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的家庭与婚姻

点赞:14939 浏览:6765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1918年6月3日《北京大学日刊》上发布北大教师“进德会”选出评议员和纠察员的消息.此会是由蔡元培倡议的,志在鼓励并约束教师“遵纪守法”的组织.分三种会员,甲种取基本之戒;不嫖娼不不纳妾;乙种除遵守甲种三戒,外加厘守教师清贫和清高的二戒;不不当国会议员;丙种等于过清教徒生活或当年盛极一时的“斯多噶主义”,除遵守甲乙五戒外,再加烟酒不沾而且不吃肉(护生)戒尽红尘乐事.时任北大文科学长的陈独秀和北大图书馆馆长李大钊皆于是年初参加,经半年的筹划和审议,这次陈独秀被选为评议员,李大钊选为纠察员.进德会成立之后是否还有教师出入八大人胡同烟花楼台或被“李纠察员”逮住而予以难堪,就不必也不能查证了.必须指明,这是个自觉参加因而也是很严以自律的组织;此会没有任何社会政治色彩,纯系道德规范性质,比如曾被鲁迅怒斥为“奉卖过人肉”的刘师培也被纳会并被选为评议员,即此一例足以资证此会性质.评议员陈独秀时年虚岁四十,拥有两位妻子并有子女7个.当时,陈独秀与第二位妻子高君曼同居于北京,身边还带有前妻高晓岚所生的松年和君曼的大女儿子美,生活甚是安定.19世纪末的青年,从理论上说是中国传统婚姻制度的最后一批牺牲品.陈独秀也逃不脱这样的命运,一如鲁迅遵寡母之命娶朱安为妻相仿,说是“母亲给我的礼物”,结婚乃孝道而已.后来,这种婚姻受二十世纪初西潮冲击而破裂者比比皆是,当然也有封建包办而白头偕老的,如李大钊,如胡适.在自由恋爱作为反封建争取人权的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后,抛弃“礼物”再自己选择佳偶是不足为奇的时尚,陈独秀的自由选择和家庭结构引起非议乃至遭到继父衍庶为首的陈家大族的强烈责难,是因为前后两位夫人出自同父异母的姐妹俩.

关于陈独秀与高晓岚结婚之期,历来都是根据陈松年按照大哥延年的生年推前一年,定为乡试不第的1897年,是年冬陈独秀结婚.但是为什么要推测,为什么不引陈独秀自己的话予以资证呢.《实庵自传》写到南京乡试赁屋旅次时有一段写他们住房没有茅厕却又用不惯马桶,只得在住房两侧的空地上拉野屎的描写,说到有几个平日口不离礼义廉耻正心修身的荒唐鬼还“时到门前探望,远远见有年轻的妇女姗姗而来,他便扯下裤子蹲下去解大手,好像急于献宝似的”,陈独秀特瞧不起这种“臭”到了家的伪善,那他自己怎么办,只得挨到黑夜,因此有时踏了一脚屎回来,已经气闷,还要受别人的笑骂,骂他检测正经,接着,陈独秀说出了一段直到今天还不敢被陈独秀研究者所引用然而却既有史料价值又显示个性的话:

“检测正经”,骂得我也许对,也许不对,我那时不但已解人事,而且自戕得很厉害,如果有机会和女人睡觉,大约不会推辞,可是像那样冒冒失失的对一个陌生的女子当街献宝,我总认为是太无聊了.

陈独秀的家庭与婚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图书馆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被揶揄为“检测正经”,涉及品德秉性,理当正言反驳,但因此而坦率到说出自己当时性饥渴、不拒与女人睡觉,实在出格到令人瞠目,不禁想说几句题外话:这种通体透亮的性格和脾气,如若用在政治交锋上,是否会产生有碍韬略运筹之虞,真为他日后处世担三分忧愁.这段引文的意义是证明乡试前陈独秀一直独善其身,把男女情逼闷在内;既然大儿延年生于1898年,那么陈高结婚的日期肯定是在乡试不第回家后的是年秋冬季节的某个黄道吉日.

