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建筑系馆赏析

点赞:3943 浏览:130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从建筑系馆空间构成和组织以及环境氛围的营造,研究建筑系馆的基本特征,简要介绍了中国建筑系馆的发展历程,并以同济大学为例,分析了同济大学建筑系馆的特点,最后对中国建筑系馆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 键 词:建筑系馆教育理念空间

中图分类号:TU29文献标识码:A

作为培养建筑设计人才的建筑学院,其系馆的建筑不仅承担着影响学校建筑风貌的责任,而且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使建筑学子受陶冶的环境,因此建筑系馆的设计意义重大.

一建筑系馆的本体特征

建筑系馆作为建筑范畴中的一种,会受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设计理念、技术手段以及国际流行趋势的影响.建筑系馆的本体是指其基本功能组成,即功能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组成.功能空间包括教学空间、管理空间、科研空间三部分,公共空间包括节点空间和交通空间两部分.在如今的设计中,公共空间也越来越多扮演着交流空间的作用.

“凿户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句老子的话常被用来定义空间.赖特说:“一个建筑的内部空间便是那个建筑的灵魂”.现代主义建筑理论认为:功能表现为内容,空间表现为形式,二者联系不可分割.不同的功能将产生不同的空间形式,而不同的功能组合也会导致不同的空间形态和空间组织方式.


现代空间观念主要将“空间”分为由实体界定的客观实在的物质空间,以及被人感知的认知空间(心理空间)两个层面.建筑系馆的使用主体是这里的学生和教师.空间环境与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互相的,一方面师生们的需求决定了空间环境,而另一方面,它对于学生的成长又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建筑系馆的空间主要分为功能空间和交流空间.一方面,公共空间将基本功能空间进行了划分与联系,使其成为完整的空间体系,公共空间所形成的具有渗透和引导性的空间特质,将空间的主角“人”引导入功能空间,它体现了建筑内部功能空间的组织关系,另一方面,功能空间也是界定公共空间的要素,限定其空间形态和功能.

二当代中国的建筑系馆研究

从20世纪初,中国的建筑教育的起步阶段是实行巴黎美术学院派的教学体制,此时的中国建筑流行的是西洋古典式与中国大屋顶结合的形式,因此像中大院的建筑系馆是那个时代的教育思想的产物.

进入40年代,包豪斯重视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教育思想的传入,使同济大学开始了探索包豪斯教育体制的征程.文远楼就是他们反对巴黎美术学院派教育的实例,它在建筑馆的发展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1952年,我国院系调整与学习苏联浪潮的影响下,中断了现代建筑教育的探索,建立了学院派的统一模式,直到80年代中国建筑教育才回到了正轨.但是由于与西方世界几十年的差距,让中国建筑教育界的学者无从学起,每个学校开始自己探索发展的道路.同济又回到了包豪斯的教育理念中,开始循序渐进地发展.同济的文远楼与C楼很好的继承与延续了文远楼的精髓,它们的继承关系也符合西方建筑馆发展的规律:向心空间的中心分解―均质空间的探索.而其他学校的建筑教育都是在学院派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的,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馆是新时期建筑馆的典范,它成功地突破了学院派的束缚,向中国新现代建筑迈出了第一步.

三同济大学文远楼、明成楼与C楼赏析

1文远楼

文远楼修建于1954年,三层框架结构建筑,由26岁的青年建筑师黄毓麟和哈雄文合作设计.文远楼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作,也是同济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的包豪斯教育理念的物化.从平面布局到立面处理,从空间组织到结构形式,都大胆而成功地运用了现代建筑的设计观念和方法.20世纪90年代末,文远楼被载入《世界建筑史》,全国仅有37座建筑获此殊荣.

