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和摄影色彩互动的物理和生理基础

点赞:5895 浏览:186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油画和摄影在色彩表现方面具有互动效应,其物理和生理基础在于都是光和色的关系,以及人眼对于外界刺激的有限反应,即有合适的光线才有色彩的正常感知,而超出人眼感知范围的光线强度导致色彩的退化.

关 键 词:油画;摄影;色彩;物理;生理

作者简介:曹洪霞(1968―),女,山东曲阜人,南京工业大学工业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艺术与设计表现.

在油画创作和设计基础教学中,本人深感光和色的关系复杂而又丰富,其相互作用和影响,一直在推动各自的发展.多学科、多门类、多感觉通道的融合和共通,带来了新的创作可能.现实中的油画创作,已经广泛地表现出对于摄影光色效果的借鉴.进入读图时代,技术的发展使得图像的生成和复制变得日益容易,摄影技术的发展也促使其艺术特征的进一步完善.摄影对于传统的图像生成技术――绘画,无论从技术意义还是在艺术意义上,都形成了相当大的冲击.反之,摄影也接受了来自油画的巨大影响.这种互动关系对于油画的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为了从根本上深刻地把握这种比较研究的范畴和方向,有必要首先从语义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摄影和油画的字义解析,可知摄影的英文photography是photo(光)和graphy(画)组合而成,直译就是用光作画,而油画则更是直接用油彩作画,是色彩的艺术.因此,谈论摄影色彩和油画色彩的互动关系,需要从光与色的关系入手.

色彩的产生有赖于光.首先,色彩能够被人识别和欣赏,需要有光作用于物体的表面并进入人眼.其次,色彩的不同效果是光效果和人的视神经反应的综合表现效果.这两点,分别揭示了色彩的物理和生理基础.

按照现代物理学(光学)的解释,人眼看到世间多彩万物,都是因为有光进入人眼.这些光,无论是太阳光、火光还是灯光,都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的两个参数,波长和振幅,表示了光这种电磁波的振动频率和强度.能够被人眼感知的光只是电磁波谱其中的一段,人眼能够接受的光的强度也有其限度.当不同波长和振幅的光进入人眼后,人眼视网膜底部的感光细胞就会对其产生生理反应.

产生视觉的视网膜是由杆状和锥状两种感光细胞构成的.与视轴对应的视网膜称为黄斑,黄斑处锥状细胞的密度最高.而在远离黄斑的视网膜区域,锥状细胞的密度则较低,相反,杆状细胞的数量却渐多.这两种感光细胞的受光反应和作用各不相同.杆状细胞起暗视作用,只在低照度下(0.01勒克司以下)起作用,但不能精细地感受颜色;而锥状细胞起明视作用,不但能感受丰富的颜色,还有较高的视觉敏感性,能表现出精细的视觉,但它们在低照度下却不起作用.由此可知,视轴中心具有最高的分辨细微物体的能力和色觉能力.人之所以在注视物体时,会本能地转动眼睛,其目的就在于使物像落在黄斑附近,以便于识别.

色彩其实是人对光的一种感知结果.人眼两种感光细胞都能对一定波长的光产生反应.但是锥状细胞又细分为三种,正常的它们分别对波长为565纳米、535纳米和420纳米左右的光敏感.相应地,这种敏感反应作用到大脑,就产生了红色、绿色和蓝色的视觉.而杆状细胞仅仅能够产生蓝绿色的视觉.因此,人眼之所以能感知色彩,首先要有不同波长的光进入人眼.其次,人眼的感光细胞要能正常地感知这些光波.

当一定波长分布的光照射到物体上的时候,必然会产生三种对光的反作用.一种是光在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一种是被物体吸收掉了;一种是穿过物体从物体的另一端透射出去.不同的物体对不同的光的反射、吸收和透射比例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也表现在最后物体带有某种光和色彩,只不过这些光在波长和强度上都有了一些变化.这也才有了红苹果、绿波荡漾和黑洞的不同色彩效果.这种色彩通常被称为“固有色”或者“物体色”.其实没有了光,所有的物体都没有什么色彩,所以色彩并不是固化在物体里面的一种特性,而是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不同的.所谓“固有色”,只不过是用来描述物体在均匀光谱的太阳光下的色彩效果.而所谓的“环境色”其实也是一种“物体色”,是光源照射到物体周围环境的表面反射出来的一种光色效果.只不过在画面里,它充当的是环境照明的作用,所以也可以把它看做一种“光源色”,一种被动发光的光源.而随着光源的不同,照射的光的波长就会不同,最后产生的物体色彩也会产生变化,表现为红苹果在绿光下会变得灰暗无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物体色受到不同的光源色作用,会偏离其“固有色”.

在色彩感觉产生的另一端,人眼的感光细胞对于入射进来的光线表现出有一定的选择性反应,即一定光度下的波长反应曲线.色盲者的色视觉之所以不同于正常人,就是因为其感光细胞对某一种波长的光线失去了应有的反应,表现出来就是某一种对色彩失去知觉.即使是正常人,其对色光的感觉也是具有一定的适应范围的.如果光度过低,则起作用的主要是杆状细胞,那么红红绿绿的大千世界就会顿失颜色,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夜间田野看不清庄稼的性状,因为它们都表现出一种暗淡的灰色调,并与黑暗的背景相融合.相反,如果光度太高,超出了人眼正常感光的范围,则一方面可能带来视觉细胞的直接受损,另一方面即使没有达到受损的程度,也会因为超出正常色视觉敏感范围而表现出一片亮白.

油画和摄影色彩互动的物理和生理基础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色彩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色彩的知觉不仅仅在于光波的波长和强度,还在于其波长和强度的分布形态,这解答了“为什么大自然的色彩如此丰富、悦目?”和“为什么我们看电视会很累?”这样的问题.

类似地,摄影无论是传统的胶片还是如今的数码方式,也都有其表现的局限和适应域.超出一定的范围,即使能够形成一些影像,色彩也会出现偏差和变化.具体点表现是,随着量向过度方向的增加,色彩的明度递增,饱和度则递减.依理可反推.但是过度和不足的色彩效果是有差异的,前者处于亮区,还可以被人眼识别,而后者则进入人眼对色彩的不敏感区域,呈现出色彩的消退.用高感光度来拍摄低照度的景象固然可以提高量,减轻色彩消退,但是又带来了影像颗粒的劣化.

光和色的这一物理-生理基础,决定了艺术家面对不同光照条件所感知的客观物象,影响到其可能采取的创作手法和风格.而摄影的出现更使得影像可以方便地固化下来,并且因其技术条件的限定而表现出与人眼所见并不总是一致的影像结果.这些都与油画艺术产生了互动效应,从而对油画艺术,特别是油画色彩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