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题材的日本历史小

点赞:29984 浏览:1412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国题材的历史小说在日本,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题材.日本的历史小说题材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日本历史题材,另一类就是中国历史题材.中国题材的日本历史小说,大致占到10%的比例.本文以战后的日本历史小说为考察对象,分成:中国题材小说的流行原因和特征,和陈舜臣的《甲午战争》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 键 词:历史小说;陈舜臣;《甲午战争》

[中图分类号]:I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00-01

一、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的流行原因及特征

中国题材的历史小说在日本如此流行的原因,首先是,中日文化同根同源的一个关系,630年左右,遣唐使把大量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带回日本.在日本中国文化就是他们文化的一部分,无论是普通的读者还是学者,对中国文化都不会感觉到陌生.而且随着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阅读中国历史的日本读者也越来越多了.另外,日本跟中国一样也是使用汉字的,汉字是两国人民联系的纽带,日本人从来都不觉得中国文化是异国文化,而是认为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源头.再加上中国大量史书传入日本也为日本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最后一个原因是,日本题材的历史小说已经太多了.经过一千多年的取材,新的作家认为再写也很难超越前人,所以开始转向了中国历史题材小说的创作.

日本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是,主题上的倾向,一般都是以褒扬中国历史文化为主.另一点就是主要取材于古代,近代题材比较少.这主要是因为中日两国在近代史的问题上曾经有过不光彩的历史,而且日本人对中国的近代史知识知也很少.自然这方面的创作也比较少见了.

战后到现在,写历史题材的日本作家一共有五代作家了.第一代的代表人物是海音寺潮五郎,和井上靖.第二代是司马辽太郎和陈舜臣.第三代是伴野朗.第四代是宫城谷昌光.第五代是藤水名子.本文将主要论述华裔作家陈舜臣.

二、陈舜臣的《甲午战争》

陈舜臣是迄今仍活跃在日本文坛的一位华裔作家.他是台湾人,1924年出生在日本的神户市,1990年加入日本国籍.由于一个跨文化出生的背景,他的作品跨越中日两国文化,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看两国的历史.这是非常难得的.目前中国国内对陈舜臣的研究几乎没有,是一个空白点.但是在日本发表了一些,关于陈舜臣研究的论文.例如:一个中国的学者曹志伟,他写过《舜臣が眼でた日中―去、在、そして未来》以及《舜臣の文学生における代背景》.本文将主要介绍他的近代历史小说《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一书在日本的原名叫做《江は流れず-小日清争》,是作者在出版了《战争》和《太平天国》后的又一部近代历史巨作.这部小说可以看出,陈舜臣的历史小说创作日渐成熟.在前面的《战争》和《太平天国》中,作者都虚构了大量的人物和情节对小说进行合理的补充.但是在《甲午战争》中虽然也还是有虚构的部分,但是作者从中日韩三国取得的大量史实材料,大大丰富了小说的创作.本书的特点就是出场人物全部都是真实人物.这本书在韩国出版后也引起轰动,让很多的韩国人也真正的了解了那段历史.

关于写《甲午战争》这部书的意图,作者曾就这样说过:

“日本和中国,都在同一个时期内处于锁国状态,但虽处于同一时代,在日本是作为国家青春期的明治时代,在中国则是老衰期的清末,可以说是命中注定的邂逅吧.我主要立足于中国一侧,以所谓“日清战争”为焦点,把两国的相遇描写出来.当时的中国人对于时局非常焦虑,形容为“青山沉睡,江河不流”我对这句话印象很深并想把它写进作品中.”[1]

小说一共有40个小章节,从《提督与青年》到最后《终场与开幕》.从战争前各国的背景,国家以及人物的利益关系,日本侵略朝鲜的步骤,到战争的开始,战争的经过,战后的活动,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这场战争.

甲午战争是清朝政府和日本围绕着自己在朝鲜的利益展开的一场战争,当时朝鲜是清朝的宗属国,受清政府保护.而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开始推行他的大陆政策,积极向外扩展,希望早日加入西方列强的行列.侵略朝鲜可以说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侵略中国.日本的侵朝步骤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条约的签订,一步步展开的.1875年,日本得以强迫朝鲜签订《江条约》,容许日本在朝鲜驻军日本侵朝又进一步.1884年,《天津条约》,订明中日两方向朝华条约》,间接否定清朝是朝鲜的保护国,此为日本侵略朝鲜的第一步.1882年,《济物浦鲜撤兵,以后朝鲜一旦有事,中日出兵应事先通兵对方.朝鲜成为中日共同保护国.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之乱,根据《天津条约》中日同时出兵,兵至而乱事已平.清朝要求日本撤兵,日本不但拒绝反而突袭牙山的清军,清遂向日宣战.战争经过了黄海之役,威海卫之役两次海战和平壤之役,辽东之役两次陆战.最后北洋军全军覆没,清朝失败签订马关条约结束战争.

在本书的最后几章,作者详细描写了,战后战败国清政府,和战胜国日本,在签订条约问题上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再加上西方列强为了自己在中国的利益,出面干涉条约签订,在中日两国之间产生的微妙的变化.

而关于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作者没有明确写明,而是通过其他的历史人物出场来表达,清朝的失败,其实是封建社会体制衰落的一个必然结果.文中两次提到历史人物孙文,借孙文给李鸿章写信这件事情,来表达现有的社会体制必然导致战争的失败,最后是清政府的灭亡.


注释:

[1]、舜臣、奈良本辰也『史.日本と中国』205文199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