高晓岚,小名大众,长陈独秀三岁.她虽是荣至黄马褂披身、衔高至将军的安庆统领高登科的长女,不幸由于幼年丧母而受继母方氏,不仅生活与小姐身份不配,都无缘受到起码的教育,待到了同父异母生了个女儿后竟贬作了丫环使唤.为摆脱家庭尴尬,高登科这个将军也无法可施,只得将晓岚带在身边.这门文官之(庶)子配武将之女的婚姻,从高晓岚方面,有了个秀才郎夫君的家,真是苦尽甜来,然而从陈独秀方面,这门当户对的婚姻不啻人生悲剧,只是徒增了他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信念,显然也埋下了高晓岚的幸福家庭之梦终将破灭的种子,不必责备血性男儿处在西潮东渐初期的无情和对抗.但这毫无爱情的婚姻却给陈独秀带来了一个“多子多福”的家庭;结婚次年,延年出生;世纪末那年长女玉莹出世;1902年,长大后以乔年的名字写在党史上的遐年诞生;隔了8年之久于辛亥革命前一年松年降世,正是他一直跟随着陈独秀历尽磨难,在江津先是协助年迈体弱的父亲和继母潘氏送终陈独秀的养母,后是埋葬父亲送走继母,后又于1947年夏将乃父棺木送安庆与亲娘高晓岚合葬;由于这老儿子长寿,逃过了“”大祸而见政治昌明,参与筹筑新墓再安葬双亲,见到了改革开放落实政策的措施也波及乃父,看见了“关于陈独秀,将来修党史的时候,还是要讲到他”,因为他“创造了党”等等宽心话,这大概是陈独秀的后代中最幸运的一个,“多子――未必――多福”啊!

现在可以查明的陈独秀写作一生的第一篇系列论文《恶俗篇》的前三篇短论都题作《婚姻》,开宗明义的目的是要从专制婚姻捆绑死男女真情的热点,煽起反对封建制度的青年心:“夫妇乃人伦之道,为人间第一要紧之勾当.若无夫妇,便没有世界,等你道中国人婚姻的坏处是什么呢?就是不合情理四个大字等不由二人心服情愿,要由旁人替他作主,强逼成婚,这不是大大的不合情理吗?”陈独秀的勇敢在于文中提出“退婚”自由这一条:“世界的各国法律,男女不合,都可以禀官退婚”.这在1904年上简直惊世骇俗,非咒其大辟则无以解气了.这大概是陈独秀10年后创办《青年杂志》激发青年心的滥觞.

说到做到言行一致是陈独秀一生始终如一的品德,不合理就得打碎它以争取合理,于是就苦了高晓岚,她成了打碎不合理婚姻的牺牲品.

结婚第二年,即高晓岚怀孕大儿子的1898年,陈独秀就离家去杭州入求是书院就读新学.这时发生了戊戌政变,再也坐不稳课桌的陈独秀投入了反清变法活动,也感受到了革命流血的残酷,准备了三年之久的变法维新以那年6月11日光绪皇帝下“明定国是”诏书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再登龙座“训政”,把吓破了胆的光绪软禁入中南海孤岛瀛台,再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把变法中坚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和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捉拿并迅即于28日下午绑赴菜市口杀头示众,合计共118天.反革命的残暴的速度真值得那些慢条斯理的造反秀才们找找教训的.陈独秀在杭州投入斗争洪流,但很快就被觉察遭搜捕而逃往东北继父衍庶门下,从此开始了他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生活.到辛亥革命前一年松年出生,其间数度回家,在与当时住在大南门培德巷生活已经获得改善的夫人生活的同时,却爱上了晓岚的妹妹君曼,她是感受西潮的新式女性,较陈独秀小15岁,有文墨.辛亥革命成功,陈独秀一度当上了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那时安徽省会设在安庆,陈独秀与君曼同居于宣家花园都督府.其实早在两年前陈独秀在给苏曼殊的信中就透露了与君曼的关系:“仲现任陆军小学历史地理教员之务.虽用度不丰,然‘侵晨不报当关客,新得佳人字莫愁’.”所说的“佳人”就是高君曼,这是1911年前后的事,但在安庆就不同了,培德巷一个家里高晓岚待候着四五个孩子.真是含辛茹苦,忍气吞声地看着宣家花园中自己的夫君与自己的妹妹过着卿卿我我又热热闹闹的生活.既是家庭悲剧又是社会悲剧.鲁迅原配夫人守寡侍奉鲁母长达30余年;郭沫若的发妻孤苦伶仃在乐山故乡一直活到70年代;当时在陆军学堂卒业的郁养吾的弟弟郁达夫的第一夫人徐荃在富阳守家看孩子亦超过半个世纪等中国封建道德对于女性的“贞节操守”远较西方国家残酷不知多少倍.


