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儿童文学的对比

点赞:32388 浏览:15340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儿童文学在我国人文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儿童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在现代社会生活里,人们对儿童文学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儿童开始对阅读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除我国的儿童文学作品外,国外的许多文学作品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儿童教学之中,并为儿童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外儿童文学对孩子们的教育作用,并重点对比分析了中外文学的相关问题.

关 键 词:中外儿童文学价值对比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儿童犹如一颗种子,我们应该运用文学的力量去浇灌他们,让每个儿童都能够快乐的成长.”随着现代人文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儿童培养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而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文学阅读资源则日益被人们所重视.由于时代的发展,儿童文学的欣赏阅读范围已不再局限于国内,大量国外著名的文学作品开始走向国内,这些对于儿童文学意识的培养意义非凡.因此,对中外文学进行对比分析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中外文学,价值“渊博深厚”

受到东西方社会发展历程的变化影响,国内与国外儿童文学作家的生活环境、人文思想、创作理念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风格的儿童文学,其对于儿童的教育价值,都是值得肯定的.中外儿童文学为少儿提供了广阔的阅读资源,具有极为丰富的价值.在对比分析中外儿童文学的创作风格时,我们有必要对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予以深刻认知,这样才能彰显出儿童文学的现实价值.

中外儿童文学的对比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儿童文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1教育价值.中外儿童文学主张在阅读作品中净化儿童心灵,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如:安徒生的经典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阅读之后可教育儿童自小养成怜爱之心,对自己、他人都充满爱心;《丑小鸭》则引导儿童自小树立自己的梦想,并勇于为了这个梦想而努力付出.在儿童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能够被文学里的经典人物、百态故事、长短小说等深深吸引,并接受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都为儿童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是净化儿童心灵的“良药”.

2艺术价值.受思维观念的影响,在早期采取的教学方案过程中,很多儿童对于理论知识没有具体的概念.若在教育时只凭抽象的语言来描述,则很难让儿童对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叶圣陶的《稻草人》寓意着生活中默默无闻的人所创造出来的人文精神,象征着人文艺术美感.中外文学作品中的许多事物都能把理论知识形象化,让儿童体会到文学作品带来的艺术价值.

3思想价值.因中外文学作者在写作文学时,其本意都是为了能通过自己的作品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呈现出来,因此在作品中,许多思想观念都得到了深刻的诠释:有的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有的则流露出真挚的做人道理;有的则显现出对美好世界的憧憬等,这些不同的思想观念,让儿童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伊索寓言》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是通过形形色色的小故事来指点儿童去思考社会事物,进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4哲学价值.儿童文学多数是由各种长短不一的小说文章构成,但这些短文并非随意组合而成,其都包含着哲学道理的内容.中国教育主张“礼义廉耻”的人文观念,而国外则倡导“独立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些正确的文学价值都会不断启发儿童从科学、实际、合理的角度去看待人生事物.

二创作思路,风格“各领”

中国的儿童文学主张运用美好的事物来展露人们内心的理想世界,注重人文美、心灵美、生活美,这类积极向上的创作思路能过为儿童创造其心中向往的生活境界.中国文学主张一个原则,即“只要是文学都应该是美好的,没有这种美化元素,则文学将失去了本质意义.”在儿童文学创作阶段,作者往往会把自己的创作思想模拟一次,透过另一个方向来审视自己的创作是否符合现代社会人文思想的需要,能否发挥出理想的文化精神,这也是中外文学的一大创新突破.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则更加赞同:“美感的力量等于与思想的力量,儿童文学的美能够引导儿童的思想意识转变.”因而,在曹文轩的儿童文学创作中,我们通常看到的都是其竭尽全力地去浇灌培育着儿童的心灵,运用美学来熏陶儿童的内心世界.郭沫若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一文里强调:“儿童文学创作应该以美为主题,其应该像晶球宝玉一般清明透彻.”而国外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法国等,其国家发展演变则经历了入侵战争、王位争夺、人权斗争等历程,在这样社会发展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儿童文学则融合了诸多悲剧性故事,作品中的主人公则大多数要经历不平常的生活经验,承受着来自旧社会的各方压迫.但这种文学创作风格往往更让人容易动情,特别是对心灵产生冲击后再阐述更多的文学道理,其最终呈现在儿童面前的依旧是浓浓的艺术美感.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王尔德的《快乐王子》等,虽然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以悲惨的结局而收场,但其给儿童内心带来的波澜起伏也是一种艺术美感的享受.”国内、国外两种儿童文学在审美享受上,虽然坚持了不同的创作风格,但却各显“”,为儿童创造了丰富的艺术体会.

三人物形象,手法“匠心独运”

文学作品常常都会涉及到不同的人物形象,而受到各种创作环境的限制,作者只能借助于一些生活事物呈现出创作意境中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的儿童文学,在“形象塑造”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在文学作品里运用到的“拟人化”手法基本上都是结合了“动物”的形象,利用对动物行为的描述而把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示出来.此种文学作品具有匠心独运的创作魅力,让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与文学的距离更加接近了.


