空荡荡,上午9点上课,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这样下去,孩子能学到什么东西?在这种教育体制下能成才吗?

当然,移民中也不乏事业成功的案例,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中也有混入主流社会的人物,但毕竟是少数.我还是那句话:是否选择移民,关键要看自己的人生哲学与生活态度,千万不要把移民与事业有成和人生幸福必然地联系在一起,千万不要把孩子的教育作为移民的主要动机.更重要的是,是否选择移民,要用理性思考,千万不要复制别人的生活.

留学是三十岁以前的事

对于留学,我持比较积极的态度.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留学对于丰富人生阅历,开阔视野,学习外语和拓展人际关系都有很大好处.我曾在日记中总结留学三大收获,一是提高了英语运用能力,二是丰富了专业知识,三是结识了一批新朋友.从大的趋势看,海外留学经历也日益成为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百年接力留学潮》中的一组统计数据很有意思:

中国1921年召开成立大会,出席代表12人中有8人是归国留学生,占三分之二.

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1月3日组建南京临时政府,核心成员12人中有8人是归国留学者,占三分之二.

1923年10月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临时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共15人中留学归国者13人,占87%.

中华人民共和国10位开国元帅中有6位在国外留学或工作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政府委员共63人,在国外留学或工作过的42人,占三分之二.

笔者引用这组数字,并非在暗示出国留学与事业成功之间有何必然联系,但另一方面,异国艰苦生活的磨练,不同文化的熏陶以及不同知识背景的同学、同事之间的互相砥砺,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中国有句俗话,三十不学艺.我去加拿大第二个月,在渥太华度过三十岁生日.一年下来,我有一点深切感受:留学是三十岁以前应该做的事.我个人的意见,最合适的出国留学年龄,在18岁到25岁之间.三十岁以后,虽然仍当壮年,但学习精力已经大不如以前了.留学生一般都有这种感受,在国外留学,拼的是体力,而不是脑力.就中国学生的用功程度来讲,一般外国学生无法相提并论.但人家使用的是母语,我们学习的是外语,这就带来非常大的差别.学理工的还好一些,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压力就更大了.一本教科书,外国学生看一遍就明白,我们就着字典,非得看3遍以上才能理解.国外非常重视课堂提问和表达,这方面的分数通常占总分数的很大比例,一般的留学生,用外语进行日常生活交流都没问题,但表达思想和观念,就不占任何优势了.

关于加拿大留学移民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留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我在渥太华,亲眼看到留学生的辛苦.一位对外经贸大学金融专业毕业的朋友,在渥太华大学重新学会计本科,每天都要学习到晚上1、2点钟.另一位朋友在美国某大学读英美文学的博士,很少在晚上2点以前睡过觉,同学当中已经有多人受不起折磨,中途退学了.

留学也不能盲目.有许多家长感到自己当初没有能力或没有机遇出国留学,现在生活改善了,大环境宽松了,便含辛茹苦千万百计把孩子送到国外去.我在渥太华的时候,网上盛传一则消息,说瑞士有一名中国小留学生,一个月花掉30万美元.加拿大更有许多小留学生写大房子、开跑车、出入场所,大学预科读了几年,托福也考不过.小留学生年纪小,价值观、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的时期,一下到了国外,远离父母的教导,国外大学的教育体制又是自己管理自己,没有固定班级,没有班长,没有辅导员,很容易走到歧途上.孩子出国留学能不能成才只是事情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又不是特别聪明伶俐出类拔萃,于是便想方设法通过一些不正规的留学相似度检测把孩子送到一些小国去,受骗上当的故事不计其数.我曾看过一篇报道,说上百名中国小留学生被留学相似度检测弄到欧洲某小国,学校在一座山顶上,条件很差,20多个人共用一个冰箱,学校实施“军事化管理”,一周到城里购物一次,后来,因为一件小事,校方与学生发生矛盾,校方便串通军警把几名学生关进监狱,后经中国大使馆出面调解才把人放出来.你说这样送孩子出去留学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