陈独秀与高君曼同居后于1912年生女儿子美.第二年,对高君曼对陈独秀尤其他的前妻儿老少及陈家大族都是灾难的一年.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袁世凯爪牙在正欲登车北上的上海火车站,接着是通缉孙中山.这时孙中山才开始旷日持久的讨袁和北伐大业.7月,坐镇上海的孙中山与被袁世凯免去安徽省督的柏文蔚密商讨袁计划,被袁世凯内阁总理段祺瑞批准辞职而欲一心扑向教育和舆论革命并已和亚东图书馆着手出版事业的陈独秀,应柏文蔚之请复任都督府秘书长.从上海赶赴安庆,协助柏文蔚讨袁事宜,起草了言词尖刻的安徽省独立宣言:“临时总统袁世凯凶残狡诈,帝制自为,戕贼勋良,灭绝人性,恶贯满盈等”柏总司令尚来不及收拾“恶贯满盈”的袁世凯,就被皖省写作技巧都督胡高泰逐出安徽,悻悻回南京做寓公.但他的邻居应召而去的陈独秀,却在逃到芜湖时被驻军龚振鹏捕获,这是8月27日.第二天,前袁世凯小站练兵时的“安武将军”倪嗣冲奉袁命从河南带兵进攻安徽,于次日攻克安庆被委任为皖省都督.孙中山的“二次革命”至少在安徽迅即失败,9月1日杀人魔王张勋率部攻陷南京并放纵其部属在市内烧杀,幸亏陈独秀赴任前把怀着遐和(哲民)的高君曼送往上海居住并委托亚东图书馆照料生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其实陈独秀安庆出逃本可乘船直下上海,之所以逃亡时选择芜湖中转,也许是想顺便为接受他的建议刚从芜湖迁往上海的亚东图书馆料理些善后事宜,根本原因可能是不甘于皖省讨袁失败而指望龚振鹏.龚本是柏文蔚部的旅长,据高语罕回忆:“这位军人本是和柏公同立在反袁旗帜之下的,不知因何事与柏不谐,而迁怒于先生.”不明底细的陈独秀正好撞在口上!这是陈独秀一生第一次被捕.“已经出了布告,要决先生,先生很从容地催促道:‘要决,就快点吧!’”视死如归的精神令人敬佩.陈独秀被捕的消息迅即传遍芜湖,刘叔雅、范鸿偃、张子刚三位安徽先进闻讯赶来求情,加上龚振鹏虽因私利私怨与柏文蔚反目,毕竟不是袁贼附逆,遂放了陈独秀.史料记载也确是如此,倪嗣冲坐稳皖都督位置后发的通缉令上陈独秀名列榜首,他不仅被视为柏文蔚的朋友,而且也是“龚逆振鹏死党,蓄之谋叛之犯”,真是大水冲跑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自家人.中国有很多旧式军人政治素质低,头脑简单,常为一己私利而损害革命,陈独秀应从中得出教训,视死如归固然是革命者最高品德,但不善保护自己的单纯不怕死,作为领袖人物,这种不无三分鲁莽的无畏送死却也是英雄主义和刚烈性格的负效应.我们作这种几乎于心理分析的推测,也许会有助于探索陈独秀五次被捕险象环生的一生与中国革命中敌友我三方往往扭结在一起的那种盘根错节而又扑朔迷离的历史大背景.龚振鹏的突然反目,朋友变为敌人;捉拿陈独秀的通缉令又把他定为龚的“死党”,正是这种敌我友分合无定的关系使陈独秀险些丧命.事情至此没完.10月21日,抓不到陈独秀的倪嗣冲派兵查抄他的安庆老家.抄的是继父衍庶的家,原因是要抓住一直住在祖父家受教育的延年和乔年,作为人质胁迫陈独秀归案或断其后.当时延年l5岁,乔年12岁,他们听到兵丁破门而入的不祥之声,立即从后院逃走,跑到乡下远房叔伯家躲藏,“他家被一抄干净,把昔凡公的字画一抢而空,统领手下的人,还到处捉拿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高晓岚闻讯抱了才两周岁的松年和女儿玉莹亦离开安庆逃到乡下与两个儿子团聚,吓得七魂出窍.这一年,陈家衍字庆字辈两代人的经济支柱衍庶已于5月10日去世,再加上这位弃官下海为商的老人生前最后一笔大投资:派员赴东北收购大豆趸批给英国商人遭违约欺诈而倾家荡产.至此,江州义门陈氏章旭一支剩下陈独秀忠烈一门.

正是这灰色的1913年,断了陈独秀回安庆之路并被迫考虑将儿子接出来以免遭不测,遂于是年冬和次年初将三个儿子先后接出.从此,高晓岚与大女儿玉莹一直住在安庆.1928年玉莹去世,两年后高晓岚与世长辞,享年54岁,结束了她那含辛茹苦的一生.

