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费猛于虎

点赞:2233 浏览:73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只须让孩子们普遍上得起大学,国家才有希望

曾有一则新闻报道让笔者多年深刻不忘,至今历历在目:1994年9月初,河北一农村穷苦家庭出身的孩子为了感激一毛、两毛的为他积聚募捐了千元学费的乡亲们,去学校报到之前,怀揣着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对着家乡的父老乡亲感激涕零地一步三叩首,一直叩至三里村外.在当时,尚只有少数大学试行学杂费初步"并轨",年缴学费也还只有千元之数,但这就已经让许多农家"暗暗叫苦"了.时至今日,虽农村经济有所好转,但尚未脱贫或刚脱贫仍未温饱的还占不少比例,可是大学的年收费标准却不与之同步而是大踏步地"跃进",一年更比一年高.今年重点大学已跃过6000元大关,普通的也不下4000元,师范、农林等原先少收、不收学费的院校也收费不菲,那艺术类院校收费更是令人咋舌,许多已突破万元之数.对此,百姓无不怨声载道.

教育是国家之本,只有让孩子们普遍上得起大学,国家才有希望.在如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经济尚较薄弱,不可能让孩子普遍上大学,只能采取主要以高考成绩高低排列为录取标准,让一部分品学兼优的孩子进高校深造(说实话,目前有普通高中学籍及同等学历的孩子大部分都有完成大学学习的能力,只不过国家财力有限,现阶段不能迈入大学的门槛,而这一遗憾将随着国家的发展,国力的强盛而逐渐弥补、消失).对此,国民都能充分的理解和谅解.可是不知为什么,如今就连这绝不容易考上大学的这部分孩子,现在也遇到了"天大"的麻烦--学费张到了"天文数字"--普通工薪阶层尤其是农村贫困家庭实在难以承受的高价!

不妨这里算笔账给那些主张高收大学学费的"老爷"们看看:这几年全国普通工薪者平均年薪不过五六千元,下网待业者全年基本保障平均不过二三千元,不少地区的农民人均收入尚不及城镇下岗待业人员,边远贫困山村则更低,几乎除了糊口无其他收入.所有这些还未包括天灾人祸等突发情况及普遍家庭都存在的上养老、下养小的情况在内.这样低水平的"国民"收入状况任凭怎样计算,每户供养一个目前缴费标准的大学生该有多大困难,我想凡用头脑思维的良知者,应该是一清二楚的.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几年还是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了这种不容"商量"的,简直就是强制推行的大学高收费制度.

当然,我们不说全国每户家庭都供养不起一个大学生,普通城镇家庭扎紧"喉咙"(省吃俭用)及发动几代人集资帮助可能渡过这难关,但农村不少贫困家庭就是砸锅卖铁也肯定缴不起这巨额学费.

谓予不信,举例为证.据报载,"西部"甘肃省会宁县1999年因贫困原因缴不起学费而痛弃大学的有200多人,今年估计放弃上大学的可能超过这个数.会宁县第一中学去年就出现了为了孩子上大学母亲到处去乞讨的可悲可泣的事情.今年该校358名大专录取线以上的学生中又有300名学生家庭的经济在贫困线以下,其中将又有多少人因拿不出高额学费而绝大学之望!会宁县只是我国有12亿人口之巨的农村一角,全国贫困的不仅它一处,它也不是全国贫困之最,由此及彼,全国该有多少莘莘学子因贫困上不起大学?当然为了孩子前途,为了圆大学梦,有些贫困家庭也会强凑硬撑,负债累累,甚至倾家荡产供孩子上大学.但现行这种收费制度对他们来说难道不是太残酷了吗?至于对时有所闻的一些因为上不起大学而精神痴呆或怀着一腔怨愤一死了之的孩子来讲,这种收费制度甚至难脱罪恶之责!如继续实行此大学收费政策,穷地方上大学的越来越少,即使历尽艰辛和苦难上了大学的,也必然"谈费色变",毕业了不会再回去,以免子子孙孙再穷得上不起大学重蹈自己的覆辙.这样,穷地方培养出了人才不回去,最后仍无人才可用,这就必然一穷再穷,永远同城市和发达地区差一大截,尽管大家头顶同一片共和国的天,脚踩同一块共和国的地.政策失误,将导致严重后果!

学费猛于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摘自《沿海经济》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