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建筑与山水画之间的关系

点赞:4707 浏览:142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对古典建筑的基本形制进行了梳理和考察,试图整理出形制背后蕴含的文化常识,并结合相关的作品,以期做出更为立体和形象的说明.

关 键 词:古典建筑,形制,山水画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和山水画的共同审美观

中国古典建筑和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辉煌灿烂且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实现和体现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民族文化思想.总结一下,二者大致体现出“法天象地”和“阴阳合度”两个共同点.

1从造型的起源来看,法天象地版依于自然、师法自然作为中国艺术的指导思想,在绘画造型而言一般体现在“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宗炳)和“度物象而取其真”(荆浩)的对所表现对象的形神把握和要求上.国画创作一直致力于追求形似进而神似的以形写神、形神兼得,也就是所说的“为山水传神”.中国古典建筑在造型美学上也很充分地体现着“法天象地”的愿望与追求.譬如说,在古典建筑中,楼阁高台是山岳崇峻意象与向天意识的仿山建筑,古典园林中,门墙以及窗扇的造型大多都取自于自然景观,像冰裂格窗权、云墙,借鉴植物,如门有葫芦式、莲瓣式,窗有梅花式、贝叶式.在众多古典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屋顶的“摹自然和仿生”造型,很完美地展示了中国古典建筑最大的外部形态特征,那翘在四周的反顶屋檐,青色的瓦,或长着的青苔,有如《诗经小雅斯干》中描写周代宫殿建筑的那一段,“如跌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斯飞”.建筑屋顶不仅仅体现了自然中的山岳河流、烟云花树的最大特征“曲线”的意象,同时对于仿生的审美追求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诵读《诗经》时,每每读到“翼”、“鸟’、“革”、“”、“飞”等字眼,脑海中便会很自然地把建筑与鸟类的形象联系起来,中国古典建筑的屋顶设计中那独具特色的“翼角起翘”,仿佛是鸟儿在舞动的翅膀,整座建筑则是鸟儿的身体.

2从技法上讲,实用居住的建筑都讲究阴阳合度,并且不断的提升对这种建筑的追求.中国建筑古往今来,大多每隔一个柱便会划分为一间,以三、五、七以至十一的奇数来开间,与偶数的立柱交错依托,这样的建筑格局不仅满足了居住的需求,达到实用的目的,同时还表现着诸多奇偶纵横的节奏美感以及一种视觉上的和谐感.在建筑中,奇和偶不仅仅有着单双的意思,同时还代表了阴阳的概念,奇代表着阳、偶代表着阴,如此的格局也展示了阴阳协调.中国自古以来建筑群往往都是追求着“随山就势”、“隐显顾盼”的建造原则,从美学上讲,建筑群体与周围的山山水水形成了虚实的对称.相比较山,建筑弱小的表现出来是山实屋虚的美感,又如山谷或者群山环抱之处,恰建筑群体耸立,则让人看到的是山虚屋实的美感,又如亭台楼阁等在高山的突起位置的收止处,则会起到对山势的拔扬和连接的作用,又有彼岸是远处高山中的一亭一台,此处是整体建筑组群,如此所形成呼应对比更是有如画中仙境,美不胜收.如此的建筑设计都是在阴阳合度的指引下,协调建筑与环境、自然景观与建筑群体的协调效果.