儿童都是充满好奇心理的,在儿童们的大脑世界里,对于动物的印象则是最为深刻的,而大多数国内外儿童文学创作者都能很好地把握这一儿童心理.纵观大量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其通常都把主人公形象寄托在动物形象上,从而让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思想理念得以形象化的表达出来.在文学作品中,则根据不同的动物特性来对人物进行划分,如:好与坏、善与恶、真与检测、丑与美等等,都可以寄托于不同的动物来揭露出人物的真善美.在中国儿童文学中,如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冰心的《小橘灯》,贺宜的《小公鸡历险记》,陈伯吹的《一只想飞的猫》,金近的《狐狸打猎人的故事》等等,诸多经典的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是通过描述动物或相关的小事物来显现出作者的创作思想,即“寄情于物”.而在国外儿童文学中,通过动物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较为著名的作品包括:伊索寓言《农夫和蛇》中的蛇,克雷洛夫寓言《狼和小羊》中的狼和小羊,格林童话《小红帽》中的狼、《孩子和鳄鱼》中的鳄鱼等.动物在作品里被赋予了新的形象和性格:蛇,阴险毒辣;狼,凶猛残忍;狐狸,较好奸诈;通过运用拟人的手段来衬托出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用儿童文学给儿童带来深刻的体会.

四情感元素,美学“独树一帜”

马克思说过:“情感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具美学的元素,人都是在情感美学中形成的动物.”人是最为感性的高级动物,情感则成为了人具有的独特属性.儿童虽然身体机能和心理素质发育尚未成熟,但也会受到外界情感的影响,对外界流露出最原始的情感变化.“情感美学”是儿童文学作品的灵魂,没有情感的滋润,文学创作必将暗淡无光.这不仅会影响到儿童品读文学作品的效果,还能削减了整个儿童文学的艺术价值、文学美感.

可以说,情感元素塑造了儿童文学之美,缺乏了情感的文学是无法让儿童的内心世界为之动容,更起不到任何心灵上的刺激作用.但值得肯定的是,中外儿童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把情感美学作为了重点内容对待,随意阅读一部儿童文学佳作都能被其中的情感细节深深吸引.这似乎是许多儿童文学作家们提前预料到的,他们在心理学上创造出了另一种“文学之美”.中外儿童文学的情感美学艺术更是“独树一帜”,各自彰显着属于自己的文学特色.中国儿童文学崇尚直接性地表达情感美,如:郑渊洁的作品创造了皮皮鲁、鲁西西、罗克、舒克和贝塔这些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童话人物,其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多姿多彩,对于现实社会生活的追求也有着不同的情感观念.中国儿童文学提倡的是一种“直接表现”的形式,通过作品中的文字描述或表情叙述能很快把文学中的人物情感流露出来.而国外儿童文学作品,则大多主张间接性地彰显情感以展现出美好的艺术效果.如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其情感美学创作采取了间接性的描述手法.童话首先让阅读者体会到皇帝的虚检测美,对这类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给予嘲笑讽刺,但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旧社会下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渴望之情,为儿童描述了真实的社会面貌,渲染了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量.无论是中国儿童文学对情感的真实流露,还是国外儿童文学里的含蓄表达,其展现在儿童面前的都是一种能激发心灵效应的“文学魅力”.

五古典文学,哲理“耐人寻味”

与现代文学相比,古典文学似乎更蕴含了几分哲理,带给儿童们的是无尽遐想的空间.除了对中外“儿童文学”进行对比外,我们也可通过“古典文学”来了解东西方文学之间的差异.而其中透过古典文学看待人生哲理也是一件被津津乐道的趋势,给人留下了前所未有的深思与体会,让后人不禁为中外古典文学的百态哲理所折服.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其涉及到了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各种体裁.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文思想的转变,早期传统的儿童文学也不再局限于“儿童类”的文学作品.为了能更上一个层次,很多家庭的早期教育都开始向儿童提供经典的古典文学佳作,以此来培养儿童们的阅读爱好.从我国与国外的古典文学角度分析,很多名人佳作可以让儿童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哲学道理,在不断思考与体会的过程中感悟哲学带来的奥妙之处.如:《三国演义》呈现出了战国时期的残酷纷争;《水浒传》展现的则是英雄好汉们的盖世豪情;《西游记》颇具浪漫的文字描述了一个虚实并合的世界;《红楼梦》给人留下了千古遗憾的悲惨爱情.可以说,每部名著都是“读不完”的人生,它们向儿童们展现出了不同的百态人生,给儿童们创造了“多姿态、多方向、多层次”的哲学空间.而提到国外西方文学,则不得不提“莎士比亚”,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文学创作者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戏剧性的文学作品,其和中国的古典文学一样也创造了许多值得回味的哲学道理.如:《李尔王》中,年事已高的李尔王因一时固执,把所有的权力和国土授予了富于心计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最终导致李尔王变为沦落街头的高级乞丐.而当真对他好的小女儿考黛丽亚受害后,李尔王精神崩溃,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这极度矛盾剧情的变化不仅体现了社会现实,同时也引导儿童们在“做人、做事”上必须谨慎对待,坚持从客观的立场去看待身边的人或事,这样才能万无一失.

六结语

中外儿童文学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尽管两种文学源自不同国度的创作,但文学作品在创作风格、形象塑造、情感美学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或相近之处.对两种儿童文学进行深入分析,将有助于儿童人文理念的培养,对于儿童漫长的人生之路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