陈独秀在灰色的1913年躲过了死神的追捕回到上海,惟一可心的是君曼为他生了个儿子遐和,也叫鹤年或和年,后来他以陈哲民的名姓隐居香港于2001年病逝,而他的姐姐即陈独秀最小的女儿子复,如今孤子一身沦落纽约,现年90岁.

据陈松年回忆,陈独秀自芜湖回上海后为高君曼子女的生活安定和安全,“在南京东厂街(秀山公园旁边)盖了两座草屋,大约十余间,置地数十亩,作为高君曼和二个弟妹的居住点”,但高君曼并未即时去南京,一直住在上海法租界环龙路(今南昌路)渔阳里2号以及别地,直到1925年“五卅”运动后才携子女搬往南京草屋并长逝于此,时为1931年.高君曼长期受肺病折磨,靠陈独秀托亚东图书馆从《独秀文存》、《字义类例》、《英文教科书》等书的稿酬和版税中每月抽几十元生活费养育全家已属困难,何来的余钱补养和治疗这富贵病.当时陷入因“五卅”运动而急转直下的北伐战争和接踵而至的中山舰事件等等复杂又棘手的政治困境中的陈独秀,亦无心照料南京的家,况且其时他已另有新欢,与“以至亲密关系,近而发生爱情”的高君曼逐渐疏远.高君曼在南京长达五六年的孤苦伶仃的生活,虽然鲜为人知,但也不是无可稽查而湮没尘世,我们从陈公博《我与》的长篇回忆中录摘出一段,公诸读者――

自宁汉合作之后,我刚由海外归来,参加南京政府,以后国共已由党的斗争入于军事斗争,我个人和直接上无甚所述.我到南京之后知道陈仲甫夫人高君曼女士贫病交困,我到过他家中.她太凄惨了,住在城南一间草屋,卧病在床,家具破碎不全,絮被也支离散烂.我真为之凄然,只有尽我所能的接济她,君曼夫人因病久失医,终于逝世,我又嘱仲甫的朋友潘先生为之营葬,草草尽一点朋友之责.

陈公博以一大代表始而从政,却终于汪精卫南京“和平”政府,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处决.但我们不能因人废文,这段回忆不仅描述可信,感情真挚且有史料价值,比如由潘赞化料理高君曼的身后,就出诸这篇回忆,因为连经办人潘赞化都只字未提,陈公博在陈独秀被捕后还去探监:“我见他时,真是头发秃白,形容憔悴,仲甫先生本来有些秃顶的,现在年力渐衰,更秃白可怕,我自然不愿再提往事,只是关心他的生活如何.仲甫又表示感谢我照呼君曼夫人,我只有惟惟,内心有说不出的凄怆.”半个世纪后重读此文,如果能有鲁迅翁“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雅量,笔者以为陈公博当年探望并周济高君曼,探监陈独秀等事,事后又感情至深地记录下来,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都不失君子风度.

1925年,无论对国民党和,对社会革命或国共合作,都是沉重的一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廖仲恺被,到西山会议的召开和“戴季陶主义”出台,使北伐大业出现了一道灰色的裂痕.国民党决定明年召开二大,方面则于10月召开四届执委第二次扩大会议,双方都在研究国民革命对策,正在这关键时刻,陈独秀突然失踪!事情大体如下:1925年底,当时在上海的秘书处的任作民发现多时未见陈独秀来视事,日子一久他就恐慌起来,向张国焘、瞿秋白、彭述之等执委报告了陈独秀失踪的消息,于是大家都惊恐起来,当时从广州到上海的陈延年跑去找汪孟邹,因为陈独秀常去亚东图书馆主人汪孟邹那儿委办些庶务,取点稿酬或与南京偶尔来沪的高君曼会会面.怎奈连汪孟邹亦说久不见陈独秀,正在犯愁哩!于是党同志们“设想军阀和帝国主义秘密逮捕了陈独秀,秘密处死了他”.还委派浙江省委请与国民政府江苏省长陈陶遗有亲戚关系的高尔柏去松江找这位省长探听消息,但也听不到陈独秀的风声.“一天,在工人部闲谈,张国焘说,老头子如果要做官,可以做很大的官,想不到今天落了这个下场!他差不多要哭出来.我们都以为陈独秀已经死了.”正是这个“噩耗”,以及左右分裂愈益严重的两党关系等原因,促使迅即再集中北京召开特别会议.这是1926年2月21日,参加者有李大钊、瞿秋白、项英、张国焘、彭述之、谭平山、罗亦农、赵世炎、任弼时,以及陈独秀的两个儿子(其时延年是粤区书记、乔年是北方区执委会组织部部长)等共12人.正当会议因总书记失踪或被处决落入沉痛之中,陈独秀突然出现,跑到了当时设在四川北路广东街(今福德路)正兴里的秘书处,又惊又恨又喜的任作民立即拍电报到北京,向特别会议报告陈独秀不找自到的消息.事后大家难免批评甚至责怪一阵陈独秀,但当知道陈独秀为何“失踪”时,真啼笑皆非,原来陈独秀在高君曼定居南京后另有新欢.谁也不知这个小家设在上海何地,连前后几任秘书薛世纶、任作民、王若飞都不知,20多年来一直关心并代处理家务的汪孟邹亦不知,至于新欢施芝英其人其名其事,直到笔者撰写这部传记前不久才调查清楚,可谓“独家新闻”.施芝英当时是虹口区四川北路某医院的医生,陈独秀因看病而与她认识并同居,不久陈独秀胃病发作住院,得到她的悉心照顾.本以为住院数天即可出院“上班”,其结果是因病重不能出院而演成“总书记失踪”的闹剧.陈独秀与施芝英的关系维持到1927年春,当他孤身一人搬到设在四川北路横浜桥南安慎坊住下,大家才悟出这个谁也不知的小家庭亦破裂了.