二中国建筑形制的浅释

1.屋顶形制.庑殿式,是古典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大屋顶形制,《周礼考工记》称为“四阿”顶,又称“四注”,即大屋顶四面可以遛水而言.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所以宋时又称“五脊殿”,主要用于宫殿等在中轴线上的主要标志性建筑.歇山式,等级仅次于庑殿式的大屋顶形制,除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为古典建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制.悬山式,“人字形”屋顶,单脊,造型为前后两坡,由于屋顶伸出两际山墙,又称“挑山”,是等级较低的建筑形制,多用于次要的宫式建筑和居民.硬山式,人字两坡的又一形制,两侧山墙与屋顶齐平或高于屋顶,有关资料记载,自明、清之后硬山式建筑开始在南北方居民住宅中广泛流行,尚有古画中一例为清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卷》.所谓的卷棚式,就是将歇山式或硬山式改建成圆弧形,从而得到卷棚式,这种建筑可以看作是变体,卷棚室在构造屋顶的时候淘汰了以往的正脊,改用罗锅瓦把屋脊搭建成圆形,用在卷棚式屋顶,即我们所知道的元宝脊.这种屋脊单单从外观上看,较之歇山式、硬山式明显的少耸起之感,它的屋面趋于平缓,给人一种温和、圆柔的美感.在江南的园林建中,这种建筑形式很普遍,如果你去过苏州拙政园与谁同作轩,便可以看到这种建筑.李可染苏州写生诸作中便是这种建筑.攒尖式,它的基本形制为尖锥形大屋顶,其上为一顶尖.这种形态的建筑小型,多用于亭中,其形态也随整体建筑形态而分为多种形态,如方形、圆形及正多边形等.其大型建筑在古典建筑中多用于礼制建筑,如天坛祈年殿.值得注意的是有角梁的攒尖式,如方形与正多边形等,在其各角梁位置上设有垂脊.十字脊式,它是歇山的一种形体,其本质为两个呈正十字相交的歇山,相交为十字脊式.这种形制除故宫四隅的角楼外,实物比较少见.这种形制建筑的代表作是宋李篙《朝回环佩图》和元王振鹏《龙舟图》.

中国古典建筑与山水画之间的关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国建筑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再有重檐,顾名思义就是两层或两层以上屋檐.重檐常应用于歇山、庆殿、攒尖之类的形制,它的等级要比相同类型的单檐屋顶高,一些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经常会采用这种形制.

2斗拱斗.此形制的得名源于其形状相似于古代的量器――斗,故此方形木块取名为斗拱斗.此处,拱是一矩形的短木,从外形上看很像弓.昂,位于斗拱前后中线,前后纵向贯穿斗拱,起杠杆作用.如果是前端有尖斜向下,就叫做下昂,而尾部向上伸至屋内的,则被称为上昂.在宋式建筑中,每朵(组)斗拱被称为铺作,根据斗拱的位置不同,可以将铺作分为柱头铺作、补间铺作和转角铺作.斗拱的层数标示着斗拱的等级,斗拱的层数越多标志着这建筑的品味越高.在宋式建筑中,等级最高的斗拱是“五跳八铺作”,清式则九踩甚至十一踩为最高.


3瓦作装饰筒瓦.是一种高等级的建筑用瓦,横断面呈半圆形,宫殿、庙宇的主殿多采用瓦作装饰筒瓦.板瓦,较平板的瓦片,即横断面小于半圆的弧形,多用于一般建筑之上.瓦当,在每一垄筒瓦的最下面,有一块半圆或圆形的端头作为装饰,这就是瓦当,也称勾头.滴水,在屋顶仰瓦处所都会形成瓦沟,瓦沟的最下端便是滴水,此物作如意形.吻,也称正吻、大吻,为龙头形状,造型特点是尾部向外翻卷,作为装饰构件,常见于明清建筑大屋顶正脊的两端.鸱尾,是南北朝及唐宋建筑所采用的“吻”的形制,其形状似鸱(传说中鲸状神兽的形象),从外部造型来看,尾部向内翻转.木质建筑屋畏怕火,传说中,龙和鸱的形象作“吻”,可以象征兴雨防火.惹草,位于搏风板的下方,是一种装饰木板,作为水草中一种植物,惹草也有以水克火的意义.悬鱼,宋式建筑中成为垂鱼,鱼形象征水,即以水克火之意,其外观是搏风板的合尖处安装的鱼形装饰木板.雀替,位于枋与柱的交接处,具有一定的承重作用,还可以增加柱、枋、梁之间的抗剪能力.明清后雀替雕饰纹样增多,为建筑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

4屋柱.中国古典建筑的屋柱多取用木质材料,其形状多为圆形.根据柱身的不同,可将屋柱划分为直柱和收分柱.整个柱体圆径相同的称为直柱.柱之上下段体积不同,圆径不一律者则是收分柱.柱高和柱径的比例,一般在1比10左右,也就是说10个柱径的长度约等于同一柱径的高度.

