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实践

点赞:26212 浏览:11925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3-0028-02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阅读教学同样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变化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是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投入探究,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学生语文素质能否提高的关键.

一、创设情境助理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李煜的《相见欢》一文时,我先播放了一首与诗歌意境相同的《虞美人》这首歌,渲染了教学情境.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顺势引入本课:你喜欢歌中的哪一句歌词?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但都被歌中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思所感动.接着我说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意境相似的诗歌《相见欢》导入了本课.然后,我让学生聆听诗歌的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读.为让学生品味诗歌里的意境,读出诗歌的韵味,我借助多媒体演示了配音乐、配画面的范读,并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进入情境,自己在音乐声中自由畅想诗人的感受,并进行品读,想象着诗人的神情、动作、语言,这样,一节课,学生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很自然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

又如我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因为,作者创作时的写作背景离学生的生活时代较远,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课前布置学生了解一些文化大革命事,搜集整理背景资料.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在大投影屏上显示出带有背景图画的课题及作者.让学生相互交流搜集整理的背景资料.再放一段反映文化大革命情况的画面,最后设计一段导语导入新课.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引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二、自读、教读相结合

自读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要求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教读带动自读,教读是为自读怎么写作的.自读既是教读的基础,又是教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一方面,通过教读,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正确的阅读方法.

另一方面,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又强化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并给教师以信息反馈,从而使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步骤、方法和进度,以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自读和教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例如:在进行《皇帝的新装》阅读教学时,学生先进行自渎,然后以“读了《皇帝的新装》,我看到了一位___的皇帝.(或大臣,或官员,或小孩,或百姓).或者读了《皇帝的新装》你读懂了什么?说说你的理由.又如:在进行《我的母亲》课堂教学时,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然后以“读了《我的母亲》,我看到了一位___的母亲.”进行说话练习.通过学生自渎所获得的知识进行概括,以达到初步理解课文的目的.然后通过教师的教读,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实践证明,自读与教读的有机结合,是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要使马儿肯喝水,最佳的办法是在草料中加盐,不然就只能硬拉住马头逼其喝水.同理,千篇一律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兴趣索然.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加盐调味,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训练语言为主要内容,以优化教学方法为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创造学生参与的机会.

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我注重设计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如: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变色龙》这类适合学生表演的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然后在班上招聘导演,再由导演招聘演员.招聘过程中,不少学生根据自己才能踊跃报名.排练时,他们自制自备道具.经过精心排练,演出非常成功.表演时,学生把大臣、骗子的丑恶嘴脸表演的淋漓尽致.演出后,我组织学生评出最佳导演、最佳演员,让他们谈体会.学生对这样的课堂教学很感兴趣.通过表演、观看,学生对课文中的情节、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


又如:在教学《之死》一课时,面对的是一篇说明文,学起来没有什么意思,比较枯燥乏味,于是我在课堂上设计了现场进行采访的形式,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读书、讨论、交流,然后让学生扮演记者,进行现场采访.在课堂上全部同学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既了解了造成致死的原因,又认识了环保的重要性,还畅谈了自己的学习感受.进行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另外,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我给学生设计了各种各样的不同类型的参与机会.在教学新闻、通讯单元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也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人生,我布置学生搜集身边有价值的新闻,也可以从网上下载.学生们兴趣很高,有的把新闻打进了软盘,有的制成了手抄报等.课堂上,我安排学生进行新闻发布,并谈出看法.这实际也是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实践证明,优化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创造学生参与机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四、质疑问难巧点拨

学贵于思,思缘于疑.质疑是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一环,必须加强.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得更具体形象:“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遇事问个为什么.学生的质疑问难,能使学生对教学活动更深入地参与.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课堂上急于找到自己读书时碰到疑难问题的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参与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阅读教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基于这一思想,我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质疑,教学一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看书自学,并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向.自学课文后,让学生说出大概内容,有什么疑问,大胆让学生质疑.如:在进行《变色龙》这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十几个问题.问题提出后,我不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对本课重点知识进行巧妙点拨.然后,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共同探究.在探究中,不少问题得到解决.对那些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我启发学生理解.这样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每个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对那些也想质疑,但由于不会自学,缺乏思考能力,提不出问题的学生,我根据他们的情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

五、“授人以渔”享一生

古人曾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适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有效提高学习能力.学法指导一般有:紧扣教材特点,指导学法;注重学习过程,概括学法;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举一反三,迁移学法.

阅读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给学生多种学习方法.如在教学说明文时,我教给学生说明文的知识点,学习这种文体的方法、规律.具体方法:找对象――抓特征――明方法――析语言――理顺序.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独自去学习其余的课文.教学议论文也是这样,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文单元所选文章中的论点的提出、文章的结构有很多相似、相同的地方.只要讲清规律,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阅读方法.例如:讲授课文《白杨礼赞》时,课文开头先交代在什么情况下被“物”所感,接着,淋漓尽致地写出“物”的特征,最后展开联想,以物喻人,揭示物的象征意义.格式为:引言――状物――展开联想.学完本文后,帮助学生学习、归纳、总结学习方法.我让学生独立分析《石榴》这篇课文,运用课上的学习方法,举一反三,这样学生掌握了这类课文的学习方法,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使学生终身受益.

总之,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程.语文教师只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参与机会,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主动探究,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