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拜老爷”文化现象之我见

点赞:4646 浏览:134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潮汕地区“拜老爷”(拜神)民俗由来已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批评和质疑.本文试从“拜老爷”现象切入,着重探讨“拜老爷”与迷信、信仰的关系,反思今天潮汕地区“拜老爷”的文化现象及其发展,以一个潮汕人的生活经验和大学生的客观视角,对家乡的这一文化现象加以评述.

关 键 词:潮汕 “拜老爷”(拜神)迷信 信仰 民俗

在某些封闭的外国人眼中,中国就是“迷信”的代名词.对于偏见所带来的不客观不公平的评价,我们深感愤慨.那么到底什么是“迷信”,且让我们像费孝通先生一样,认真地打量一下中国的农村.


提起潮汕,往往会得到同样的评价――迷信.身为潮汕人,我不否认潮汕地区拜神风气浓重,但随着知识的积累思考的深入,我觉得“迷信”这个说法值得质疑.我认为:潮汕地区的“拜老爷”现象不能简单等同于“迷信”,尤其在农村逐渐现代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反思“迷信”和“信仰”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充分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一、“拜老爷”现象简述

“拜老爷”是潮汕地区一种传统的民间风俗,是对神的祭祀活动,是潮汕地区民俗文化中一个典型的、有特色的组成部分.早在封建社会前期,潮汕就有了祭拜神明的风俗,源于对自然的畏惧和消极的反抗,就产生了对神的崇拜,以求得心灵慰藉,明代中期已成为一种固定的社会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老爷”是神明的统称,表达了人们对神明的畏惧和敬重,有较浓厚的封建色彩,因为“老爷”就是对上司或主人的尊称,借用到了拜神之事上.需要清楚的是,“老爷”是指大大小小的神,并不包括魔和佛.神是介于魔与佛之间的一种超人的神秘力量.平日里家家户户要按风俗“拜老爷”,准备贡品、檀香、金银元宝等纸,按照一定的程序祭拜,向“老爷”表达愿望并祈求得到成全.每家每户都设有“老爷”的牌位,在家里就可以供奉,上了等级或不用常拜的神设在公共祭拜的“老爷宫”里,妇女前往祭拜.“拜老爷”在以前,可以说是婚后女子的“专利”,哪个媳妇若不会拜神,肯定会受到婆婆的指责.

一年里要拜的神有天恩公(玉皇大帝)、地主爷(土地爷)、妈祖(天后圣母)、关公、伯公、月娘(月神)、门神、祖宗等每逢初一、十五,可见提篮担筐的妇女们,奔走于各个庙宇之间,虔诚膜拜.特别是正月里,拜老爷更是头等大事,事关家宅一年兴衰,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要拜一次,场景堪称盛大.这是有特色的潮汕乡村“拜老爷”的文化现象.

二、从“拜老爷”心理看“迷信”

“拜老爷”是潮汕传统社会中妇女的“必修课”,这样性质的礼拜,几乎贯穿整一年,所以说,潮汕人很爱“拜老爷”.为什么对“老爷”如此虔诚恭敬呢“老爷”真的灵验吗且让我替非潮汕的朋友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很多潮汕人说不清楚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可能正是因为缺乏这样的文化反思.

为什么会出现“拜老爷”现象我认为,这种有地区特色的文化现象的产生,有其特殊的自然和人文原因.潮汕地处沿海地区,也属南蛮之地,自古以来天灾较多,且文化发展较迟,原始宗教思想基础导致了信神,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概念,当人们在遇见自身无力支配的命运时,便容易萌发信神心态,人们所以信神、祀神,无论是偶像或自然形象,都是由于认为这样做是对自己有用处和好处的,企望“有求必应”才去拜祭,就有了对“老爷”的畏惧心理、保险心理、偶像崇拜的心理等等.

对于“老爷”,人们并不能说清楚它如何存在如何起作用,但就是心中有所感觉,并且很真实.“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种中庸的做法是大多数潮汕人不抵触“拜老爷”的原因.当然,也有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孩子,像我,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这么些理性的无神论,然而,每当我踏上潮汕热土,就不得不承认,心中有神明.我想可能是这种文化氛围给了我一种难以名状的文化感觉和文化认同,尽管这与我所学相悖,但是,我还是不会产生厌恶之情,反倒是因其特色而喜欢.