(1)不对称的体量设计

文远楼的整体方案从平面布局到整体形态塑造,完全是现代主义设计原则的经典体现.非对称的功能平面原则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平面按功能灵活布置,立面为不对称设计.大空间位于两端,中间为教室、办公等小空间.靠近入口处为阶梯教室,以利于疏散,在主立面上开窗,直接反映教室地面起坡情况.外部体量组合灵活,体量的纵横虚实处理得当.以大面积的玻璃窗来显示无承重墙的框架结构,用简洁平整的立面来突出玻璃、钢材与混凝土的材料特点等等.几何长方体的组合叠加,暗示了建筑的功能分区.三围反的体量,使建筑不再有古典建筑的对称里面,取而代之的是丰富的体量与空间的塑造.

(2)内部空间简洁――内廊式布局

文远楼建筑内部流线简洁流畅,走廊、楼梯宽阔,并在细节处施以装饰.建筑内部由中间的走廊串连起各功能空间,是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做法.

(3)简洁又不失传统特色的装饰

通风孔的图案取自中国的勾片栏杆,壁柱顶端的纹饰如传统云纹,反复使用的小方块母题,像中国传统建筑的榫头.它不单纯是一座现代主义建筑,也积极探索了如何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问题.

2明成楼

名称楼建于1985年,主要由戴复东设计.明成楼体量雄浑,外面饰有废铁屑与陶土烧制成的深红色面砖,也被大家称之为红楼.

(1)不对称的体量设计

平面看上去基本对称,但由于主入口并不是对称放置的,造成了空间中心的偏移.依据不同的内容及活动进行组织布局.以进厅为主核心,东面是三层教师行政用房,围绕着一个次核心――多功能厅布置办公用房,西面是两体段四层教室及教学辅助用房,两体段中间底层为图书馆,二层为中庭,中庭西部为阶梯教室兼会场.形体上高低错落,变化有致.

(2)丰富的室内空间营造三个围合的内院

明成楼的图案是围合式主题的平面布置基础上的变异.中心消遣的建筑体量是明成楼的突破.建筑的平面由于地形的限制,布置成了三个围合的空间,中间是进入门厅后围合的露天内院,西边是教室、图书馆和报告厅围合成通高的钟庭,东边是周边布局设计的办公区,在一层围合成一个展览空间,屋顶开启天窗.三个围合的空间处理手法截然不同,体量上的对比以及空间标高的不同,使得室内空间非常丰富.明成楼在空间格局上形成在建筑长向的序列空间,但建筑师却把交通流线垂直于序列空间设置,有意打破建筑的空间序列.

在功能上建筑分为两个区域,一是教学区,另一个是办公区,由两个围合庭院组成.互相呼应的围合空间在体量上的对比以及空间标高的不同,导致了平面中心对称性的消解.这种手法与鲁道夫设计的建筑系馆非常相似.三维反的手法运用在了入口空间的处理.与文远楼有异曲同工之处是入口空间的中心偏离,由于有体量高矮的对比,形成了非对称的效果,使入口给人以侧面进入的感觉.

(3)设计别致的楼梯

当代中国建筑系馆赏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建筑系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垂直交通联系的元件――楼梯从主体中分离出来,使其可通达屋面,做成整体体块的装饰件,这一点在C楼的设计中有所延续,只是明成楼的楼梯在端部采用了1/4圆处理,显得与众不同.

(4)寓意深远的“钟庭”

图书馆屋顶上的大台阶是整个学院的核心,可以用作各种用途、方式和规格的交流,并有一个寓意“兼收并蓄”的名字:“钟庭”,以示“大同”.

明成楼浑厚的体积感加上深色的面砖,让人看了就会联想到柯布的昌迪加尔的粗野主义的手法,在入口大厅屋顶设计,也会让人联想到朗香教堂的蜷曲屋顶.

3C楼

C楼总建筑面积为9672平方米,由青年建筑师张斌、周蔚设计,主要为教研、展览之用,内部也有咖啡厅、书店和设计院.它偏在校园一角,在二楼与明成楼相连,前面有一个下沉广场,主入口通过一个拱桥进入.

