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交往理性

点赞:4001 浏览:1495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虽然很多思想家转向后现代,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掌门人的哈贝马斯却把注意力重新回到现代性上来,并且提出“现代性是一项未完的工程”.他批判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提出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导致社会的异化,指出只有通过交往理性,才能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找到出路.艺术置身为交往行为当中,也属于公共领域,艺术特性体现出哈贝马斯所提出交往理性中的主体间性的特点.

关 键 词:艺术交往理性主体间性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

一交往理论

哈贝马斯是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掌门人.在他的著作当中,最重要的便是针对“生活世界被殖民化”而提出的“交往行为理论”.

现代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消费社会时代,呈现为一种景观.哈贝马斯认为,社会一方面是“生活世界”,在其中,人们在共同的背景下通过交往行为进行互动,另一方面,社会也是系统,由经济、政治等担负不同功能的子系统组成.哈贝马斯指出,现代西方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系统和生活世界的严重脱节.从进化论角度看,社会处于不断分化过程中,正常的情况本应是政治、经济、家庭等系统依赖于并且再生产出生活世界的三个方面:文化、社会与个性.

在现代社会中,系统和生活世界的脱节突出表现为由于科学技术以及中性媒介(金钱、权力)使物质生产进一步发展,而这些相似度检测不依赖于交往行为的有效要求,当它们渗入政治、经济、法律和家庭关系中时,生活世界的再生产所必不可少的交往行为受到侵入和强占,这就抵消了生活世界对于社会整合应起的作用.哈贝马斯把这这种现象称为“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本来权力和金钱应该用来满足人们的需要,然而现在却控制着人们的需要,应该让系统的权力和金钱回到系统本身,为生活世界怎么写作.

针对这一情况,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认为工具理性乃至系统理性不是现代的全部,还有一种交往理性.只有通过交往理性才能为现代社会找到出路,也就是对生活世界的拯救或重建系统与生活世界的关系.

交往理性在运用当中,我们必须注意几个问题:首先,交往理性要遵循的原则依然是道德为基础的,继续以真善美等作为全民公认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其次,道德讲的是普遍性问题,是大多数人所公认的普遍性规律,在此基础上要分辨出每个特质所有的特殊性,也就是注意到差异性问题,但每个人环境的不同而导致每个人性格差异,这便出现很多冲突.在进行理往的过程中理解和反思成为关键,理解是对差异性的理解,需要各种知识积累,反思是需要理性,倡导的是理性思考.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中的核心问题是主体间性,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间的交互关系,是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的交互活动,而不是主客二分基础上的主体征服、构造客体.主体间性还涉及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它不是把自我看作原子式的个体,而是看作与其他主体的共在.哈贝马斯认为在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可分为工具行为和交往行为,工具行为是主客体关系,而交往行为是主体间性行为.

二艺术具有主体间性

艺术作为交往行为的一种,属于公共领域的范围.艺术首先是个性之间的一种相似度检测形式,即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他者、个体与共同体之间建立交往关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相似度检测手段,也就是说,艺术为个体建立起了一系列的主体间性关系,使得个体能够在这些关系当中重新确立自己和他者的地位,并进而用这些主体间性关系构筑文化认同和社会体系以及现代性的话语体系.

艺术能把观看者从平常工具理性的生活模式抽离到一个非功利的空间当中,并且在演绎者与观看者之间建立一种互动的特点,带有主体间性的特点.但艺术更大的特点却是自我的流露和表达,哈贝马斯说到:

“第三种行动是戏剧式行动,它指行动者在一个观众或社会面前有意识地表现自己主观性的行动.这种行动重在自我表现,通过自我表达达到吸引观众、听众的目的.行动者在观众面前,以一定方式进行自我表述,等想让观众看到并接受自己.”

艺术行为首先是要确定主体性,并且肯定自己的主体性的,但是艺术行为在对自我有了清楚的意识之后还要去和自我之外的他者建立起一定的关系.艺术家既有强烈的自我,也在乎别人对他们的评价,并通过作品的方式与客观世界联系在一起,与观众产生交流、互动乃至共鸣.

