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料汉英翻译的归结

点赞:20609 浏览:9458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翻译学归结论》在翻译研究中获得新的突破.在介绍翻译学归结论的基础上,作者将关联原则融合于旅游资料汉英翻译,探讨了旅游资料汉英翻译中的可译性和对等性问题,建议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以实现旅游资料汉英翻译的趋同.

关 键 词:归结论旅游资料关联原则可译性对等性趋同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对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很多外国游客主要通过阅读旅游文献资料了解旅游景点的特色,旅游资料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对外旅游怎么写作的质量.本文试以赵春彦教授的翻译学归结论,探讨旅游资料汉英翻译过程中的“可译性”和“对等性”.

一翻译学归结论

赵彦春教授主笔的《翻译学归结论》,于2005年7月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包括绪论和五章共六个部分.赵教授开篇就提出了“翻译学何去何从”这一命题.第一章对文化学派翻译理论的系统质疑,囊括了从多元系统、操控理论、规范理论到女性主义批评等后殖民流派.作者从翻译的本质属性出发,指出其偏颇,对翻译研究过度扩张加以批评.第二章阐述并论证了翻译学归结主义方法.第三章论述了翻译学归结论中的关联原则和趋同原则.第四章提出翻译学归结论的语篇参数,阐述了关联原则指导下自下而上的成篇过程.最后一章是翻译学归结论的形意张力参数,着重论述语言形意之间的张力,并根据趋同原则要求译文最大程度地向原文映现.

归结论认为,归结就是将错综复杂的现象归结为核心的、本质的东西,以此找到翻译的基本规律和把握它的内在属性.归结主义方法就是对翻译现象的归结,同时也是对翻译研究方法的归结.在归结主义这一范式下,直译/意译、归化/异化都将互补互益,可译/不可译、对等/不对等都将辩证相生.同时也指出,归结的范式并非意味着忽略或排除翻译的其他问题,而只是淡化与翻译本体不直接相关的、没有必然联系的问题.归结主义的方法是后哲学抵制弥散性的整合观,是要从翻译现象中理出其本质属性和中心表征,以区别于其偶然属性和边缘表征,是要找出翻译的限定条件和制约因素,找出贯穿翻译始终的规律和制衡机制.

归结论认为,语言最本质的哲学问题是形式与意义的关系问题.而两套形式――意义关系系统即源语系统和译语系统及二者间的关系,便是翻译最本质的哲学问题.因此,在翻译中,“忠实”、“对等”是普遍的和本质的,是常态的,而“改写”、“操纵”等则是特殊的和非本质的,因此是偏态的.在他的理论框架里,“忠实”、“对等”具有了与传统阐释不同的哲学与方法论内涵,因为他更赋予了它们辩证的特性.

归结论同时认为,由于语言系统对客观世界的映射都是不完全、不完善的,那么两种语言在相互转换时,要想做到完全对等也根本不可能.但是,人的语言交际,就是依据认知语境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所能及和应该做的便是寻找“最佳关联”,以做到与源语系统最大程度的对等.任何翻译行为都必须具有关联性,否则作为交际的这种翻译行为,就必然不成功.为阐述更加明确和避免歧义,提出了翻译的两大原则:“关联”原则和“趋同”原则.其中,关联原则是交际得以进行的基础,趋同原则是交际达到最佳效度的保证,而其他因素(如语篇参数和形意参数)都是为这两个原则怎么写作的.

综观赵教授的翻译归结论,再诉求反思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问题的本源,可以发现:翻译学的归结论,很好解决了旅游资料汉译英中翻译这一“是其所是,归其所归”本体问题,利用汉语和英语的表征性(能指与所指),通过组合和聚合去静态或动态地实现旅游资料的同质异构(关联与趋同).

二旅游资料汉英翻译之关联原则

旅游资料包括景点介绍、宣传广告标语、告示标牌、民俗风情画册、古迹楹联解说等各方面的内容.旅游资料作为旅游景点的宣传材料,指向潜在的旅游者,提供其景点信息,吸引其注意力,力劝其旅游消费.正是信息性、吸引性和使役性,确定了旅游资料的本质.旅游资料的主导功能是使役性,因为其目的在于吸引游客,激发他们参观景点的兴趣,促使他们产生旅游动机,但须以提供足够的信息为前提,使潜在旅游者对旅游地有所了解.同时,应充分发挥旅游宣传资料的吸引功能,做到信息真实,描写生动,感人至深,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由此,旅游宣传资料的三种功能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旅游资料翻译质量的保证,必须优化结合旅游资料的这三种功能.为了使旅游资料翻译有的放矢,译者就必须充分了解翻译的原则.关联理论在翻译学归结论构建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理论,也是一种交际理论,而旅游资料翻译,也是一种认知活动和一种交际活动.关联准则,就是依据认知语境找到事物间的联系.人类的认知以最大关联为准则,交际则以最佳关联为取向.而最佳关联则是相对的,是因人而异的,是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好效果.作为交际的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行为,所追求的应是与源语语篇――汉语最佳的关联.而且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行为的特性,又同时决定了作为翻译结果的译语语篇――英语,必然也必须尽可能地与源语语篇――汉语实现关联.

