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

点赞:4251 浏览:1473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本文将针对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具体分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现状,根据目前的现状,提出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几点构想.

关 键 词: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创新

[中图分类号]:D42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2-0085-02

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人民面临的共同主题.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国际竞争愈加激烈,而这种竞争的实质是核心竞争力的比拼.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体现.

一、研究生群体呈现出的新特点

近年来,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在进行逐步地调整,其中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就是这些调整中最显著的一个方面.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群体具有了许多新的特点:

1.生源构成复杂,思想呈现层次性.

目前,研究生生源构成较之过去更为复杂,生源构成的复杂化导致其思想状况呈现出了一定的层次性.生源构成类型主要有直接考研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有工作经历的非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委托培养的在职研究生.直接考研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思想活跃,敏感性强,能够积极主动的接受新鲜事物,易于接受新的观念.但因为社会经验相对不足,对是非问题并不能做出清晰的判断,使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信息的影响.而那些有工作经历的非应届学生,他们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生活阅历,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渴望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学习和生活上能够给予应届本科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但他们学习的功利性较强,大都不太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缺少自我奉献精神.而委托培养的在职研究生,他们学习的目的性更强.由于工作的原因,参与集体活动的时间较少,对于集体观念的形成是极其不利的.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研究生在思想上存在明显的层次性和差异性,这也就决定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层次展开的必要性.

2.重视学术和科研,忽视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

搞好学术和科研对于研究生而言固然是教育的最重要方面,但是如果只注重学术和科研而忽视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也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当代研究生普遍存在着一种错误观念,他们认为在高中和本科阶段已经接受过较为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所以在观念上不愿接受研究生阶段的“再教育”,甚至对政治理论学习和党组织、团组织的活动存在逆反心理.许多研究生甚至存在相当的抵触情绪.所有这些就大大增加了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3.承受压力较本科生更大,心理问题严重

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在于他们面临比本科生更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多个方面,如由于学费、生活费造成经济压力;由于繁重的学习科研任务产生的学业压力;由于研究生的扩招产生的就业压力;由于钻研学业,不擅交往,产生人际交往的压力和因婚恋产生的情感压力等.这些压力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宣泄和释放,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强迫、敏感等.

4.集体观念淡薄,注重个人意识

研究生教育特殊的教学模式使研究生淡漠人际交往,除了一起上公共课,其它大部分时间都在各自工作室做课题,研究生期间集体活动也相对较少,这些因素导致了研究生集体观念淡薄.研究生在处理事情时,由于过分强调个人意识,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

二、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现状及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主要是指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和相关人员之间相互联系、协调运转的体系.研究生是高校中特殊的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要适应研究生的特点,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了解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运行现状,是对其进行创新的必要前提.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运行现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包括专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专业课教师,学校相关的管理和怎么写作人员.其中以专职辅导员、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和心理辅导老师为主组成的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承担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耐心细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存在的问题.大部分的专业课老师和学校的怎么写作人员都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及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责任,自己只要做好分内工作就好.这种思想很容易造成理论课教师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负担过重,使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2.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和协调领导体制

只明确教育的主体尚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还要有相应的组织来协调这些主体进行分工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目前高校大都采用的是由校党委统一领导,研究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具体负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把压力都放到研究生学院,且分工过于笼统,不能很好的达到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介体

介体主要包括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目前高校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还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为主要手段,方法也以传统的讲授为主.这使研究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观念上,并未与实践相结合,更别提用所学的理论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指导自己的工作了.

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4.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笔者认为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以及学术环境.首先,社会环境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的重要方面.研究生虽然身处校园之内,但由于他们的年龄和经历不同于本科生,从业的压力重于本科生,使他们对社会的关注也更多.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多种社会思潮也冲击着研究生的思想观念,增加了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其次,相比于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的作用更加直接.但目前来看,校园环境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的作用非常弱.第三,学术环境;对于研究生而言,学术研究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师又是他们最接近的人,所以良好的学术氛围会对研究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由于高校研究生招生形势和研究生群体自身的变化,现行的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暴露了很多问题,为了更好的适应研究生教育的现状,达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我们亟需对现有机制,进行调整和创新.

三、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想

1.建立更新主体观念的机制,树立全员育人的思想

研究生院应该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通过开研讨班、讲座、论坛、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更新高校全体人员的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是只是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而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因为仅凭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是不可能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的.只有所有人各尽所能,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这就需簧包括辅导员、导师、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等在内的全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2.构建纵横两奈线相互协调的管理机制

纵线上由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院系从上到下形成一条管理链.具体分工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制定长期目标;研究生工作部负责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并将校党委的指导思想传达给院系;院系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横线上以研究生院系为中心,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学校的社会团体组织、导师相互配合,形成一条最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阵线.这两条线相互协调、互相促进,一定能完成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任务.

3.建立激励机制,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已不再适应当今的现实,因而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大降低.现在各高校都在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如把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把心理辅导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等都是适应新形势发展产生的新方法和新手段.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应用于现实,使研究生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同时,我们应该发挥网络平台的巨大作用,通过网络平台的专题研究、热点讨论,引导研究生进行自我认识和升华,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面对研究生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较好的疏解研究生过重的心理压力,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高校应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所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创造性,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对能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方法和手段予以奖励,才能更好地完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4.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有效运行

首先,在校园内运用广播、板报及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教育,使研究生能从思想上和认识上与党保持一致,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其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建优良的校风、学风,通过校园文化生活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增强环境对人格塑造的巨大影响.最后,导师应发挥他们的育人作用,言传身教,重视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培养,杜绝学术界的不良之风,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