三艺术进入生活

艺术能把观众从工具――目的性的行为中抽离出来,暂时进入一种特殊的领域,并以作品的方式与接受者建立一种互动交流的关系,那么当人们在生活世界的交往活动中以一种艺术的形式呈现时,是否可以让交往从二元逻辑中上升到主体间来,类似于一种游戏方式艺术有两个重要的特征,首先是艺术必须要吸引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还有一点就是艺术体现的始终是真善美这些始终如一之物,只是中间的环节往往会不停的变化.在通过语言交流之时,我们每个人是否想过也可以像艺术家一样,通过艺术的方式与人交流,不是盲从他人,也不是只看到自己,而是看到确立了自我以后与他人相互理解的希望.

怎样才能拥有艺术般的生活方式呢这和艺术生成本身是相同的.艺术需要敏锐的观察力、熟练的技巧及对世界的,即使是现代流行的观念艺术家也是一样,只不过熟练的技巧不再是手上功夫,而转换成为了对思想的深刻锻炼.如同艺术家一般,深刻而充满感情地塑造自己的行为,在乎每一个人对自己行为所产生的感受,这便是艺术的生活方式.当艺术作品能让人暂时忘记太多功利而走向所要表达的事情本身,观众与艺术家之间产生一种共鸣的时刻,那就达到了最成功的相互理解的时刻.生活也应该如此.

波依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是指每个人都具备“必须被发现和培养的艺术创造能力”.这种能力放在生活之中也就是相同的能力而已,无非就是存在这样一种区分:所做之物到底是像生活的艺术还是像艺术的生活波依斯认为象征科学的创造方式是“冷性特质”的,而象征艺术的创造方式是“暖性特质”的.在这里,我们或许能看到他与哈贝马斯相通之处,也可以说他把工具理性界定为“冷性特质”,象征艺术的创造方式界定为“暖性特质”.他做的很著名的一个装置艺术就是《油脂椅子》,而油脂就是一种暖性物质的东西.这和他个人的经历有关.以前他当兵的时候,作为一个飞行员遭遇飞机失事,结果掉落在雪地里,被当地的土著人所救,土著人为了救他就给他全身涂了很厚的一层油脂,用毡子把他裹了起来,最后终于救了他一命.他认为油脂就是暖性的,人与人直接除了那种工具理性一般的冷酷,也应该有这种暖暖的特质.

艺术与交往理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艺术作品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四交往理性进入艺术

达成交往理性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反思.对于艺术来说,艺术本身常常体现交往理性的某些内容,并且当代艺术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也需要通过理解和反思来完成交流.理解就是要承认差异性的问题,在交往当中得到别人的尊重并要尊重他人.

波依斯的作品一般都是用废弃物做的,他认为人应该与自然有很多的联系,他做的很多作品都和这些理念有关.中国知名的当代艺术家徐冰也常常用废弃的物品拿来做成艺术品.实际上,我们需要把人与他者之间的联系融和在一起,人与人、人与自然都是一样,需要有相互的理解和反思.当这种思想进入艺术作品当中时,也传达着同样的意义.

不仅如此,交往理性也应该进入到艺术家与观众之间,观众虽说总是理解艺术家去做一些让观众不能理解的事情,但有时候却不能理解艺术本身所要表达的意义.观念艺术本身的出现就是一种行为艺术,就像是在不停地提醒着人们,观念艺术表达之意就是人们每天被统治着的观念,他们所不能理解的艺术就在他们自身身上到处闪烁着,但人们自身却不自知.观念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让人反思的艺术.每一种不可理解都是值得反思的.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于当今消费社会、景观社会的意义是重大的,并且是值得肯定的.哲理上的漏洞暂且不说,因交往理性对社会的改造所需要做的巨大工作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如果哈贝马斯没有提出交往理论,那就更不可能真正地实现交往理论对现代资本主义改造的可能性了.一切开始于想象和蓝图,谁又能知道未来的现代性之路走向哪里呢.在这里提出因为艺术具有主体间性,作为交往中的一个小小的策略,它运用起来更加直白和容易说明,或许能帮助理往的实现,并且理往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也深刻地影响着艺术本身以及艺术与人们的关系.或者艺术在帮助交往理性,或许是交往理性感染着艺术家,通过这种交织着的方式让交往理性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