旅游资料汉英翻译是一个对源语――汉语进行阐释的明示和推理的过程,译者要根据交际者的意图和受体的期待进行取舍,而译文的质量,就取决于相关因素间的趋同度.旅游资料汉英翻译,不是静态的代码转换,而是以关联为准绳,以顺应为手段,以意图为归宿,尽量使译文向原文趋同的动态行为.译文要依据“意图”和译文读者的期待而进行取舍,译者从原交际者(原文作者)明示的交际行为中,寻找最佳关联性,然后把这种关联性传递给受体(译文读者).换句话说,就是译者根据最佳关联原则,把自己对“旅游资料”的本质进行理解,传送给译文读者.所以,在翻译旅游资料时,应“关联”原文的“信息功能”和“吸引功能”.

1旅游资料汉英翻译之可译与不可译

旅游资料可不可译性,是每一译者都面对的问题.但如果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考虑可译/不可译性,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旅游资料翻译毕竟是语言使用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言语交际活动(verbalmunication),而交际的成功取决于一方的意图被另一方识别.作为特殊交际的旅游资料翻译,涉及三个文本:原交际者和译者构成了交际的双方,原交际者把文本输入给译者――译者通过关联进行推理,形成图式文本――译者和译语接受者又构成了交际的双方,译者把图式文本传递给受体,形成译语文本,至此交际完毕.

在此过程中,语码只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而交际者是可以能动地选择语码的.也就是说,不同的话语可以表示同样的内容,取得同样的交际效果.文字的图像性可以传达什么样的信息都无关紧要,因为它只说明了造字的理据(motivation),并不影响它所代表的规约意义(conventionalmeaning),也就是说,不论什么样的旅游资料语码,都有同样的工具功能.什么都不是不可翻译的(Nothingisuntranslatable).任何旅游资料都可以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以某种方式进行翻译,或以解释,或进行语用调整,或以类比方式等方式译之.

2旅游资料汉英翻译之对等与不对等

关于旅游资料翻译对等的争论持续不断.但是关联理论框架下,旅游资料翻译不需要对等原则.因为翻译是交际的下位概念,交际中话语的输出和理解不可能对等,翻译中跨语言的话语的二次输出和理解更不可能对等.以往的翻译理论采用的是静态的描述法(deseriptiveapproach),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理论采用的是动态的阐释法(interpretiveapproach).所谓动态是因为:原语交际者和译者构成第一轮的交际双方,译者和译语交际者构成第二轮的交际双方,其认知结构和认知环境都是不定的,即一级动态,译者、译语接受者推理时所依据的最佳关联、对文本认知、欣赏所涉及到的最大关联(maximalrelevance)都有所不同,即二级动态.此外,不同语言构成的语篇(discourse)或文本(text)因语义和文化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对等,即动态.由于交际固有的特性,翻译和翻译的方法论只能是动态的、阐释的.

而且,旅游资料译文在交际中,语境是一组语境检测设,译语接受者可能会推导出不同的隐含,要想对等往往是很难的.此外,还有共时、历时问题:不同的译者会有不同的译文,不同时代的译者也会有不同的译文.

“对等”是一个静态的、模棱两可的概念,难以解释旅游资料翻译这一复杂的社会、心理活动,作为其翻译的指导原则比较不恰当,相反“趋同”这一动态的概念,很切合旅游资料翻译的本质属性,能很好地解释旅游资料翻译这一现象,也能提醒译者尽量向原文趋同.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译语应尽可能向原语趋同.

例如,湖南张家界风景名胜区简介中有这样一句:

境内怪峰林立,溶洞群布,古木参天,珍禽竞翅,山泉潺潺,云雾缭绕.

尽管汉语中用四字排比句,但运用关联理论,其可趋同地运用英语平行结构译为:

Therearenumbersofstrangepeakstowering,clustersoflimestoneceslocated,highancienttreesreachingtothesky,rareandpreciousbirdlyinginthesky,cleanmountain-springlowingandwhitecloud-mistfloating.

旅游资料汉英翻译的归结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汉英翻译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旅游资料汉英翻译之方法

既然翻译归结关联理论中,旅游资料不是“不可译”而是“可译”的,不是“静态的对等”,而是“动态的趋同”,那么翻译过程中,我们就可以“万变”――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增译、减译等――而不离其“宗”――信息性、吸引性和使役性.意译,由于译文和原文的交际环境完全不同,原文中的某些内容如果直接移植到译文,可能和译文读者的文化期待相异,有可能产生价值观冲突,从而影响译文的可接受性,所以译文应尽可能顺应译语的文化风俗习惯.

增译,汉语旅游景介英译的预期读者可以分为三类:学者型读者、受过良好教育的普通读者、受教育程度不高的读者.无论哪种类型的译文预期读者和原文读者相比,他们的认知结构缺乏有关中国语言、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预设知识,这就要求译者对译文进行适当补偿操作,如补充相关背景知识作解释性翻译等.减译,任何对预期读者无用的多余信息或不实用部分,都应该删除、删节或简化.比如:不少汉语旅游景介常常使用大量的叠词偶句,以求行文工整、声律对仗,达到音美、形美和意美的效果.而大多数外国读者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与中国人很不相同,对这样的内容感到陌生、费解.如果在译文中全部照搬,反而会显得矫揉造作,加重他们的阅读负担,而且,这样的内容有时不实用且没有实际意义.因此,英译时应该删除或简化.


三结语

旅游资料英译虽异于文学、科技和其他语篇的翻译,但仍需从其文本的功能特征、形式和内容中诉求其本质,仍需研究其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我们认为旅游资料英译应把握其本原,利用关联原理,突现其呼唤功能和信息功能,以译文读者获取信息为目的,对各参数进行最佳关联,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实现旅游资料原文和译文的趋同.

注:本文为2008年度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编号:08C915)及校青年社科基金资助重点项目(200710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