(1)空间分化的组织逻辑――“三明治”式的摩登造型

作为主体部分的研究工作单元布满南侧三至七层的所有楼面,是一个静态匀质系统,只有阳台和窗户的组合,才产生稍许凸凹变化.中间是贯穿东西的连廊系统.连廊北侧是一个动态穿插的复杂系统:导师工作/机动工作单元、楼梯/怎么写作单元被作为两个大小、质感、构成各不相同的异质单元“接插”在不同的高度上,之间被三个流动的叠加虚空所包裹,(地下室和三层的室内休闲中庭,以及室外的屋顶景观花园).

(2)光线成为建筑的主导――居中贯穿东西的连廊系统

C楼的核心是居中贯穿东西的连廊系统,它是一个多孔的系统,其中包含了一部贯穿所有工作楼面的直跑楼梯,以及一系列上下贯通的光井,充足的有些肆意的天光和连续弥漫的空间,使它成为所有师生的交往场所――一个充满不连续情节的随机空间,它容纳了所有的可能性.

(3)丰富的公共交流空间――中庭

北侧连续叠加的室内下沉榕树园、三层的竹园及屋顶室外桦树园,丰富了内部空间,同时虚实的套叠,使得建筑成为整个环境的过滤器,而且创造了充足的公共交流空间.

(4)形体表现弱于材质表现――夺人眼球的新颖材料

建筑材料的多元化也是C楼的特色之一,为了达到空间从不透明到透明的不同变化,建筑内部使用了大量的钢材与玻璃,支撑结构部分主要为清水素混凝土面,给人以工厂的冰冷感,暗示着这是一个生产建筑师的流水线.事实上在市场经济高度繁荣的今天,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商业性质浓郁的中国现代风格,就是这样的流水线教育的产物.而各单元的外皮分别使用了透明平板玻璃、半透明U型玻璃,抛光不锈钢板等工业化材料.建筑师过于追求材料带来的空间的透明与半透明,使材料成了建筑的主角,而违背了密斯追求材料的纯粹性、突出空间的主题性的原则.

四中国建筑系馆未来的展望

1建筑系馆的大体量与群体化

建筑系馆趋向群体化符合中国的国情: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与建筑学专业相关学科的扩展,很多学校的建筑学专业增设了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和工业艺术设计等学科.新建的建筑系馆将会越来越膨胀,越来越像“巨无霸”.由于建筑学自身就是游走于科技与艺术边缘的学科,对交叉学科的研究也会日益增多,加上教授工作室的增加,因此一幢建筑不能满足复杂的功能需求,导致了集群建筑的形成.同济大学已经有了3座建筑系馆,我国现有学校建筑系馆大多不够使用,当改造也难以维系、捉襟见肘的时候,建造新的建筑系馆已是大势所趋.

2数字化教学空间的形成

数字多媒体在高等学校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也给学生带来便利.电脑的普及,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不仅能用语言形式表达,甚至可以是多媒体的形式,因此中国今后建筑学教室里摆放的不是图板,而是电脑,这应该是一种发展趋势.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与发达,也会导致学生上课与教师的分离,通过网络教学在国内外已经兴起.未来建筑系馆也许只是一座“空中楼阁”,存在于数字世界中.

3多元化、差异化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子走出国门,在国外接受建筑教育.这些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建筑师回到国内,就会将国外所学的新知识、新的设计手法应用于建筑实践中.同济大学C楼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建筑系馆的设计呈现着与本校建筑教育传统分离的特征.当今社会也越来越崇尚个人价值的实现,求新求异,因此未来中国的建筑系馆设计将会越来越带有建筑师本人的烙印,成为建筑师个人的作品.

五结论

随着建筑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空间――建筑系馆的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由于建筑系馆直接影响着建筑教学思想的贯彻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影响着学生对建筑的最初体验和认识,因此对其设计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

目前国内对建筑系馆的研究还不够广泛,国外建筑系馆的资料也不多,设计总体跟不上时怎么发表展,有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不过大家对这一问题也越来越重视.有些高校为配合本校建筑系馆的修建,己经开始了对建筑系馆进行系统的研究.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对自我价值的宣扬,未来的建筑系馆可能会更多打上建筑师本人的烙印,会出现千变万化的形式,但其教书育人的本质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