至于潮汕人民对“老爷”是不是百分百确信和依赖,我认为不是,所以“拜老爷”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迷信,只是表面看起来很像而已,事实上,没有多少人活在“老爷”的世界里,人们依旧自己的现代生活.

三、“信”而不“迷”

潮汕人民对“老爷”的崇拜并未形成坚定的宗教信仰,崇拜但不完全迷信,更多的只是一种民间风俗而已.潮汕人本身对这些问题就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论证,因为,只是风俗而已.

现代文明的猛烈冲击,使得“老爷”的地位有所下降,人们拜神更多是出于风俗的考虑,并没有以前那么“诚心”,信仰“老爷”就更无从说起了.拜神这种东西其实是很难定位的,说它是封建迷信可以,说它是一种信仰也可以.信仰是一种好东西,人不能没有信仰,人总要有一些精神寄托与精神力量支持,但信仰得太过的时候便成了迷信.

“拜老爷”在今天的潮汕地区,普遍来讲已经不是“迷信”.真正的迷信很狭隘,没有包容性,很偏执顽固,而“拜老爷”不知在什么时候就已经没有了这种情况,即使以前可能曾经有过,但社会飞速发展的冲击、社会转型的润物无声,已经悄然改变了这一切,想来确实恍惚,觉得这种变化不可思议.潮汕人的对神明的迷信,早已不存在了,现在是处于一种介乎有神和无神之间的状态.

换一个角度讲,就是神明之于潮汕人民,从来就不曾是一种信仰,只是一种民间风俗习惯而己.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信仰,就是当别人迷茫时你清醒,当别人疑惑时你坚信.显然,潮汕人“拜老爷”并没有达到这么高深的“境界”,并没有形成一种宗教信仰,只是风俗而已.潮汕人民务实本分,吃苦耐劳,总是希望靠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头脑去努力争取一些东西,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把“老爷”时时挂在心上,也不是尽全力维护神明的权威.据我的观察和分析,妇女之所以拜老爷,很多是从小跟着母亲学出来的.

这就是文章开头我所认为的“潮汕地区的‘拜老爷’现象不能简单等同于‘迷信’”的原因.

四、“拜老爷”现象是否应该革除

那么,消除“拜老爷”现象如何彻底斩断被认为是迷信落后的根源.是不是越快越好这个问题同样值得思考.

对于这种有角度变化发展过程的文化现象,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给予客观的评价.“老爷”神通广大,几乎无所不能,所以人们很愿意相信这种永远都无法确信的力量.与其说是一种“外力”,不如说是人们心中希望的坚定的寄托.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市场化飞速发展的阶段,潮汕地区也早已不再是封闭落后的景象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现代化,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当然不排除有较落后的现象存在,只是普遍已经进入现代生活状态.事实上是,这边母亲在忙着“拜老爷”,那边孩子在忙着上网冲浪.潮汕人接受新事物并让其共存的能力的确值得赞叹,这样两种性质相反的事物也没有产生根本冲突,居然能相安无事,各得其所.所以,“拜老爷”的风俗并不完全与科学势不两立.

潮汕地区“拜老爷”文化现象之我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潮汕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今后的农村,再也没有晨钟暮鼓的烟雾缭绕,没有老婆婆踏破黎明第一道曙光去上香,没有家家户户门前的神符,没有妇女口中的念念有词,人们过上了刷卡按钮电梯的现代生活,彼此之间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都为着各自的利益奔波,缺少了传统社会里联系的力量等那么我想,中国的农村就不复存在了.

我这么说并不是无谓的担忧,因为目前潮汕地区农村地区人民的文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如果短时间内“没收”并“摧毁”了千百年来人民的信仰,那他们如何快速找到并接受自己的精神依托有依托与没有依托是不一样的,精神依托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的可能性.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完全否定民间“拜老爷”习俗在人们生产生活中起到的特殊作用.

总的来说,潮汕地区的“拜老爷”现象是比较兴盛的,但因其不害人,符合信仰自由原则,也就允其存在.我们可以用科学加以引导,但是不能以科学来完全代替或扼杀并不是罪大恶极的传统文化.至少在短时间内,应该尊重潮汕地区“拜老爷”这种文化现象,赋予潮汕民间拜神风俗一定的文化、历史内涵,引导其尽可能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推动大潮汕的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