5单体建筑亭.中国古典建筑中,亭是一种最为常见、应用最广泛的建筑形式.古诗中有“亭,停也,人所停集也”.也就是说,亭就是搭建房屋以供人休息的地方.从亭的构造上看,一般都设有围护结构作为装饰.从分类上看,亭可以分两大类:一种是“凉亭”,它的四面敞开,通四面八方来风,另外一种是装有福窗的亭,称为“暖亭”,可以遮风避雨.从造型上看,亭的形状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亭的顶盖多以攒尖式和歇山式为主.攒尖顶可有圆攒尖、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和八角攒尖等区别.亭盖又有单檐、重檐之分.单檐方亭大多为四柱至十二柱式的,而六角亭为六柱、八角亭为八柱,圆亭的立柱数不限,以疏朗为多见.古代人对亭的建造方面也无不体现着对美感的追求,单单从亭柱高和面阔的比例来看就可一目了然.一般情况下,方亭的柱高一般建有亭面阔的十分之八,六角亭和八角亭的柱高则大概为面阔的1.5倍.如此的比例,放眼望去,亭的整体有凌风上拔的姿态而又不过于纤弱不稳.亭的建造位置也体现着对美感的追求.亭作为一种建筑小品,倘若建造在园林之中,会给整个园林景观的乐章添上一笔人为的画境,犹如美的“休止符”,使得园林组群的张弛、顿挫的节奏感更加明快.在大自然山水间建造亭,不仅仅增强了山水轮廓的美,同时也补其不足,增加天际线的变化.古人对台有着不同的解说,在汉《释名》中,有“台者持也.言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然而《说文解字》对“台”的解释为“台,观四方而高者.”我们便可知,“台”并没有特定统一的形制,高而平者皆可称台.台大概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种是根据地势的不同以土石积累叠加而建造的人工或半人工的台,这种台采用了设勾阑(栏杆)的营造形式,有的台的上面有建筑并且形制较为庞大,如历史上的铜雀台和现存江西的郁孤台,有的台上面没有建筑并且形制较小,如故宫御花园拜月台.另外一种是在大自然的山川中有一些山势或者地势,它们的形态与人工建造的台的形象很相似,在古代这种自然景观也被称之为台,如溪口妙高台、雨花台、严子陵钓鱼台等.在古代绘画中也多见台,画中台多见于宫苑的建筑组群中,在形制上一般都采用“拜月台”,比如宋郭忠恕《避暑宫图》和元人《建章宫图》.所谓楼阁,在古典建筑中泛指二层以上的楼房,有搁置物品储藏东西的功能.大体上,楼上下层都被用作居住使用空间,而阁指上层作使用空间.《说文解字》中提到:“楼,重屋也.”然而到了《广雅》却是这样解释:“阁,载也.”在最初,楼与阁并不是同一种建筑.自唐宋以来,从构造方式、空间处理到外观造型各个方面,都已经没有本质的区别,楼与阁的形制开始趋于融合.“桥,水梁也”,在中国古典建筑中,桥是一种唯美的建筑,它的样式繁多.从取材上讲,桥大多以木、石和砖构作为建筑材料,从建筑形制上看,桥可以划分为梁桥和拱桥.梁桥即平桥,桥梁史上出现最早,应用最为普遍的的桥梁形式是梁桥,梁桥的桥面较为平坦,桥面是靠着矗立于水中的桥墩来给予支撑,古代绘画中的木梁桥和江南园林中的多曲梁桥,都是采用的这种桥梁形制.拱桥,大部分是用砖石建造起来的,拱桥根据拱的数目可以分为单拱、双拱、多拱,从形状上看又有半圆形、五边形、尖拱、坦拱之别.《清明上河图》中便有“飞梁”木拱桥的形象,在明清绘画中石拱桥都是很常见的.

三结语

从审美结合的角度来看,中国古典建筑结构所采用的纵横斜分的立面直线,以及对称而相对封闭的空间形象与以曲线为主而空间相对开放的树石云水结合,构成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节奏美感.从文化内涵的角度上说,建筑形制所富含的人文理想和所体现出的精神追求,也完美结合于山水画庞大而完整的审美体系当中,不愧为我们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痕迹和标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提升和丰富了自然景观,实现了人文理想的可行、可游性.纵览中国的名山,大多是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完美典范.中国古典建筑与自然山水之间的完美结合,促进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创造出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创作境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着山水画的表现力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