1926年2月特别会议在党史上确实是个“特别”会议,曾提出了包括机关从上海迁往北京或广州等问题多项,因陈独秀失踪乃虚惊一场,因此在最重要而又得立即决策的《地址问题》中,单列一条:“此项意见须征陈独秀最后意见方始确定.”看来,陈独秀的这段荒唐的罗曼史,党还是持原谅并宽容的态度.

与陈独秀不无关系的郁达夫在1932年为出版自己的短篇小说集作序时曾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微雪的早晨》,多少也带有一点社会主义色彩.”这三个短篇小说有没有社会主义色彩,是文学史论家的事,我们研究陈独秀,却对《春风沉醉的晚上》故事本身发生兴趣,说的是一个“在外国学堂里曾经念过八年书”的知识分子失业落泊至于住入工人区某小窄房的二楼,同楼住着一个心地善良的单身女工,朝夕相处发生了爱情.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郁达夫把故事发生地点安排在邓脱路(今丹徒路),而陈独秀1930年从老靶子路(今武进路)搬迁的新居亦是邓脱路,而同楼住的亦是一个单身女工.如若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不是写于1923年而是1930年之后,有考据癖的人会怀疑起小说中的落泊读书人也许就是化名南京“李先生”的陈独秀,而女主角陈二妹则活脱是陈独秀一生最后的家庭归宿潘兰珍了.郁达夫不是刘伯温而是大作家,于是我们只能说他的这篇自以为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新才子佳人小说确实具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现实主义表现生活的准确性,不然怎么能和陈独秀与潘兰珍的结合何其相似!潘兰珍的身世亦与郁达夫笔下的陈二妹有相似之处,她是南通县乡下人,4岁就随家逃荒到上海,13岁就背起沉重的生活包袱去纱厂当童工.风华正茂之年却遭流氓欺骗同居后又被抛弃.总而言之,当年已经52岁的“李先生”与潘兰珍由邻居而同居,时年仅23岁的她已经尝够了一个中国女性工人所可能遭受到的全部苦难和屈辱.她早出晚归间歇见到过着隐居生活的可怜兮兮的老人,不说阶级感情也可说是同情心油然而生.53岁比23岁,从世俗的眼光,陈独秀够荒唐的,但设身处地为他想想,1930年和次年,高氏姐妹相继去世,活过半百的孤独老人再找伴侣,应当视作没有多少罗曼蒂克可言的理性选择.潘兰珍找到“李先生”从精神上确立了人的尊严,但她并不知“李先生”乃领袖陈独秀.同居时,陈独秀已开除党籍,却又走上了运用托洛茨基理论以实践中国革命的孤单的羊肠小道,注定了他要遭到来自国民党的政治压力,也注定了潘兰珍将忍受别样的苦难,果真如此,同居不到两年,陈独秀被捕,潘兰珍承担起了监里监外两副沉重的生活担子,一挑就是5年,出狱后辗转到江津定居,在捉襟见肘的贫困生活中度日.1943年,因好友探望,陈独秀吃了一次很久没有吃过的红烧肉,不料却引发了急性肠胃炎,半个多月后去世.潘兰珍嗣后强活了7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个月的月底――1949年10月30日在上海浦东老家死于癌症,年仅4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